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绿化事业也随之加快了发展,植物的种类以及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种植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病虫害的侵袭,造成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腐烂、畸形甚至死亡的情况,这不仅会造成植物质量的降低,还会失去植物本来的应有的欣赏价值和绿化效果,造成不可预计的经济损失。因此,文章从植物的配置和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一个分析和探讨,并对从中出现的问题对出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植物配置、病虫害、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植物配置及园林病虫害防治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只有科学规划、有效设计,秉承科学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把握适地适树原则,完善养护管理,方能全面提升园林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创建生态化、环保性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1、园林植物有效配置
1.1选择树种应基于植被分布的特点规律,注重乡土树种的栽培同时设计人员不但应关注园林工程美学观赏属性,还应把握生态学理论以及物种多样性特征,创建同天然植物种群类似,体现地方特点的人工植物系统。该类方式可有效的预防盲目应用外来品种,导致植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的长势状态,或不注重生态学理论,令植物不能良好生长,具备较差的抵抗性,结构类别单一,令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较为严重且大范围的病虫害问题。
1.2园林植物的合理有效配置,应由设计环节入手在全面考量景观效果的基础上,注重植物配置选择契合生态学原理,符合植物具体特点。应基于植物对各类有害生物自然调节控制,把握适地适树的原则,创建可靠平衡的生态植物群落。应令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尽量契合或接近大自然,开创适合生长同时无法滋生病虫害的生态环境。
1.3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对植物进行配置,园林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园林的美学观赏功能,还应该符合自然生态学的原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建设出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植物群落。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1.4植物配置应注重合理的把握相生相克的特征通过相生发挥促进生长功能,抵御或减少植物相克形成的抑制影响以及自毒作用。通过相互促进,可令植物共享天敌,进而有效地预防病虫害问题。
2、园林病虫害防治
2.1园林病虫害防治应做好苗圃管理、植物检验。应由苗圃具体的卫生状况开展,对于病残体应快速的收集处理,进行深埋或使用化学药剂。在生长季节应快速地去除患病树枝,将病株合理地拔出,做好病土处理。另外,应严格把好苗木进出关,预防带病种类进网销售。配置专业技术员工,做好严格管理检验,预防病虫害不良交叉感染。伴随外地苗木花卉种类引进量的与日俱增,病虫害伴随混入。为此应做好植物检验,明确具体的病害检疫对象。例如桑萎缩病、柑橘黄梢病害等。对于局部区域存在的危险病害应进行必要的封锁,有效的将其消灭去除。
2.2栽培管理预防法。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项基础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的原理,抓住影响病虫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园林植物建设时选择能抗病虫害的植物为主。采用常绿落叶结合的方法将草坪、地被植物、乔灌木复层种植,通过科学地搭配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树干涂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日灼,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等。
2.3建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及防治检测队伍。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基础研究及防治工作首先,我国城市园林部门要加强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确保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及自身的抗病性,保证园林中植物的健康生长;其次,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检测防治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及时管控及防治跟踪;最后,加大针对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投资,强化对病虫害的基础研究经费以及防治经费的投入,其效益要远远好于植物死亡之后的补救。
2.4园林种植需要持久长效的后期养护。应通过科学的施肥处理、有效的浇水养护、合理的松土除草处理,进行良好的修剪整形,进而确保植物生长具备合理的通风环境以及阳光条件。另外,应通过有效的修剪,将病虫枝叶进行清除处理,确保绿地干净卫生,去除病株残体,降低侵染源头。
2.5针对园林病虫害加强检疫,将其传入与传出控制在最小化,同时适当运用诱杀技术首先,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完善和品种的不断引进,外来病虫害传入的机会不断增加。因此,在品种引种和移植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传入或传出,避免造成严重损失;其次,适当运用诱杀技术,不仅可以通过简单技术的诱杀将虫害集中杀死,还有投资少、效果高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的安全。因此,诱杀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开展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保措施。
2.6对苗木的进出严格把关,严禁将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行销售。配备苗圃里专门的与园林病虫害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苗木进出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同时,在苗木出圃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禁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流入城市园林绿地。若确实急需的苗木检疫出病虫害后,也要经过处理病虫害后方可进出苗圃。
2.7慎重选择无公害农药以及施药技术。确保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不要危及到市民的健康首先,针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要首选毒性低、有效果的农药,生物农药、仿生农药以及植物杀虫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毒性,以避免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威胁;其次,针对目前使用的比较有针对性的施药方式,如植株颈部施药法、根部施药技术、低量喷雾技术以及静电喷雾技术等,可以起到用药量少,高效杀虫的功效。同时,对生活在城市园林周边市民的健康危害能够降到最低,从而使城市园林的绿化功能、景观功能、空气净化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2.8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蜗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
2.9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减少病虫害的侵染。其主要工作如下:在苗圃地中要對植物的病残体进行及时的收集,并对其加以处理,用深埋的方式或者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处理。园林工程工艺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能对其继续使用,在进行无土栽培的工作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应在进行深耕改土之后再栽植苗木,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杀灭部分虫害,建立一个园林植物的垃圾处理站。
结束语
随着城市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及绿化园林覆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绿化给人们带来改善视觉、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后,城市园林绿地的面积也随之大量增多。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否有效与及时在城市绿化的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园林建设的经济性、生态性及效益性也起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人们不得不重视、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萍,梁丽,徐琳琳.植物配置及园林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04:141.
