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哲学反思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地区间到世界性的大爆发致使国内外学者开展多视角的批判与反思,其中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思考成为论调之一.为了加强思考的科学性和现实性,须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重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明确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实践取向,实现绿色生产方式的生态内容与交换形式的统一,提倡绿色消费方式的“去贵族化”与“亲生态化”,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并完善生态治理体系.
其他文献
社会信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内涵上来看,社会信用既是在社会实践中不同个体或组织以相互约定的方式建立的社会关系、也是在社会信用主体与社会信用客体之间达成的具有普遍约束性的道德伦理准则、又是通过制度形式实现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社会规范、还是基于相互信任对未来行为作出的事先约束.从结构上来看,社会信用按构成要素,可分为社会信用主体、社会信用客体、社会信用中介;按内在层次,包括言语层面的信用、制度层面的信用、道德层面的信用,按时间维度,可分为共时态的信用、历时态的信用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