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跨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展开, 国际法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在国际法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双语教学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 既从学生母语的使用又从外语的运用,两种语言相结合作用于法学课堂。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有利于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不同于法律外语教学, 双语教学更突出专业性。对双语教学在法学课堂的有效运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国际法学知识的进一步吸收掌握,有利于培养国际法律人才,适应时代的需求。
[关 键 词] 英语;国际法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186-02
“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双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素材。从外部环境来说,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需要更多的国际法律人才。国际经济关系的全球化受到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各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程度不同,涉及本国的外交、安全和对外经贸交往以及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从教学环境来说,“一带一路”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这一机遇与挑战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的角度。双语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升本科课堂的学习效果,从课堂的反馈看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高校双语教学走过了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过程,满足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双语教学的目标上看,是在某一学科领域,为熟练掌握该领域中外知识体系而培养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运用中英文的语言能力和技巧学习研究某一专业学科,如法学、经济学。从教学改革的要求上来看,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更加多样化。
双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反映教学方法在法学课堂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本科教学好方法的七项原则,包括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主动学习,给予反馈,及时完成任务,高层次的交流以及尊重多层次人才和多元化学习。在国际法学课堂上,双语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双语教学的尝试在教学课程中早已有之,采取双语教学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因为选用的教材为英语教材,有的是因为学校合作办学课程的需要。双语教学区别于法律英语的课程学习,强调法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国际法学课程在我国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很多专业的教材和原理主要来源于国外。
双语教学应用于国际法学课堂,采用英文课件和英文案例, 提出英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双向的思维考虑国际法问题。从教学效果看,英文作为语言表达,学生收获了相应的语言储存和表述知识的能力。英文讲课占据主导,课程内容设计以英文为主,讲授时可以兼用中文。从课程的设置、案例的选取和讲课内容、目标都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中英文的运用更主要的是一种工具,是为了将国际法学科的内容做深入理解和掌握。熟悉法律英语的运用,搭建国际法律平台,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从个人角度而言,学好中英文双语国际法学知识有助于参与国际法律实务,开拓国际视野。
双语教学在传统法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打破大学英语课程与法学课程的界限,既有助于提升法学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推动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索国际法学知识。双语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国际法课程是我国法学专业课程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既具有理论性也有实务性。学科特点具有国际性,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离不开涉外因素的分析,学习资料的来源很多直接来源于英文资料。对英语语言的运用有一定的要求,法律英语的学习,国际法学系列课程受到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国际关系的影响,其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二、双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国际法学科课程教学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更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国际法学科的运用不但要侧重于追求整体性、统一性以及相似性,还要综合考虑世界法律文化和体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质性。注意传统国际法的侧重点与国际法学科的发展趋势。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于国际法学科,不是僵化的理论照搬照抄,而是运用比较法学研究的特点从不同侧面分析国际法学科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更侧重于活学活用,运用比较法的理论论调和国际法学科的矛盾性、综合性,促进学生将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互动与融合,正视与反思现有的知识体系中的问题与缺陷,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
面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变局和挑战,立足于国际法基础理论, 分析研究国际法学科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僵化法律模式研究,传统的法系划分标准和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国际法学科知识体系。
第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国际法学科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案例进行讲授。国际法学的案例非常复杂,外文分析的理论性与邏辑性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案例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利用案例与英文相结合,介绍、解释其中的英文名词,再进行句式意思分析,运用法理解释、背景分析方式等,弱化英文的发音难、句式难等固化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际法英文知识,并学以致用,使国际法和英语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的进步,使教学手段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一些优秀的网络资源,对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探索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可行模式,使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接触该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中国话语权。双语教学法不应局限于外语研究中,国际法的课程需要运用双语教学来完善。
第三,教学资源的丰富。国际法学科运用双语教学的优势是有相关外文原版著作。国际法学的案例在联合国网站以及公开的外文资料中可以获得。通过逐步增加英文比例的方法,仔细研究英文文献,逐步提升学生的英文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学习情境的设置以及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提升国际法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双语思维的培养
双语思维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的能动性。从教与学的角度分析,进行质量监控分析。从教的角度采取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媒介的使用上进行合理的评价;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否充分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否主动探索研究相关问题。
双语课程应根据课堂内容教学语境,采取讨论或案例分析的方式,适合于小班授课。小班授课的好处是学生与老师可以进行及时交流,在明确国际法学双语教学的学习目标后,介绍国际法学科的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设置,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设置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一开始内容不宜过难,通过案例导引或相关学科的比较或中外比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的单词储备,背景知识介绍,吸引学生兴趣是关键。系统介绍中英文学习的差异,利用反向思维、多角度开发,引导学生进入国际法学课程的学习气氛中。采用引导、指导加开发的模式,促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相关法律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考核方式灵活,双语教学课程适合于考查课,学生在选取时已具有一定的兴趣或有相关的了解,没有考试的压力更能凸显学习的兴趣和方向的需求。课堂成绩和期末成绩都是最终成绩的来源,提升平时成绩的比重。在课堂问与答中引入激励机制,适当的鼓勵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
课堂内容结合案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多角度进行,在案例的选取上侧重于国外案例的应用,案例涉及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在我国视角下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等进行充分的论证,熟悉国外案例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影响法律判决的各种因素。课堂测验是为了衡量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验题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某段外文资料的翻译或案例的分析等。采用多角度、不同侧面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
双语教学的应用,在学生的输入与输出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一般的知识输入和储备都能够做到,如都有一定的英译汉能力,但是如何有效地输出,是一大难点问题,积极的鼓励和必要的引导是重点。
四、结语
国际法学科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反思传统教学范式的思维模式,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做出调整,符合世界法律文明的多元形态。关注法律发展的多元格局,关注国际法的基本价值和内在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国际法学科的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在国际法学科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借鉴比较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国际法学科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3-86.