[2]山西省介休市园林局杜献文.植物配置与园林病虫害防治[N].中国建设报,2013-11-05006.
关键词:植物配置、病虫害、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植物配置及园林病虫害防治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只有科学规划、有效设计,秉承科学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把握适地适树原则,完善养护管理,方能全面提升园林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创建生态化、环保性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1、园林植物有效配置
1.1选择树种应基于植被分布的特点规律,注重乡土树种的栽培同时设计人员不但应关注园林工程美学观赏属性,还应把握生态学理论以及物种多样性特征,创建同天然植物种群类似,体现地方特点的人工植物系统。该类方式可有效的预防盲目应用外来品种,导致植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的长势状态,或不注重生态学理论,令植物不能良好生长,具备较差的抵抗性,结构类别单一,令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较为严重且大范围的病虫害问题。
1.2园林植物的合理有效配置,应由设计环节入手在全面考量景观效果的基础上,注重植物配置选择契合生态学原理,符合植物具体特点。应基于植物对各类有害生物自然调节控制,把握适地适树的原则,创建可靠平衡的生态植物群落。应令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尽量契合或接近大自然,开创适合生长同时无法滋生病虫害的生态环境。
1.3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对植物进行配置,园林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园林的美学观赏功能,还应该符合自然生态学的原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建设出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植物群落。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1.4植物配置应注重合理的把握相生相克的特征通过相生发挥促进生长功能,抵御或减少植物相克形成的抑制影响以及自毒作用。通过相互促进,可令植物共享天敌,进而有效地预防病虫害问题。
2、园林病虫害防治
2.1园林病虫害防治应做好苗圃管理、植物检验。应由苗圃具体的卫生状况开展,对于病残体应快速的收集处理,进行深埋或使用化学药剂。在生长季节应快速地去除患病树枝,将病株合理地拔出,做好病土处理。另外,应严格把好苗木进出关,预防带病种类进网销售。配置专业技术员工,做好严格管理检验,预防病虫害不良交叉感染。伴随外地苗木花卉种类引进量的与日俱增,病虫害伴随混入。为此应做好植物检验,明确具体的病害检疫对象。例如桑萎缩病、柑橘黄梢病害等。对于局部区域存在的危险病害应进行必要的封锁,有效的将其消灭去除。
2.2栽培管理预防法。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项基础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的原理,抓住影响病虫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园林植物建设时选择能抗病虫害的植物为主。采用常绿落叶结合的方法将草坪、地被植物、乔灌木复层种植,通过科学地搭配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树干涂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日灼,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等。
2.3建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及防治检测队伍。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基础研究及防治工作首先,我国城市园林部门要加强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确保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及自身的抗病性,保证园林中植物的健康生长;其次,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检测防治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及时管控及防治跟踪;最后,加大针对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投资,强化对病虫害的基础研究经费以及防治经费的投入,其效益要远远好于植物死亡之后的补救。
2.4园林种植需要持久长效的后期养护。应通过科学的施肥处理、有效的浇水养护、合理的松土除草处理,进行良好的修剪整形,进而确保植物生长具备合理的通风环境以及阳光条件。另外,应通过有效的修剪,将病虫枝叶进行清除处理,确保绿地干净卫生,去除病株残体,降低侵染源头。
2.5针对园林病虫害加强检疫,将其传入与传出控制在最小化,同时适当运用诱杀技术首先,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完善和品种的不断引进,外来病虫害传入的机会不断增加。因此,在品种引种和移植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传入或传出,避免造成严重损失;其次,适当运用诱杀技术,不仅可以通过简单技术的诱杀将虫害集中杀死,还有投资少、效果高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的安全。因此,诱杀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开展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保措施。
2.6对苗木的进出严格把关,严禁将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行销售。配备苗圃里专门的与园林病虫害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苗木进出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同时,在苗木出圃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禁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流入城市园林绿地。若确实急需的苗木检疫出病虫害后,也要经过处理病虫害后方可进出苗圃。
2.7慎重选择无公害农药以及施药技术。确保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不要危及到市民的健康首先,针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要首选毒性低、有效果的农药,生物农药、仿生农药以及植物杀虫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毒性,以避免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威胁;其次,针对目前使用的比较有针对性的施药方式,如植株颈部施药法、根部施药技术、低量喷雾技术以及静电喷雾技术等,可以起到用药量少,高效杀虫的功效。同时,对生活在城市园林周边市民的健康危害能够降到最低,从而使城市园林的绿化功能、景观功能、空气净化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2.8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蜗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
2.9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减少病虫害的侵染。其主要工作如下:在苗圃地中要對植物的病残体进行及时的收集,并对其加以处理,用深埋的方式或者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处理。园林工程工艺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能对其继续使用,在进行无土栽培的工作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应在进行深耕改土之后再栽植苗木,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杀灭部分虫害,建立一个园林植物的垃圾处理站。
结束语
随着城市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及绿化园林覆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绿化给人们带来改善视觉、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后,城市园林绿地的面积也随之大量增多。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否有效与及时在城市绿化的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园林建设的经济性、生态性及效益性也起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人们不得不重视、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萍,梁丽,徐琳琳.植物配置及园林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04:141.
[2]山西省介休市园林局杜献文.植物配置与园林病虫害防治[N].中国建设报,2013-11-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