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目标,而转向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通过对这些争论文章进行系统的梳理后认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更多地是受到某一时期主导性的货币金融理论、一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从而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能够使货币当局在政策工具的运用上保持较大的灵活性,这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文章对新核查制度下开展县域“远程核销”业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山西省临汾市所辖的16个县市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造成涉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加剧了涉外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程度。因此,如何促进辖区涉外经济和谐发展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从“延长”石油重组影响延安金融业可持续性发展入手,提出金融业如何顺应市场变化,转变经营理念,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及对策。
本文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设计实施的“2006年农村家庭借贷情况调查”所返回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和简要分析。第一节主要介绍调研目的、内容、方法和样本情况。第二节对分户抽样调查所反映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主要包括借款发生额和年底余额、来源、需求、期限、用途、方式、月份和利率等特征数据。第三节对村级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包括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数据和农信社贷款情况。
温州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历史演变,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衍生出许多新的银行业创新需要。本课题集中提炼了温州银行业的创新实践,深入挖掘温州模式对银行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提出应在积极推动银行业创新的同时,注意处理好银行业创新与风险控制、有效监管、同业竞争三者的关系,构建创新体制时重视基层银行业的作用,推进创新业务时注重与经济实体对接,并运用风险监管理念,加强监管技术的提升和监管模式的创新,最终实现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本文基于企业成本最小化建立微观货币需求函数以探讨经济个体的货币需求异质性,并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设计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表明,企业规模、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对企业货币需求均有显著影响,企业货币需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其货币需求增长速度慢于企业规模增长速度。地区差异对企业货币需求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目前主要表现为越发达地区的企业货币需求越多。大多数服务业的货币需求明显较高,而制造业的货币需求相对较低。
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了股东一利益相关者博弈对并购方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公司是个人之间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联结,由于不完全契约的最终执行结果往往需要通过事后再谈判来决定,因此契约各方间的权力分布状况对各契约方的激励和决策有重要影响。在公司相对稳定的日常经营所创造的重复博弈环境中,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会形成较为稳定且均衡的权力分布格局。并购活动打乱了并购前的权力分布格局,而并购后的权力分布状况又尚未成型,此时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原目标公司中的利益相关者)难以预期不完全契约的最终执行结果及自己事后能获得的收入
我国以简单反馈的货币政策框架为主,而基于预期的货币政策框架要求更高,需要引导公众预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货币政策制定必须基于国际化的开放视角。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过于依赖间接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有效传导,也不利于分散风险。汇率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仍需进一步深化。
在不断鼓励FDI进入和大力引进外资的活动下,中国忽视了FDI大量流入对中国造成的潜在隐患。FDI的流入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出现负面效应。FDI的本金受到相关限制而无法随时汇出,但是利润在符合国家政策条件下是可以随时汇出的,这就出现了一定的潜在风险。通过考察FDI历年的流入和流出的增量和存量,依据每年的存量测算出每年FDI的大概利润总量,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推算出留存收益的大概比例,最终可以测算出2005年和2006年的留存收益的规模以及和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集中资本外逃
2000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以市场换技术一直是中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目标。然而,2005年外资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开始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也大幅缩小,外资企业技术溢出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相反外资企业排挤中资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加入外资渗透变量,对中国31个地区1999—2005年经济增长中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资企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小于“挤出”效应.夕h资企业的出口导向经营仅在少数出口基地产生了技术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