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学年复习一般分三轮:从学期开始到次年三月上旬为一轮复习;从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末左右为二轮复习;五月中旬末至考前为三轮复习。一轮重在夯实基础,训练方法,培养能力;二轮重在专题训练,整合知识,加强综合应用;三轮重在查漏补缺,训练规范,锤炼应试技巧。在这里首先和同仁们商讨一轮复习的几点做法。
1.更新复习观念,强化复习方法指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立足于会学习、会思考,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地理学科高三复习内容多,而高考命题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因此更应注重复习方法上的指导,形成读书—精讲—训练—检测—讲评补偿五环节。首先,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读图,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凡是能够从图中获取的知识都从图中获取,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通过学情反馈卡反馈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师的精讲提供依据。教师讲解要做到三讲,即讲重点、疑点、易忘点,并及时纠错;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重点训练学生从图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与试题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并进行分析、论证和判断;运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设问中的问题,所描述的问题要点化、要点层次化、层次序列化。对所训练的题目多让学生进行感悟,并及时进行检查、讲评、矫正、补偿,将落实进行到底。
2.形成一个系统,夯实两个基础,搞好三个结合,培养四种能力,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个系统:知识结构系统是知识间相互联系和进行综合的基础。通过学生预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点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把握。
两个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也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双基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层层落实并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在一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落实好双基,夯实基础。主要手段还是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和读图来落实,将基础主干知识落实在图表中,落实在知识的联系中。
三个结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高中与初中地理的结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结合,地理基本原理与地理事实材料的结合。初中内容是学习高中内容的基础和载体,部分高中内容是初中内容的拓展深化。部份自然地理内容是学习人文地理内容的基础。有些地理原理通过一些案例来体现,一些事实材料需要地理原理来阐释说明。
四种能力:全面利用和正确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读、填、绘、用、分析地图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联系、综合比较);知识迁移能力(新情景下利用基本原理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提取利用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地理事物、综合表达描述的基础。
五个关系:①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关系。复习课要上出新意,不要搞知识的简单重复,将知识系统化,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找出需要学生记忆的、教师需要讲的及需要通过题目进行重点训练的知识点。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如整理知识系统、概括知识结构、总结知识规律、分析知识联系、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使知识变成可提取应用的内容。搞好知识系统的深化应用和知识体系的组合,当然也不要搞的过深,综合性太强。
②“讲”与“练”的关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提倡“精讲”、“精练”,做到讲练结合。
③教与学的关系。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掌握规律、学会学习。加强学法和读图指导,多让学生自学、感悟,学会读图、及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牢记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努力夯实基础,掌握方法自然就能形成能力。确信“基础是第一要物,审题是第一能力。”虽然高考试题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也不能成为忽视基础知识学习的理由,必须注意进行全面复习,不能撇开课本去搞题海战术,尤其注意课本中重点图表的阅读分析。
⑤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综合的关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一轮复习基本不搞学科间综合,把好自己的门,几乎不用去串门。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
尤其注重大纲中知识要求,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重视思维能力、应变与迁移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认真研究2008年山东及其它课改省的文综卷,继续研究全国高考卷,尤其是新课程卷,分析新教材的命题特点及近几年的变化规律。依据课标、考试大纲灵活处理高中与初中、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不要人为把初中、高中内容隔离开来,试题注重从能力角度去考查,有些初中内容是重要的知识载体,所以复习时要高、初中有机结合,用地理理论深化初中内容,用初中内容作为高中理论的材料,所以要站在高中角度复习初中内容。必修内容要达到较高层次,选修内容的复习要有侧重点,选修内容与必修及区域关系不大的只可做低层次处理。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好鲁教版、人教版、湘教版的结合和有意补充。
4.创造性使用学案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学案教学是近几年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学案》是为学生提供的典型学习材料,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等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结合得更加科学、和谐、完美。推动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转变,进一步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更多地给学生以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发展能力、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教师拿出更多的“讲课”和备课抄写的时间用于学案教学研究,以市编学案为主完善一套适合自己学情的学案。使用时原则上一课时一个学案,有些内容较多的可分两课时完成。在使用学案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师用书即《教案》,进一步吃透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用好学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学案要求做到前置使用、全面使用、全程使用、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问题分析与总结,形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集体备课重点放在对《一标一纲》的研究和把握上,一题的研究和学案完善与使用上,放在单元检测题编制的设计上。做到每节课都有说课人,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课上精讲、精练、精评,给学生留出相对充分的探究、归纳、反思的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发挥个人优势,搞好个人备课,体现教师的个性特长,努力使高三教学丰富多彩。
