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税收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要求税收服务与经济发展进行对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从而达到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双重目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税收与经济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丹东经济发展与税收工作的现状,分析当前丹东经济与税收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税收两个视角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税源;地方经济;税收收入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发展决定税收,即税收的多少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同时,税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税收主要通过对税种、税率、减免税、税负、征管等要素的调整,来达到调节各方经济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的目的。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当税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当税收不适应经济发展时,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一、丹东经济和地方税收的现状与特点
丹东地处中国的东北角,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一面背山,一面向海,受到国际关系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形式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似并没有完全放开,与发达地区相比,丹东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聚居区,产业发展受到外界影响较小,在长时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丹东产业在淘汰和转型中不断发展。特别是 “十一五”以来,丹东经济和地方税收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完成GDP总值由2006年的356.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15.4亿元,年均增长18.94%,总量位居全省第九位。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直接为地方税收的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税源。2006-2012年,丹东市地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45.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 31.2%,地方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又为丹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虽然丹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税收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足。
二、影响丹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到2012年末,我市规模工业886户企业中大型企业7户,中型企业83户,小型企业783户,微型企业13户,小微型企业在全部规模上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89.8%。小微企业数量比较大虽然体现出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但发展初期所面临的抗风险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工业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的做大做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丹东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工业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每年全省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丹东企业所占数量都未超过2户。
(三)土地要素制约依然趋紧
丹东地处辽东山区,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随着土地成本逐步攀升和指标控制,致使项目等地开工的现象较为普遍,供需矛盾凸显,导致部分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无法开工。土地指标不断减少,也直接影响企业扩大规模。
(四)投资后劲不足,支撑后劲略显乏力
丹东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呈减少态势。虽然新开工项目个数由58个增加到176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个,同比多12个,但是不足以弥补建设项目下降带来的缺口。
三、实现丹东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保证丹东税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议
1.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老企业改造步伐
传统产业为丹东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亟需改造提升。一是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通过技术革新、品牌创新、装备更新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加快老企业改造步伐,对原国有、集体改制企业,要一企一组,集中会诊,帮其理清发展思路,逐一制定振兴规划。
2.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升行业竞争力
加快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培植壮大县域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植、培育力度。强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突龙头企业的“领跑”作用,大力发展龙头经济。同时,选择一部分发展势头好、前景广阔、对地方税收贡献大的企业进行大力培育。要倾斜力量,通过资金、人才、管理等全方位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充分发挥其对丹东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二是拉伸龙头企业的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做好配套服务项目,围绕龙头企业产品做好深加工项目,围绕龙头企业副产品进行再加工项目,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经济总量的目标。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抓好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环境
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向转变发展观念,强化产学研联合,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在招商引资项目选择上,应根据丹东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注重产业的选择,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抓好配套项目招引和产业集群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4.做大旅游经济,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丹东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显薄弱。因此,应大力发展成长性强和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丹东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以带动相关餐饮、娱乐、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要加大旅游体制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成立景区经营管理公司和旅游发展投资公司,加强景区开发和旅游产品培育,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企业和财团的投资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发展品质消费,提升消费层级。
(二)促进丹东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1.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政策
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宏观调控意图和税收政策导向调整经营结构,努力将税收政策效应释放到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积极参与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决策;要充分发挥接触面广和综合性强的优势,为丹东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沟通服务。
2.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在权限范围内,将国家税法规定的减、免、缓、抵免、税前扣除、税前弥补亏损、提高起征点等政策用足、用好、用到位。要加强政策导向,最大限度地拓展政策运用空间,为企业长远发展谋划,从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发展及涵养税源上着手,引导支持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的“三个服务”理念,为丹东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让企业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实现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丹东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撑。
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收入分析和预测制度,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科学判断税收增减趋势,及时掌握重大因素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等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数据的综合加工、分析、利用,既为地税部门的税收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丹东经济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坚持 “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收过头税,坚决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对实现的税收做到应收尽收,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不断提高税费征收入库率,为丹东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可用财力。
4.讲求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推行套餐服务
丹东经济实体形式众多, 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 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准确分类, 适时推出“税收套餐”服务, 通过不断采取有特色的服务方法和措施, 让纳税人在税收服务中享受到真正的、有用的、运动着的税收服务。
5.不断优化税收环境
