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的文化使命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作为以文化为劳动对象和生产成果的专门机构,理应在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应从咱身的内在功能出发,集中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的文化使命,全面揭示其内在的文化特质,唤起大学人的文化自觉,使大学的发展回归正确航道。
  关键词 大学 内在功能 文化使命
  
  大学根源于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大学人文化自觉的缺失,人们对大学的认识和研究往往只停留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功能层面,忽视了它的文化本质属性,这在实践中直接导致了当代中国大学人才培养工具化、办学取向功利化、办学模式趋同化、管理体制行政化等倾向,为大学发展带来诸多诟病。
  
  文化的传承、整合与创新
  
  人类的文化需要,是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动力。纵观大学的诞生、演化和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大学,还是中世纪崛起的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大学,都根源于文化,其产生是文化发展的需要,其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是大学一切活动的根本指向。现代公认的大学的职能有三: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的实现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归纳、提炼为文化的传承、整合和创新过程。
  其一,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考察,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实体:在这里,以音像、文字及实物等多种形式,汇集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大量丰富的知识和思想成果,构成了大学一切主要活动的客体;教师以其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特长,以教育主体的身份,将这些知识和思想成果有选择地传授给前来求学的青年学生;青年学生则以学习主体的身份,一方面以被动听课方式承接这些知识和思想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学、实验或实践等方式去主动承接它们。这样,青年学子通过大学的熏陶化育而获得前人积累的丰富知识与价值观念,更加高效能地获取从事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能力,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为将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如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通过人类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相互关系的探讨,对现代大学做了这样的定位:“大学归根结底的本质规定性,就是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大学的文化本质表明,大学教育不限于对某些具体的、给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是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人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因此,在现代社会,大学是每一个现代主体‘长入社会’的必由之路。”
  其二,文化整合,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大学文化的传承并非是对所有文化的简单照搬、转录,那样既不经济、也不可能,而是能动的、有选择的。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大学教师又是文化的二次加工者,他们对已有文化信息进行了指向性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之后,才进行传授。
  其三,文化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必然要求。现代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助推作用越来越大,离开了大学对人类文化的系统与深入研究,离开了文化创新,大学就会丧失生机与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它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能。现代大学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正努力站在时代与学科发展的前沿,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发源地、科技进步的孵化器,从而用文化的创新推动和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文化建设目标,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大研究课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作为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在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须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也必将是一个文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融合日益深入的时代。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面临多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抉择。面对多元文化竞争,我们以怎样的文化心态去关照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权衡、评价和取舍。为了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惟一正确的心态,就是“和而不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最本质规定性,失去民族文化的民族在现实世界将不复存在。坚持和而不同,第一要义是确立自己文化主体的身份,使得本民族有资格以文化主体的身份去关照文化、做出文化抉择。任何形式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实质是放弃自己的文化主体资格,最终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坚持和而不同,才能正确审视本民族及其他民族文化,“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路径。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这句话简洁明了地为我们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法和路径。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就是要求我们全面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梳理和廓清哪些是糟粕,必须革除;哪些依然有存在价值,但要赋予新的含义和内容;又有哪些历久弥新,至今仍闪耀着真善美的绚丽光芒。后两者,就是我们应当传承并大力弘扬、努力使之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脉,是我们民族之根。相互学习、开拓创新,就是要求我们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精神,全方位地吸纳外域文明之精华。以我为本、为我所用、整合磨砺、推陈出新,创造出既立足传统、又面向世界,既有鲜明时代气息、又富于中华民族气派的新文化。大学应当成为这种新文化的先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
  
