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才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本文作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關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能动措施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现代教学理论,为此,我们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积极总结吸取他人成功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紧跟时代脚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数学教学目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高效课堂教学需要目标的引导,没有目标的教学是没有效率可言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定课程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计算工具的灵活使用,培养几何、概率、代数的运算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都是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而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高效课堂教学之上。由于教师思维的差异性,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也各有千秋,一些教师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促进学生发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实质与结构,精心制定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这样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生才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就应该肯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智者见智,对高效课堂的诠释各有各的道理,但殊途同归,其核心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学原则,以学生的提高和进步来评定教学水平。
二、整体把握教学结构,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首先,从备课方面来把握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注重一节课的内容,比如,这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要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等等。很少有教师会去关注本节课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本节课在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高中时期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将知识引向更高和更深的层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贯穿在教材脉络中的主线。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脉络是:函数和方程、不等式、向量、几何、算法、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现在我们以函数主线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教师对函数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函数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定义,随着知识的深化逐层完善;二是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函数模型,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三是函数的应用作用:在数学内部的应用,如不等式、函数与方程、线性规划,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四是教师要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两个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①怎样通过计算方法来研究函数?②怎样利用导数思想来研究函数?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等。
三、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一位教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构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新型数学课堂。”为此,数学教师不能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有所成,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很多教师喜欢开门见山,这样在无形中抹杀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从中找出相应的数学规律,并自主推导公式的产生原理。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引导,但绝不能代替,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字:2,4,6,8,10,12,…,n,然后提出问题:“这几个数字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如何来表示数字n,如果求前n项数字之和,相应的公式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便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积极思考与讨论,集合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开发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前n项数字之和为n(n 1),这实际上就是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由此可见,通过全班学生的通力合作,不但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为进一步教学应用知识夯实了基础。
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避免出现辨析错误
由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有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对问题的错误理解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倾向时,要善于抓住问题本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这种方式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助于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对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对问题的错误解法,让学生进行辨析与纠正,这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而且可以让学生不再盲目地崇拜书本和教师,形成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发展史,很多伟大的科学成果都诞生于对旧知识和旧理论的批判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培养他们科学、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例如,对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多选题、作图分析题、讨论验证题、联系实际分析题等,都可以加以改造,使其为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而服务。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教学经验,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郑毓信.关于数学教学有效性和开放性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07).
[3]苏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南方论刊,2007(01).
[4]李祥增.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06(02).
關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能动措施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现代教学理论,为此,我们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积极总结吸取他人成功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紧跟时代脚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数学教学目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高效课堂教学需要目标的引导,没有目标的教学是没有效率可言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定课程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计算工具的灵活使用,培养几何、概率、代数的运算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都是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而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高效课堂教学之上。由于教师思维的差异性,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也各有千秋,一些教师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促进学生发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实质与结构,精心制定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这样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生才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就应该肯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智者见智,对高效课堂的诠释各有各的道理,但殊途同归,其核心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学原则,以学生的提高和进步来评定教学水平。
二、整体把握教学结构,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首先,从备课方面来把握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注重一节课的内容,比如,这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要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等等。很少有教师会去关注本节课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本节课在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高中时期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将知识引向更高和更深的层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贯穿在教材脉络中的主线。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脉络是:函数和方程、不等式、向量、几何、算法、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现在我们以函数主线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教师对函数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函数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定义,随着知识的深化逐层完善;二是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函数模型,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三是函数的应用作用:在数学内部的应用,如不等式、函数与方程、线性规划,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四是教师要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两个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①怎样通过计算方法来研究函数?②怎样利用导数思想来研究函数?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等。
三、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一位教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构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新型数学课堂。”为此,数学教师不能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有所成,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很多教师喜欢开门见山,这样在无形中抹杀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从中找出相应的数学规律,并自主推导公式的产生原理。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引导,但绝不能代替,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字:2,4,6,8,10,12,…,n,然后提出问题:“这几个数字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如何来表示数字n,如果求前n项数字之和,相应的公式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便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积极思考与讨论,集合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开发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前n项数字之和为n(n 1),这实际上就是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由此可见,通过全班学生的通力合作,不但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为进一步教学应用知识夯实了基础。
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避免出现辨析错误
由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有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对问题的错误理解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倾向时,要善于抓住问题本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这种方式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助于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对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对问题的错误解法,让学生进行辨析与纠正,这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而且可以让学生不再盲目地崇拜书本和教师,形成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发展史,很多伟大的科学成果都诞生于对旧知识和旧理论的批判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培养他们科学、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例如,对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多选题、作图分析题、讨论验证题、联系实际分析题等,都可以加以改造,使其为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而服务。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教学经验,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郑毓信.关于数学教学有效性和开放性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07).
[3]苏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南方论刊,2007(01).
[4]李祥增.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