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要使学生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心理,让他们睁开眼睛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竖起耳朵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学生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方法。我们可以把音乐课想象成快乐的三重奏。
第一乐章:启动创造性想象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营造充满音乐美感的教学气氛,愉悦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趋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以初中二年级《青春舞曲》一课为例,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等,让学生先感受旋律内在的表现和意境。很多学生往往并不能真正把握乐曲的内涵。如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转变角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将音乐与地理学科、相关姐妹学科相融合,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间音乐的特点为主线,讲述相关的民族文化,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学生就能迅速开展想象,领会并抓住乐曲的思想内涵。
第二乐章:引发创造性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时,绝不能对其限制过死,而应允许其多角度思考,培养其创新素养。事实上,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学生不断丰富积累,获取创作经验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驰骋想象,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会请学生将自己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可是有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能讲述黑色是表示在祖国的田野上蕴藏丰富的石油……这样的选择不失为一种创新,应该值得肯定。再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旋律接龙的游戏时,给的是do、mi、soi三个音。学生甲唱的是1、3、5,学生乙唱的是5、3、1,学生丙唱的是5、1、3,学生丁唱的是1、3、5。学生丁比前三个同学唱得更有创造性,将旋律的发展引向低度音区,虽然离开了老师开始给的三个音,但他接的旋律也在情理之中。
再如在教唱歌曲《天蓝蓝,海蓝蓝》时,生动的歌词给大家呈现了一幅大海潮起潮落的景象。在教授时,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在脑中呈现画面,可以把图画用彩笔勾勒下来。另外,在表演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动作演绎歌曲内容,结合音乐情绪和场景酣畅淋漓地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乐章:升华创造性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知识兴趣的产生和想象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密切相关。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创设科学、精彩的音乐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例如,学唱《青春舞曲》一课时,以钢琴独奏《青春舞曲》导入,首先缩小了师生距离。其次,紧扣《青春舞曲》这一主题和感受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特点,将欣赏、唱歌、舞蹈、器乐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情绪,并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听、赏、唱、拍、舞”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特点,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和分析比较,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歌曲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多形式创作、练习进行歌曲表现,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具乐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凸显了教学特色。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创编具有新疆特色的节奏,并学习新疆舞蹈,将歌曲、节奏、舞蹈相结合进行创新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为了让他们体会到这首歌的意境,用什么样的情绪唱好它,我特意把教室里的窗帘都拉上,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先让他们欣赏这首歌的伴奏音乐,营造非常宁静安详的气氛。听完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回答:“我感觉像是坐在一只小船上,在湖中轻轻摇晃。”“我认为是在夜晚,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呢!”“我觉得好像有一个小女孩手中拿着蒲公英,对着它轻轻一吹,蒲公英立即随风飘扬,好美啊!”……学生的思维被活跃了,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样讨论,学生体会到这首歌的情绪。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先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确作品的思想意义,端正学生对作品的正确认知,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伴随着如诉如泣的曲调,学生仿佛感受到了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教师此时再启发学生,由表象的知觉感知转入到深层的情感欣赏,再逐步升华为理性的审美想象。通过这样的过程,有的学生发言:“聆听这样的乐曲,犹如乌云密布、波涛汹涌,仿佛眼前有几十个船夫正在拼命地与惊涛骇浪搏斗。”有的学生说:“《黄河大合唱》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畏无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无不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领悟了音乐所蕴含的无穷意蕴,拓展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师创设合适、合理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激活学生想象之源头,才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相信学生徜徉于快乐的音乐课中,自身素质方面将会不断提高。
第一乐章:启动创造性想象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营造充满音乐美感的教学气氛,愉悦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趋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以初中二年级《青春舞曲》一课为例,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等,让学生先感受旋律内在的表现和意境。很多学生往往并不能真正把握乐曲的内涵。如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转变角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将音乐与地理学科、相关姐妹学科相融合,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间音乐的特点为主线,讲述相关的民族文化,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学生就能迅速开展想象,领会并抓住乐曲的思想内涵。
第二乐章:引发创造性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时,绝不能对其限制过死,而应允许其多角度思考,培养其创新素养。事实上,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学生不断丰富积累,获取创作经验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驰骋想象,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会请学生将自己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可是有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能讲述黑色是表示在祖国的田野上蕴藏丰富的石油……这样的选择不失为一种创新,应该值得肯定。再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旋律接龙的游戏时,给的是do、mi、soi三个音。学生甲唱的是1、3、5,学生乙唱的是5、3、1,学生丙唱的是5、1、3,学生丁唱的是1、3、5。学生丁比前三个同学唱得更有创造性,将旋律的发展引向低度音区,虽然离开了老师开始给的三个音,但他接的旋律也在情理之中。
再如在教唱歌曲《天蓝蓝,海蓝蓝》时,生动的歌词给大家呈现了一幅大海潮起潮落的景象。在教授时,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在脑中呈现画面,可以把图画用彩笔勾勒下来。另外,在表演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动作演绎歌曲内容,结合音乐情绪和场景酣畅淋漓地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乐章:升华创造性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知识兴趣的产生和想象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密切相关。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创设科学、精彩的音乐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例如,学唱《青春舞曲》一课时,以钢琴独奏《青春舞曲》导入,首先缩小了师生距离。其次,紧扣《青春舞曲》这一主题和感受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特点,将欣赏、唱歌、舞蹈、器乐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情绪,并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听、赏、唱、拍、舞”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特点,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和分析比较,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歌曲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多形式创作、练习进行歌曲表现,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具乐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凸显了教学特色。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创编具有新疆特色的节奏,并学习新疆舞蹈,将歌曲、节奏、舞蹈相结合进行创新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为了让他们体会到这首歌的意境,用什么样的情绪唱好它,我特意把教室里的窗帘都拉上,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先让他们欣赏这首歌的伴奏音乐,营造非常宁静安详的气氛。听完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回答:“我感觉像是坐在一只小船上,在湖中轻轻摇晃。”“我认为是在夜晚,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呢!”“我觉得好像有一个小女孩手中拿着蒲公英,对着它轻轻一吹,蒲公英立即随风飘扬,好美啊!”……学生的思维被活跃了,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样讨论,学生体会到这首歌的情绪。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先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确作品的思想意义,端正学生对作品的正确认知,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伴随着如诉如泣的曲调,学生仿佛感受到了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教师此时再启发学生,由表象的知觉感知转入到深层的情感欣赏,再逐步升华为理性的审美想象。通过这样的过程,有的学生发言:“聆听这样的乐曲,犹如乌云密布、波涛汹涌,仿佛眼前有几十个船夫正在拼命地与惊涛骇浪搏斗。”有的学生说:“《黄河大合唱》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畏无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无不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领悟了音乐所蕴含的无穷意蕴,拓展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师创设合适、合理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激活学生想象之源头,才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相信学生徜徉于快乐的音乐课中,自身素质方面将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