  构建以学术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师生认同并内化为精神特质的办学理念、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我国大学文化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
  大学功利化倾向日趋明显。大学人从思想到行为上的短视与急功近利现象日益严重,缺乏长远观念,缺乏质量意识。在校园建设方面,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在人才使用方面,惟学历、惟职称现象突出,成为教师行为的指挥棒,真正的学术能力反倒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使得学术造假呈现蔓延之势;在人才培养方面,“惟就业”论盛行,快餐式培养方式几乎成为主流。
  大学管理官僚化严重。很多学校行政权力远大于学术权力,学者在管理中的作用难以发挥,教师完全被当作被管理者而不是服务对象。学者不以自己的学术地位为荣,而是竞相参与管理队伍的激烈竞争。他们感到,如果没有行政管理者的身份,自己的学术地位也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有的学术团队的管理方式出现了行政化倾向。
  大学人文精神滑坡。这与社会的整体浮躁和精神家园的缺失密切相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师生中均有表现,师生缺乏为社会、为集体的奉献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事业心。
  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本,在于学术精神的缺失。大学是传授知识、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具有鲜明的学术性。1912年5月15日,蔡元培在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发表演讲时说:“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学术性是大学的永恒主题,学术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精神,它使得大学文化始终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使得大学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仍然能够维系对自身的认同。真正的大学必须拥有真正的学术精神;失去学术精神的大学,也就不再是真正的大学。因此,必须建立以学术精神为内核的当代大学文化。
  学术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以求真为最高理想,以求真为荣、求真为乐。相对于短期利益、眼前利益来说,它就是一种超功利、超现实、超世俗的精神。当大学教授也对高房大屋竞相攀比之时,这不是大学的荣耀,而恰是大学的沉沦。
  学术精神是崇尚思想自由的精神。蔡元培先生在《大学教育》一文中指出:“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学术精神不惟书、不惟上,惟真理是求,是追求并需要思想高度独立自由的精神。没有思想的自由,求真就只能是空谈。
  学术精神是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精神。学术泛指对一切学问的研究活动。学术精神既包括科学精神,又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寻求事物客观性和因果关系的精确结论,亦即“真”;而人文精神则关注人自身,关注人的价值、尊严、权利和责任,寻求人生意义的表达,它寻求的是“善”和“美”。学术精神就是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精神。
  以学术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的建立,是大学人的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没有真正大学文化的确立,大学存在的合理性就将受到质疑,大学的基本使命和历史使命就无从承担。
其他文献
【摘要】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的构建,有利于专业镇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研究。提升专业镇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多渠道筹措技术创新资金;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企业间技术合作。  【关键词】专业镇 技术创新能力 分析框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了大批以镇(区)为基本单位,经济规模比较大、产业相对集中、产
他说:  “我是甲,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  “你是乙,远看就是个2,软了吧唧地一拖个小尾巴。”  乙乐呵呵,整了整衣领,看着站在右手边的甲。甲是乙第一个崇拜的偶像,六岁拜师,十岁登台,十二岁已经是给班主唱倒二的台柱子了。乙是追星界的扛把子,十几年前他第一次听到甲的小曲儿,还是在网上模糊的教学视频里,被RMVB格式支配的視频素材年代,高糊的画面里舞台上的甲还是个少年模样。  乙就这么摸摸索索一路跟着
【摘要】在职人员考研持续升温,占考生总数一半之多。以马斯洛需要理论为依据可以诠释在职人员考研的动机:一方面在于以高学历为契机获得一种更为理想、稳定的职业,而另一方面外部就业环境的影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在职人员 考研 心理动机    资料回顾与案例呈现  进入21世纪以来,众多学子对报考研究生的热情依旧有增无减,考研队伍愈发庞大。据研究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
摘要 在分析研究生党支部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党支部教育党员服务群众有效途径的实践探索。这是对新时期东华大学研究生党组织和功能全面深刻的探索,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对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教育党员 服务群众 新途径 实践探索    目前我国招收研究生较多的高校,普遍以院、系为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党支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东华
【摘要】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全面地开发农村体育人才的资源,已成为体育工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体育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质量。  【关键词】和谐社会 农村 体育教育 对策    目前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9%,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4%。这意味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直接影
摘要 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险费和强制储蓄三者产权性质不同,各自支持不同的制度安排。国家统筹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应当通过社会保障税筹集资金。地方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工作,应由地方统一征缴失业保险税。而医疗、工伤、生育等则适合社会保险费制。  关键词 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险费 强制储蓄    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公民社会风险的制度体系。制度安排由资金筹集、基金管理和待遇支付三个环节构成,筹集资金的方式包括“税”
【摘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表现为:跨国公司控股和独资趋势明显;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投资由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扩展。这种投资趋势对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使投资热与人才不足的矛盾突显。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挑战,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扩大教育服务功能,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跨国公司 高职教育 人才战略    从1991~2010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步伐明显加快,这对我
【摘要】在农村(社区)实行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对于保证党员与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增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公推直选在法律上与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公推直选 人事制度 农村(社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与政治改革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在全国的普遍推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权威方面面
本刊讯11月21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总结和交流共和国60年的经验,并以60华诞为起点,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与开拓。  论坛由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承办。与会专家分别从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基本经验以及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思考等方面做了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认为,建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
【摘要】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集声、光、电、机械、动漫、影视、娱乐、休闲旅游一体化的高科技与旅游商贸结合互动的产业链,同时也是传播一个国家意识形态信息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全面推动中国游戏游艺产业的“换心”和“洗脸”工程,挖掘国内这一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推动健康、阳光、时尚的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动漫游戏游艺产业 创新型文化产业 产业链盈利模式 集群发展    动漫游戏游艺产业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