1.更新复习观念,强化复习方法指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立足于会学习、会思考,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地理学科高三复习内容多,而高考命题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因此更应注重复习方法上的指导,形成读书—精讲—训练—检测—讲评补偿五环节。首先,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读图,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凡是能够从图中获取的知识都从图中获取,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通过学情反馈卡反馈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师的精讲提供依据。教师讲解要做到三讲,即讲重点、疑点、易忘点,并及时纠错;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重点训练学生从图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与试题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并进行分析、论证和判断;运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设问中的问题,所描述的问题要点化、要点层次化、层次序列化。对所训练的题目多让学生进行感悟,并及时进行检查、讲评、矫正、补偿,将落实进行到底。
2.形成一个系统,夯实两个基础,搞好三个结合,培养四种能力,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个系统:知识结构系统是知识间相互联系和进行综合的基础。通过学生预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点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把握。
两个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也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双基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层层落实并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在一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落实好双基,夯实基础。主要手段还是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和读图来落实,将基础主干知识落实在图表中,落实在知识的联系中。
三个结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高中与初中地理的结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结合,地理基本原理与地理事实材料的结合。初中内容是学习高中内容的基础和载体,部分高中内容是初中内容的拓展深化。部份自然地理内容是学习人文地理内容的基础。有些地理原理通过一些案例来体现,一些事实材料需要地理原理来阐释说明。
四种能力:全面利用和正确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读、填、绘、用、分析地图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联系、综合比较);知识迁移能力(新情景下利用基本原理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提取利用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地理事物、综合表达描述的基础。
五个关系:①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关系。复习课要上出新意,不要搞知识的简单重复,将知识系统化,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找出需要学生记忆的、教师需要讲的及需要通过题目进行重点训练的知识点。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如整理知识系统、概括知识结构、总结知识规律、分析知识联系、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使知识变成可提取应用的内容。搞好知识系统的深化应用和知识体系的组合,当然也不要搞的过深,综合性太强。
②“讲”与“练”的关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提倡“精讲”、“精练”,做到讲练结合。
③教与学的关系。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掌握规律、学会学习。加强学法和读图指导,多让学生自学、感悟,学会读图、及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牢记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努力夯实基础,掌握方法自然就能形成能力。确信“基础是第一要物,审题是第一能力。”虽然高考试题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也不能成为忽视基础知识学习的理由,必须注意进行全面复习,不能撇开课本去搞题海战术,尤其注意课本中重点图表的阅读分析。
⑤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综合的关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一轮复习基本不搞学科间综合,把好自己的门,几乎不用去串门。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
尤其注重大纲中知识要求,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重视思维能力、应变与迁移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认真研究2008年山东及其它课改省的文综卷,继续研究全国高考卷,尤其是新课程卷,分析新教材的命题特点及近几年的变化规律。依据课标、考试大纲灵活处理高中与初中、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不要人为把初中、高中内容隔离开来,试题注重从能力角度去考查,有些初中内容是重要的知识载体,所以复习时要高、初中有机结合,用地理理论深化初中内容,用初中内容作为高中理论的材料,所以要站在高中角度复习初中内容。必修内容要达到较高层次,选修内容的复习要有侧重点,选修内容与必修及区域关系不大的只可做低层次处理。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好鲁教版、人教版、湘教版的结合和有意补充。
4.创造性使用学案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学案教学是近几年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学案》是为学生提供的典型学习材料,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等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结合得更加科学、和谐、完美。推动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转变,进一步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更多地给学生以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发展能力、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教师拿出更多的“讲课”和备课抄写的时间用于学案教学研究,以市编学案为主完善一套适合自己学情的学案。使用时原则上一课时一个学案,有些内容较多的可分两课时完成。在使用学案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师用书即《教案》,进一步吃透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用好学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学案要求做到前置使用、全面使用、全程使用、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问题分析与总结,形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集体备课重点放在对《一标一纲》的研究和把握上,一题的研究和学案完善与使用上,放在单元检测题编制的设计上。做到每节课都有说课人,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课上精讲、精练、精评,给学生留出相对充分的探究、归纳、反思的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发挥个人优势,搞好个人备课,体现教师的个性特长,努力使高三教学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