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水平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课文及诗文150余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紧密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剖析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从我校抽查的结果来看,有78%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看课外书,觉得看课外书有很大的好处,并能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这些数据非常可喜的表明农村学生已具有了课外阅读的意识,但也不容乐观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看什么“课外书”,实属“多余”。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没有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部分老师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早读自习课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2.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大多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无非是摘了几个好词好句而已,根本没有其它能让自己开卷有益的笔记方法。
3.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比较窄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的家长、学生买的就是作文书,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等。
4.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够保证
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虽然已经形成,但阅读时间无法保证,除了在学校中规定的阅读时间外,学生其他时间大多花在玩耍上。在家中,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正业”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二、着实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针对以上提到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我就关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是.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二是恰当处理网络视频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三、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适当指导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4.鼓勵坚持课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在现今这个开放的信息环境里,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渠道有很多,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广大农村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个性化阅读模式,持之以恒,争取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特别是阅读能力相对落后的农村,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广泛的阅读,会更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从而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课文及诗文150余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紧密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剖析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从我校抽查的结果来看,有78%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看课外书,觉得看课外书有很大的好处,并能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这些数据非常可喜的表明农村学生已具有了课外阅读的意识,但也不容乐观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看什么“课外书”,实属“多余”。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没有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部分老师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早读自习课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2.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大多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无非是摘了几个好词好句而已,根本没有其它能让自己开卷有益的笔记方法。
3.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比较窄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的家长、学生买的就是作文书,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等。
4.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够保证
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虽然已经形成,但阅读时间无法保证,除了在学校中规定的阅读时间外,学生其他时间大多花在玩耍上。在家中,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正业”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二、着实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针对以上提到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我就关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是.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二是恰当处理网络视频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三、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适当指导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4.鼓勵坚持课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在现今这个开放的信息环境里,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渠道有很多,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广大农村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个性化阅读模式,持之以恒,争取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特别是阅读能力相对落后的农村,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广泛的阅读,会更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从而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