浅论如何提高高校大型仪器共享使用的效率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enji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型仪器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工具,提升大型仪器资源的管理水平,充分提高大型仪器的共享利用效率,对于发挥大型仪器使用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高校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从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设立开放基金、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以及建立仪器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大型仪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21-02
  高等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是从事教学、科研的基础平台,同时也是体现高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分析了仪器共享使用效率低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的现状
  (一)部分仪器设备购置较为盲目,购置必要性论证不充分
  高校大型仪器的购置经费往往来自科研项目和相关的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资金计划下拨时间仓促,缺少深入、全面地调查和考察,对于“有限的资金买什么仪器”的问题缺乏细致地调研,导致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不够充分,出现重复购置或盲目购置的现象,给后续的使用和管理带来麻烦。
  (二)大型仪器使用率不高或闲置
  高校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很多仪器的使用率较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购置本身不合理。为了完成某个科研项目或仅针对一小部分研究人员的需求而购置,大部分研究人员用不到该设备而闲置;二是缺乏运行经费、维修保养不佳、实验操作人员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原因,从而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往往需要昂贵的耗材和药品来维护其正常运行,若仪器的运行维护经费未能及时配套,便造成仪器设备的长期闲置。
  (三)部分大型仪器共享程度低
  高校的大型仪器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不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大型仪器共享程度低。以笔者所在高校中心实验室来说,学院的仪器设备清单和所能提供的测试服务项目信息化水平不足,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受限,仅能做到向校内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开放共享,而对校外大量的社会需求不能及时提供测试服务,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导致仪器的开放共享程度较低。
  二、造成高校科研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缺乏绩效激励机制,仪器操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人与设备是保障高校实验室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2个重要因素。在高校大型仪器正常运行管理的经费支出中,往往包括运行维修和保养基金、必要的耗材支出以及仪器操作人员津贴补助等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使用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适当提高仪器操作人员的津贴补助,激发仪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使用效率。
  (二)仪器操作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不及时
  在大多数高校,从事大型仪器管理和直接使用的人员-实验技术人员一般被纳入学校的“教辅系列”编制,一人负责多台大型仪器的操作及维护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实验授课工作,任务繁重。在笔者所在的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技术人员大多知识层次结构不完善,且多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琐事的烦扰,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降低。由于技能培训制度不完善,当面对一些较先进的仪器时,实验人员操作和管理的能力就大大受限。
  (三)独立操作人员缺乏,未实现“专岗专管”
  大型仪器设备一般购置价格高,原理精密,操作复杂,只有参加过专门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常使用。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多数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兼管”仪器,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仪器全天候地开放使用。
  (四)缺乏仪器共享的机制和信息平台
  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后,往往分散在各个学科和学院内部使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部门或个人所有制”的封闭运行模式,缺少对外宣传交流,造成了仪器使用量少而白白闲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仪器共享信息平台,造成有关仪器购置和共享开放的信息不畅,开放共享程度低。
  三、提高高校大型仪器共享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加强实验室考核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目前,高校对大型仪器管理虽然有一整套相应的管理文件,但缺少日常的检查监督机制,造成仪器保养维护不足、安全措施不完善等问题,甚至有仪器损坏后不及时维修,致使仪器使用寿命缩短。各部门指定专门人员对仪器定期检查,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大型仪器进行不定期抽查,并按照考核指标体系判定仪器使用效益的考评等级。将大型仪器的效益考核结果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对于运行良好、使用效益好,考评结果优秀的部门,在实验室建设经费立项、设备申请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对于使用效益低下,考评结果长期不合格的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将其管理的仪器收回,重新调整。
  (二)设立大型仪器开放基金,构建仪器稳定运行的常态化机制
  要确保大型仪器设备运行良好,提高其使用效益和利用率,就必须对大型仪器定期维护和检修。同时,仪器操作人员通过辛苦的劳动应获得足额的劳动报酬和津贴。通过设立大型仪器开放基金,开放基金的一部分可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日常运行的维护费用支出,另一部分可以作为管理人员的劳务费和津贴。这样,仪器设备获得了稳定的维修保养经费,同时操作人员也获得了劳动补偿,构建了仪器稳定化运行的常态化机制,增强了双方利用大型仪器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型仪器利用率。
  (三)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日常技能培训
  实验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大型仪器高效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要建立激发实验技术人员创新意识的用人制度和鼓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的激励措施,发激励其萌发工作热情、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部分高校的仪器管理人员知识阶梯结构不合理,不能对仪器进行专业的管理及日常维修。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参加仪器培训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把学历层次高、专业精练的人员逐步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使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实力得以提升,并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四)强化大型仪器“共享开放”的管理理念,构建大型仪器管理共享服务平台
  要打破以“封闭性管理”为核心的传统管理理念,建立“突出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大型仪器开放机制,提高大型仪器的共享性。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努力做到“以机养机”。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资源,开发大型仪器网络共享管理系统,推进大型仪器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一方面,加强对仪器资产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将仪器的开放共享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公布,增加资源配置的透明度,使资源利用者更容易地获得相关资源的信息。另一方面,加强仪器运行使用的网络信息化,构建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将大型仪器使用预约、运行情况、收费标准等信息逐步联网,提高仪器在教学和科研服务中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科学、高效地管理好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既要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更要靠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实现。我们要在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中不断摸索,勇于改进方法,积极创新手段,努力探索使大型仪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苟在康.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有效措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3):135-136.
  [2]张红艳,杨仁海.高校大型仪器科学管理的实践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53-159.
  [3]张炜,刘雁红,胡煜,等.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2):169-17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及DNA修复蛋白(Ku70)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SIRT1及Ku70在50例成人AL骨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
如何客观、准确地对收入进行确认一直是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相关法律对收入的确认都有相关规定,但并不一致。对于出口销售中的委托销售和提货销售,如果按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06共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位分为两组,单号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院后采用
摘要:志愿精神是为了公益的利他的目的,出自内心意愿且不计报酬甘于奉献的一种态度或观念。志愿精神的理念,本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儒、释、道、墨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与志愿精神相通的思想。本文通过挖掘志愿精神传统文化根源,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以及志愿精神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系,给高校育人工作提出建议,即通过弘扬志愿精神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志愿精神;传统文化;大学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泌尿系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52例临床进行泌尿系水成像(MRU)检查的病例,每位患者均先经过临床超声检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