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数学,于教师而言,不能是单独存在的概念,二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助力学生发展。特别是在教育改革推进的今天,教师更应立足生活。从当前来看,小学数学课堂就缺乏一股“生活味”,从而让课堂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精彩。本文拟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实例,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实施“生活数学”教育途径。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育 自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58-02
缺少“生活味”的数学教学,会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被逐渐弱化。为此,教师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学。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展开“生活数学”教育呢?
一、生活实例导入,叩开自主创新之门
鲜活的生活例子就是“活教材”。教师要“活用”,将其与数学教学融合起来。引入生活实例,不仅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还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彻底激发出来,从而调动思维,叩开自主创新之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这一课时,笔者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叩开学生自主创新之门。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分别为:屋檐、自行车、吊架的三角形图片,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图片中的这些部位都用到了三角形,想想这是为什么?能不能换成其他图形呢?此时,学生的大脑开始活跃起来。很多学生回想自己骑过的自行车,回想自己生活中看过的屋檐和吊架,思考着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这与三角形的什么特性有关系?学生只有积极思考,其思维就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也越容易奠定自主创新基础。由此可见,以生活实例导入数学课堂,能够有效叩开学生自主创新之门,让学生在思考中走向创新道路。
二、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1.应用题教学,融入“生活数学”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应用题难度稍大。那么,如何才能将其难度有效降低?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再谈“应用题”而色变?笔者认为,在设计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融入“生活数学”教育,以此助力学生思维培养,进而走向创新。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应用题,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让应用题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师融入生活元素,综合设计,让学生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创新。题目:我校有数学教师13人,学生78人,请问学生比数学教师多多少人?很多学生在看到这个生活化的题目时,觉得很简单,一见到题目中有“多”字,立马列式:13+78=91.殊不知,学生审题不严谨,于是列式也就跟着出错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以后你们一见到“多”还能不能直接用加法计算?是不是要仔细读清题干信息,然后再列式计算呢?在以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很多学生看到题目,都先转动脑袋瓜想一想,这里边会不会有“陷阱”?我是否应该圈出关键信息再计算解题?
2.思维训练,融入“生活数学”教育
思维训练需要一定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化的。如何才能结合这一特点,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枯燥的训练中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思维得到训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笔者在训练学生思维时,融入生活场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出示计算题目:15×12=?直接计算,会显得略微复杂。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场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的生活场景,如:平常自己去商店买记事本,15元每本,买12本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在这里,学生可以假设先买10本记事本,那么应该支付150元;然后再买两本记事本应该支付30元。因此,买12本记事本应该支付180元。这样的运算融入了生活化的思维训练,让运算变得更具体,也更简单。当然,在这个计算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生活场景,只有方便运算即可。
三、生活实践作业,检验课堂培养效果
“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将所学的内容用到实践。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实践作业,检查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这一课后,笔者设计了开放式的生活实践作业,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业:王大伯要围三角形的篱笆。有一边篱笆的长度为2米,有一边篱笆的长度为5米。请问1. 如果有一边篱笆长度为3米,你认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篱笆吗?2. 如果有一边篱笆长度为1米,你认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篱笆吗?3. 为了确保能够围成三角形的篱笆,你认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应该是什么?利用这个生活实践作业,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又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实践作业,检验效果。如:让学生计算家里客厅的面积、厨房的面积。如果有新装修的家庭,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客厅的面积、卫生间的面积等,并测量一块地板的面积,然后计算总共需要多少块地板等。生活化的作业能调动起学生作业的激情,也能检验实施生活数学教育的效果。
总之,“生活数学”为紧凑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多元化的气息,是数学教育于师生们的心之所向。教师应重视生活与数学的科学融合,以生活感染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素英. 实施“生活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3)
[2] 陈碧芬,张维忠,唐恒钧.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01)
[3] 刘高辉.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 2014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育 自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58-02
缺少“生活味”的数学教学,会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被逐渐弱化。为此,教师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学。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展开“生活数学”教育呢?
一、生活实例导入,叩开自主创新之门
鲜活的生活例子就是“活教材”。教师要“活用”,将其与数学教学融合起来。引入生活实例,不仅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还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彻底激发出来,从而调动思维,叩开自主创新之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这一课时,笔者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叩开学生自主创新之门。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分别为:屋檐、自行车、吊架的三角形图片,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图片中的这些部位都用到了三角形,想想这是为什么?能不能换成其他图形呢?此时,学生的大脑开始活跃起来。很多学生回想自己骑过的自行车,回想自己生活中看过的屋檐和吊架,思考着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这与三角形的什么特性有关系?学生只有积极思考,其思维就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也越容易奠定自主创新基础。由此可见,以生活实例导入数学课堂,能够有效叩开学生自主创新之门,让学生在思考中走向创新道路。
二、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1.应用题教学,融入“生活数学”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应用题难度稍大。那么,如何才能将其难度有效降低?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再谈“应用题”而色变?笔者认为,在设计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融入“生活数学”教育,以此助力学生思维培养,进而走向创新。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应用题,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让应用题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师融入生活元素,综合设计,让学生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创新。题目:我校有数学教师13人,学生78人,请问学生比数学教师多多少人?很多学生在看到这个生活化的题目时,觉得很简单,一见到题目中有“多”字,立马列式:13+78=91.殊不知,学生审题不严谨,于是列式也就跟着出错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以后你们一见到“多”还能不能直接用加法计算?是不是要仔细读清题干信息,然后再列式计算呢?在以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很多学生看到题目,都先转动脑袋瓜想一想,这里边会不会有“陷阱”?我是否应该圈出关键信息再计算解题?
2.思维训练,融入“生活数学”教育
思维训练需要一定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化的。如何才能结合这一特点,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枯燥的训练中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思维得到训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笔者在训练学生思维时,融入生活场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出示计算题目:15×12=?直接计算,会显得略微复杂。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场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的生活场景,如:平常自己去商店买记事本,15元每本,买12本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在这里,学生可以假设先买10本记事本,那么应该支付150元;然后再买两本记事本应该支付30元。因此,买12本记事本应该支付180元。这样的运算融入了生活化的思维训练,让运算变得更具体,也更简单。当然,在这个计算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生活场景,只有方便运算即可。
三、生活实践作业,检验课堂培养效果
“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将所学的内容用到实践。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实践作业,检查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这一课后,笔者设计了开放式的生活实践作业,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业:王大伯要围三角形的篱笆。有一边篱笆的长度为2米,有一边篱笆的长度为5米。请问1. 如果有一边篱笆长度为3米,你认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篱笆吗?2. 如果有一边篱笆长度为1米,你认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篱笆吗?3. 为了确保能够围成三角形的篱笆,你认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应该是什么?利用这个生活实践作业,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又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实践作业,检验效果。如:让学生计算家里客厅的面积、厨房的面积。如果有新装修的家庭,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客厅的面积、卫生间的面积等,并测量一块地板的面积,然后计算总共需要多少块地板等。生活化的作业能调动起学生作业的激情,也能检验实施生活数学教育的效果。
总之,“生活数学”为紧凑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多元化的气息,是数学教育于师生们的心之所向。教师应重视生活与数学的科学融合,以生活感染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素英. 实施“生活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3)
[2] 陈碧芬,张维忠,唐恒钧.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01)
[3] 刘高辉.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