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搞好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意义是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参与实践,为现实所用。充分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轻松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好实验,从中得出更多的启发。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关键词: 素质教育 科学教学 科学意识 生活化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我们在重视德育、语言数字等的教学时,能轻视自然科学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吗?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是科学发明的奴隶。回顾世界“诺贝尔”的获奖者,我们中国人却寥寥可数,不得不让国人深思,原因何在?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当下的教育缺乏对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相应能力是某些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下面就科学课教学、实验教学及其生活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教育,是孩子在开发智力和潜能的重要时段得不到开发,使孩子在以后真正的接触到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到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很陌生的感觉,当然学起来会更加的吃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的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他的创新高度依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那个顶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有一个很注重开发智力、重视科学的童年。所以我们科学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
二、注重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2.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太阳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小弟弟,它的发现和命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佩西华尔?洛费尔认为,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误差是由于受到一颗离太阳更远的未知星体的影响。并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最后被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加热和冷却》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通过猜测,然后实验验证这一系列科学过程,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个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的填写和学生汇报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录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如在教学《叶和花》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实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碰撞出师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精于设计,就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机无限,也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和锻炼。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但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更要认真备课。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由于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也并不是对教案原封不动的执行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灵活驾驭的过程。
此外,在备课阶段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更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除了教材还要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资源。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人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知识包罗万象,尝试科学教学生活化,学生就会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研究,就能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养成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智慧的源泉来自生活,科学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就让它踏踏实实为生活服务。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馈于生活。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造性地为科学教学服务,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使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科学化。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我们在重视德育、语言数字等的教学时,能轻视自然科学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吗?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是科学发明的奴隶。回顾世界“诺贝尔”的获奖者,我们中国人却寥寥可数,不得不让国人深思,原因何在?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当下的教育缺乏对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相应能力是某些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下面就科学课教学、实验教学及其生活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教育,是孩子在开发智力和潜能的重要时段得不到开发,使孩子在以后真正的接触到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到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很陌生的感觉,当然学起来会更加的吃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的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他的创新高度依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那个顶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有一个很注重开发智力、重视科学的童年。所以我们科学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
二、注重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2.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太阳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小弟弟,它的发现和命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佩西华尔?洛费尔认为,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误差是由于受到一颗离太阳更远的未知星体的影响。并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最后被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加热和冷却》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通过猜测,然后实验验证这一系列科学过程,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个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的填写和学生汇报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录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如在教学《叶和花》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实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碰撞出师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精于设计,就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机无限,也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和锻炼。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但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更要认真备课。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由于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也并不是对教案原封不动的执行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灵活驾驭的过程。
此外,在备课阶段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更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除了教材还要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资源。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人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知识包罗万象,尝试科学教学生活化,学生就会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研究,就能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养成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智慧的源泉来自生活,科学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就让它踏踏实实为生活服务。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馈于生活。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造性地为科学教学服务,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使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