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学常规定势,上“活”语文课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常规能很好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让教师迅速成为教学规范的执行者,但有时过分强调教学常规,往往会成为教学有效行为的枷锁,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打破教学常规定势,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上“活”语文课。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认为通过以下几个做法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一、打破思维定势模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敢于打破常规思维顺序,向问题的反向求索,生成新颖独特的结论。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逆向思维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了真理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能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打破拼拼音、学生字、造句子、写作文的传统思维模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弱化字词句段篇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感性教育情景中玩转语文,不知不觉地落实字词句段篇的学习目标。
  二、打破传统常规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1. 打破“滿堂灌”的常规模式
  王船山在《诗绎》中写道:“无字处皆其意也”。这句话很好地概况了不管是绘画中的留白、中国文学的留白、还是经典乐曲中的留白,都堪称艺术中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留白”中,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主动性,真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成长,从而达到精彩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时间一半老师讲课、一半学生自学”这种给课堂“留白”的教学模式已有不少改革专家在践行,其中最突出的是教育家魏书生,他不但自己实践成功,还要求他管理的地区、学校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但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大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放手观念,学生缺乏自主意识,课堂没有成熟的监督机制,语文教师依然习惯了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一言堂,生怕漏掉某些知识、某些环节,导致明显抑制学生的创造的能力。如阅读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事实上,不少语文教师总以“讲不完”为理由,上课就像赶鸭子上架,结果“两败俱伤”。
  2. 打破时空限制的常规模式
  著名语文教师贾志敏老师认为,课堂就是40分钟,任何老师都没有拖课的权利。不过,倒是有一个“人”能够力理直气壮地任意改变这个时间,这个“人”的名字叫“语文”。为什么语文课堂的时间一定是40分钟呢?为什么每篇精读课文的统一授课时间都是两个课时?为什么每篇略读课的统一授课时间都是一个课时?不同内容的任务都得在规定时间完成,必然有的任务太紧,赶时赶点;有的任务太松,走走停停。
  3. 打破阅读常规模式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课的正确定位应该是:教材是引子,文学欣赏是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各个学段都应该落实孩子们大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课内的语文阅读课,是引领学生延伸到课外阅读的很好的契机。
  4. 打破写作常规模式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不应该只写命题、命意作文,而应该鼓励孩子写他们最想写的,无论是童话、故事、小说、诗歌、日记都可以。到底语文课模式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演变是人类认知规律的必然,还是语文课本身的需要呢?不管如何,我更认同当前不少语文改革者所认同的:语文呼唤感性教育。它本来来自于多姿多彩的生活,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而不是逐渐变成一种抽干了生活气息的文学理论的教育。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一、趋势1.注重学生经验与实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英国数学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并形成了系统化的体系。这一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中Claudin-1表达与胶质瘤的侵袭、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胶质瘤Claudin-1、Ki-67和CD34的表达。分别检测分析非肿瘤区、交界区和
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儿童的生活,其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将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
网络成瘾和伤害并不是对所有上网的人都产生,网络伤害是有选择性的,选择性机制包括分子生物学机制、神经生理学机制、行为强化机制、人格心理机制、生活环境机制、易感素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