[2]郑大湖.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
[3]樊云慧.对高等学校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3(1).
[关 键 词] 英语;国际法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186-02
“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双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素材。从外部环境来说,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需要更多的国际法律人才。国际经济关系的全球化受到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各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程度不同,涉及本国的外交、安全和对外经贸交往以及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从教学环境来说,“一带一路”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这一机遇与挑战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的角度。双语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升本科课堂的学习效果,从课堂的反馈看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高校双语教学走过了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过程,满足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双语教学的目标上看,是在某一学科领域,为熟练掌握该领域中外知识体系而培养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运用中英文的语言能力和技巧学习研究某一专业学科,如法学、经济学。从教学改革的要求上来看,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更加多样化。
双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反映教学方法在法学课堂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本科教学好方法的七项原则,包括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主动学习,给予反馈,及时完成任务,高层次的交流以及尊重多层次人才和多元化学习。在国际法学课堂上,双语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双语教学的尝试在教学课程中早已有之,采取双语教学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因为选用的教材为英语教材,有的是因为学校合作办学课程的需要。双语教学区别于法律英语的课程学习,强调法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国际法学课程在我国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很多专业的教材和原理主要来源于国外。
双语教学应用于国际法学课堂,采用英文课件和英文案例, 提出英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双向的思维考虑国际法问题。从教学效果看,英文作为语言表达,学生收获了相应的语言储存和表述知识的能力。英文讲课占据主导,课程内容设计以英文为主,讲授时可以兼用中文。从课程的设置、案例的选取和讲课内容、目标都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中英文的运用更主要的是一种工具,是为了将国际法学科的内容做深入理解和掌握。熟悉法律英语的运用,搭建国际法律平台,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从个人角度而言,学好中英文双语国际法学知识有助于参与国际法律实务,开拓国际视野。
双语教学在传统法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打破大学英语课程与法学课程的界限,既有助于提升法学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推动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索国际法学知识。双语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国际法课程是我国法学专业课程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既具有理论性也有实务性。学科特点具有国际性,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离不开涉外因素的分析,学习资料的来源很多直接来源于英文资料。对英语语言的运用有一定的要求,法律英语的学习,国际法学系列课程受到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国际关系的影响,其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二、双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国际法学科课程教学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更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国际法学科的运用不但要侧重于追求整体性、统一性以及相似性,还要综合考虑世界法律文化和体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质性。注意传统国际法的侧重点与国际法学科的发展趋势。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于国际法学科,不是僵化的理论照搬照抄,而是运用比较法学研究的特点从不同侧面分析国际法学科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更侧重于活学活用,运用比较法的理论论调和国际法学科的矛盾性、综合性,促进学生将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互动与融合,正视与反思现有的知识体系中的问题与缺陷,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
面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变局和挑战,立足于国际法基础理论, 分析研究国际法学科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僵化法律模式研究,传统的法系划分标准和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国际法学科知识体系。
第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国际法学科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案例进行讲授。国际法学的案例非常复杂,外文分析的理论性与邏辑性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案例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利用案例与英文相结合,介绍、解释其中的英文名词,再进行句式意思分析,运用法理解释、背景分析方式等,弱化英文的发音难、句式难等固化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际法英文知识,并学以致用,使国际法和英语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的进步,使教学手段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一些优秀的网络资源,对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探索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可行模式,使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接触该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中国话语权。双语教学法不应局限于外语研究中,国际法的课程需要运用双语教学来完善。
第三,教学资源的丰富。国际法学科运用双语教学的优势是有相关外文原版著作。国际法学的案例在联合国网站以及公开的外文资料中可以获得。通过逐步增加英文比例的方法,仔细研究英文文献,逐步提升学生的英文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学习情境的设置以及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提升国际法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双语思维的培养
双语思维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的能动性。从教与学的角度分析,进行质量监控分析。从教的角度采取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媒介的使用上进行合理的评价;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否充分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否主动探索研究相关问题。
双语课程应根据课堂内容教学语境,采取讨论或案例分析的方式,适合于小班授课。小班授课的好处是学生与老师可以进行及时交流,在明确国际法学双语教学的学习目标后,介绍国际法学科的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设置,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设置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一开始内容不宜过难,通过案例导引或相关学科的比较或中外比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的单词储备,背景知识介绍,吸引学生兴趣是关键。系统介绍中英文学习的差异,利用反向思维、多角度开发,引导学生进入国际法学课程的学习气氛中。采用引导、指导加开发的模式,促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相关法律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考核方式灵活,双语教学课程适合于考查课,学生在选取时已具有一定的兴趣或有相关的了解,没有考试的压力更能凸显学习的兴趣和方向的需求。课堂成绩和期末成绩都是最终成绩的来源,提升平时成绩的比重。在课堂问与答中引入激励机制,适当的鼓勵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
课堂内容结合案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多角度进行,在案例的选取上侧重于国外案例的应用,案例涉及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在我国视角下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等进行充分的论证,熟悉国外案例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影响法律判决的各种因素。课堂测验是为了衡量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验题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某段外文资料的翻译或案例的分析等。采用多角度、不同侧面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
双语教学的应用,在学生的输入与输出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一般的知识输入和储备都能够做到,如都有一定的英译汉能力,但是如何有效地输出,是一大难点问题,积极的鼓励和必要的引导是重点。
四、结语
国际法学科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反思传统教学范式的思维模式,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做出调整,符合世界法律文明的多元形态。关注法律发展的多元格局,关注国际法的基本价值和内在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国际法学科的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在国际法学科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借鉴比较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国际法学科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3-86.
[2]郑大湖.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
[3]樊云慧.对高等学校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