经济发展需要健康的环境, 健康的环境依靠法律来营造。要狠抓税务机关内部的党风廉政工作和行风建设, 不断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税收队伍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 坚持公正、公平原则, 力图维护正常的经济税收秩序, 确保各项政策不走样, 真正实现在不同行业间、不同区域间的税收公正公平。
注:本论系为鸭绿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112
【关键词】税源;地方经济;税收收入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发展决定税收,即税收的多少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同时,税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税收主要通过对税种、税率、减免税、税负、征管等要素的调整,来达到调节各方经济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的目的。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当税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当税收不适应经济发展时,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一、丹东经济和地方税收的现状与特点
丹东地处中国的东北角,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一面背山,一面向海,受到国际关系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形式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似并没有完全放开,与发达地区相比,丹东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聚居区,产业发展受到外界影响较小,在长时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丹东产业在淘汰和转型中不断发展。特别是 “十一五”以来,丹东经济和地方税收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完成GDP总值由2006年的356.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15.4亿元,年均增长18.94%,总量位居全省第九位。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直接为地方税收的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税源。2006-2012年,丹东市地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45.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 31.2%,地方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又为丹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虽然丹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税收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足。
二、影响丹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到2012年末,我市规模工业886户企业中大型企业7户,中型企业83户,小型企业783户,微型企业13户,小微型企业在全部规模上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89.8%。小微企业数量比较大虽然体现出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但发展初期所面临的抗风险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工业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的做大做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丹东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工业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每年全省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丹东企业所占数量都未超过2户。
(三)土地要素制约依然趋紧
丹东地处辽东山区,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随着土地成本逐步攀升和指标控制,致使项目等地开工的现象较为普遍,供需矛盾凸显,导致部分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无法开工。土地指标不断减少,也直接影响企业扩大规模。
(四)投资后劲不足,支撑后劲略显乏力
丹东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呈减少态势。虽然新开工项目个数由58个增加到176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个,同比多12个,但是不足以弥补建设项目下降带来的缺口。
三、实现丹东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保证丹东税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议
1.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老企业改造步伐
传统产业为丹东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亟需改造提升。一是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通过技术革新、品牌创新、装备更新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加快老企业改造步伐,对原国有、集体改制企业,要一企一组,集中会诊,帮其理清发展思路,逐一制定振兴规划。
2.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升行业竞争力
加快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培植壮大县域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植、培育力度。强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突龙头企业的“领跑”作用,大力发展龙头经济。同时,选择一部分发展势头好、前景广阔、对地方税收贡献大的企业进行大力培育。要倾斜力量,通过资金、人才、管理等全方位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充分发挥其对丹东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二是拉伸龙头企业的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做好配套服务项目,围绕龙头企业产品做好深加工项目,围绕龙头企业副产品进行再加工项目,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经济总量的目标。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抓好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环境
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向转变发展观念,强化产学研联合,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在招商引资项目选择上,应根据丹东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注重产业的选择,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抓好配套项目招引和产业集群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4.做大旅游经济,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丹东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显薄弱。因此,应大力发展成长性强和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丹东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以带动相关餐饮、娱乐、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要加大旅游体制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成立景区经营管理公司和旅游发展投资公司,加强景区开发和旅游产品培育,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企业和财团的投资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发展品质消费,提升消费层级。
(二)促进丹东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1.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政策
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宏观调控意图和税收政策导向调整经营结构,努力将税收政策效应释放到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积极参与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决策;要充分发挥接触面广和综合性强的优势,为丹东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沟通服务。
2.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在权限范围内,将国家税法规定的减、免、缓、抵免、税前扣除、税前弥补亏损、提高起征点等政策用足、用好、用到位。要加强政策导向,最大限度地拓展政策运用空间,为企业长远发展谋划,从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发展及涵养税源上着手,引导支持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的“三个服务”理念,为丹东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让企业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实现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丹东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撑。
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收入分析和预测制度,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科学判断税收增减趋势,及时掌握重大因素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等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数据的综合加工、分析、利用,既为地税部门的税收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丹东经济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坚持 “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收过头税,坚决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对实现的税收做到应收尽收,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费征收范围和收入规模,不断提高税费征收入库率,为丹东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可用财力。
4.讲求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推行套餐服务
丹东经济实体形式众多, 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 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准确分类, 适时推出“税收套餐”服务, 通过不断采取有特色的服务方法和措施, 让纳税人在税收服务中享受到真正的、有用的、运动着的税收服务。
5.不断优化税收环境
经济发展需要健康的环境, 健康的环境依靠法律来营造。要狠抓税务机关内部的党风廉政工作和行风建设, 不断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税收队伍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 坚持公正、公平原则, 力图维护正常的经济税收秩序, 确保各项政策不走样, 真正实现在不同行业间、不同区域间的税收公正公平。
注:本论系为鸭绿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