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意识是整个建筑企业必须关注的话题,只有建筑施工企业以及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建筑建设这项工程才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笔者深入地研究了建筑建设安全意识提升路径,旨在为建筑企业的安全施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意识;影响因素
1.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特点
(1)具有能动性。众所周知,意识能够主观的反应物质世界与外在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如此,意识还能够通过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从自身实际需求的情况出发,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想法,进而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以达到完成安全的目标,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完成。[1]
(2)具有波动性。通常情况下,某一个施工企业发生连续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少,一般事故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个企业如果发生了事故,那么这个企业在短期内就会对生产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而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但随着安全事故间隔时间的不断拉长,工作人员在生产活动中会逐步忘记上次事故给广大施工人员带来的危害,从而导致安全意识逐步淡薄,安全事故的增加几率也会越来越大。[2]
(3)具有可塑性。施工单位通过定期或不定亲的宣传培训,可以不断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众所周知,人类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他是后天养成的,且其安全意识水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安全意识的产生,必须在先天条件基础上才可以,它是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来逐步培养和发展的。
2.影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因素
(1)法律法规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建筑安全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3]其中就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避免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除了法律法规之外,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也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产生影响。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确保建筑企业顺利地开展生产活动。安全规章制度一旦确立,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效确保了人与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不仅如此,各项保障制度也是安全意识在实际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规章制度,既能够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够得到广大施工人员的认可,进而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
(2)安全管理
首先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当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并聘用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机构负责。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安全岗位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激情和责任心,并能够将以往的安全管理经验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
企业法人在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并督促安全管理机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遇到重大安全事故时,安全管理机构的领导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的领导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并在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调动大量的人力来做好事故调查工作,从事故的发生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安全管理工作机构的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生产进行检查,在施工场地如果遇到了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的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还应当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活动,并提出意见。
其次,实现安全检查。给建筑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安全检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安全施工规章制度的检查等等。通过安全检查,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满足企业的工程特点以及施工方法,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建筑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施工人员个人的防护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可以说安全检查是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最后,加强安全投入。第一点,要加强施工安全方面人员的投入。根据上文所述,我们知道,要想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水平,就必须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结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保障安全管理人员的有效配置,真正的做到一人一岗,将责任落实到实处。第二点,资金方面的投入。资金方面的投入是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和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各企业才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基金,提高广大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识。第三点,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对建筑行业标准配置的规定来购买相应的安全设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你方便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加强施工安全投入也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企业可以购买相应的安全保险,通过购买保险的这种形式转移风险。[4]
(3)安全防护
首先加强现场防护。之所以对施工现场进行防护,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施工现场的防护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可以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防护保障,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为生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其次,事故的应急处理。如果建筑企业发生了火灾或者是洪灾以及爆炸等重大事故或险情,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事故进行预处理。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完善的应急预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应急设备,在突发紧急事故时根据应急预案,采用应急设备进行解决。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从而查找出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最后,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地设置安全警示栏,将各种与安全施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张贴在警示栏中,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5]
结语
总而言之,每个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接受施工安全的培训与教育,然后不断形成相应的行为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施工,最终实现对施工安全的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费伟良.中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状况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2]方玮玮.南方公司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5.
[3]王彬斌.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A].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16首届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高峰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16:1.
[4]齐丽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入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5]李征野.工程总承包条件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意识;影响因素
1.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特点
(1)具有能动性。众所周知,意识能够主观的反应物质世界与外在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如此,意识还能够通过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从自身实际需求的情况出发,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想法,进而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以达到完成安全的目标,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完成。[1]
(2)具有波动性。通常情况下,某一个施工企业发生连续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少,一般事故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个企业如果发生了事故,那么这个企业在短期内就会对生产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而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但随着安全事故间隔时间的不断拉长,工作人员在生产活动中会逐步忘记上次事故给广大施工人员带来的危害,从而导致安全意识逐步淡薄,安全事故的增加几率也会越来越大。[2]
(3)具有可塑性。施工单位通过定期或不定亲的宣传培训,可以不断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众所周知,人类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他是后天养成的,且其安全意识水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安全意识的产生,必须在先天条件基础上才可以,它是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来逐步培养和发展的。
2.影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因素
(1)法律法规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建筑安全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3]其中就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避免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除了法律法规之外,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也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产生影响。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确保建筑企业顺利地开展生产活动。安全规章制度一旦确立,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效确保了人与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不仅如此,各项保障制度也是安全意识在实际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规章制度,既能够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够得到广大施工人员的认可,进而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
(2)安全管理
首先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当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并聘用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机构负责。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安全岗位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激情和责任心,并能够将以往的安全管理经验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
企业法人在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并督促安全管理机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遇到重大安全事故时,安全管理机构的领导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的领导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并在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调动大量的人力来做好事故调查工作,从事故的发生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安全管理工作机构的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生产进行检查,在施工场地如果遇到了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的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还应当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活动,并提出意见。
其次,实现安全检查。给建筑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安全检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安全施工规章制度的检查等等。通过安全检查,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满足企业的工程特点以及施工方法,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建筑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施工人员个人的防护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可以说安全检查是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最后,加强安全投入。第一点,要加强施工安全方面人员的投入。根据上文所述,我们知道,要想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水平,就必须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结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保障安全管理人员的有效配置,真正的做到一人一岗,将责任落实到实处。第二点,资金方面的投入。资金方面的投入是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和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各企业才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基金,提高广大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识。第三点,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对建筑行业标准配置的规定来购买相应的安全设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你方便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加强施工安全投入也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企业可以购买相应的安全保险,通过购买保险的这种形式转移风险。[4]
(3)安全防护
首先加强现场防护。之所以对施工现场进行防护,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施工现场的防护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可以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防护保障,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为生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其次,事故的应急处理。如果建筑企业发生了火灾或者是洪灾以及爆炸等重大事故或险情,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事故进行预处理。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完善的应急预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应急设备,在突发紧急事故时根据应急预案,采用应急设备进行解决。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从而查找出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最后,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地设置安全警示栏,将各种与安全施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张贴在警示栏中,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5]
结语
总而言之,每个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接受施工安全的培训与教育,然后不断形成相应的行为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施工,最终实现对施工安全的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费伟良.中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状况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2]方玮玮.南方公司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5.
[3]王彬斌.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A].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16首届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高峰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16:1.
[4]齐丽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入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5]李征野.工程总承包条件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