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精度低、实时性差及鲁棒性弱等问题,提出了新型智能建设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方法。通过ZED双目视觉相机获取施工现场信息,利用改进的YOLOv3–DN算法辨识危险源要素,并将危险源实时反馈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轻量化平台上。以浙江省八堡泵站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为例验证改进的YOLOv3–DN算法辨识危险源的准确性。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精度低、实时性差及鲁棒性弱等问题,提出了新型智能建设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方法。通过ZED双目视觉相机获取施工现场信息,利用改进的YOLOv3–DN算法辨识危险源要素,并将危险源实时反馈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轻量化平台上。以浙江省八堡泵站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为例验证改进的YOLOv3–DN算法辨识危险源的准确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在辨识危险源中不仅能大幅提高平均准确率、查准率和召回率,还降低了硬件成本,相对于现有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预防心血管疾病临床检验策略,并通过临床检验诊断路径提升心血管病防治与管理水平。方法:根据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与疾病预防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检测策略。建立心血管疾病预防检验诊断路径,明确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需要检测与监测的检验指标,运用这些检验指标监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进展。结果:建立了获得临床医生认可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检验诊断路径,其涵盖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和高危人群的高危因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一种多功能仪器转运装置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院内转运的316例患者,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156)和观察组(n=160),观察组采用多功能仪器装运装置转运危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转运危重患者。比较两者发生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该转运装置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设备相关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医院急诊监护室与急诊抢救室治疗的214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214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3%(42/214),其中,转运设备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13.55%),其次为医院组织管理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7%
国有企业在社会基层治理中能否发挥一定作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所属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雅电集团)的探索给出了参考性答案。近年来,雅电集团在省公司领导下,积极响应雅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将党的建设与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与参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与履行政治、经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制定务实的策略方案,以党建为引领,从规范用电秩序入手,助力解决固
通过对来访学生的问题描述进行分析,确定来访者的问题属于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强迫与焦虑症状为中度。在与来访学生进行沟通协商后确定咨询方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焦虑情绪调节,运用"暴露—反应预防"改善来访者强迫症状。通过咨询,来访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强迫状态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围绕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线上线下的各类数据,客观上形成了量化其"热度"的指标体系。2020年和2022年的中央广电总台春晚,无疑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参数,此后的"兰芬腿""青绿腰"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不断衍化发酵,助推其持续升温。无独有偶,《舞蹈》杂志舞评投稿也是一个风向标,关于"电波""青绿"两部舞作的评论文章出现了少有的"扎堆儿"现象,其中围绕现象级、爆款等标签,引发了艺术内部性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经典的谍战电影,生动地反映了革命者在烽烟岁月中的坚定意志与牺牲精神。本舞剧就是将这个故事再次搬上戏剧舞台,用舞蹈剧的形式来重新演绎这段惊心动魄且光辉灿烂的故事。与电影艺术相比,舞剧以独特的手段来进行人物的刻画和场景的营造,使舞剧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观感,令观众体验到了别样的艺术风貌。本文将从空间、情感和舞美三个角度入手,对舞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使舞剧中蕴含的艺术理念得
复习课的教学,一般着眼于知识梳理、查漏补缺与发展能力。近期,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和教师们交流,我发现了一线教师对于期末复习课教学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够精准、教学方式单一、练习设计针对性不强、学生自主反思与解决问题的参与过程展开不够充分等问题。一般来说,复习课就是知识的梳理加上适当的练习巩固。但到了期末阶段,一线教师所遇到的复习课可不仅仅是这一类复习课。一个学期中,在新课上完到期末检测之前,一般有两三
进入新世纪,中国舞剧创作异军突起,渐入佳境,喷涌而出,绚烂多姿。其中,郑州市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风中少林》与上海歌舞团创作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范式。一、舞剧《风中少林》:"移步不换形"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风中少林》,遵循梅兰芳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核心规律"移步不换形",通过中华武术与中国舞蹈的融合,渐进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