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它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在威胁着生命财产安全,汽车火灾事故就是其中一种。能否有效地避免汽车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时降低损害程度,与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休戚相关,需要引起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给予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关键词]汽车;内饰产品;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066-01
1 汽车内饰的概念
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装饰、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顶棚、内饰板、遮阳板、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由于这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所以业内目前通常叫做“汽车内饰”。
2 汽车内饰产品风险隐患发生原因分析
要认识汽车内饰材料存在的安全风险,需要从汽车内饰原材料组成、风险发生原因、我国标准现状、生产环节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从汽车内部设计来说,有些部位如座椅、汽车用地毯、安全气囊等与人体接触的部位较多,当这些部位的内饰材料着火时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短时间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从内饰材料标准及现状来说,我国标准GB8410-2006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所以仅仅满足现有标准并不意味着在实际情况中就不燃烧,而在实际情况中,汽车上相当一部分内饰如车内窗帘、护墙板等为垂直布置,内饰材料的燃烧熔融现象也是实际存在的。单一考察水平燃烧速率参数,不能充分反映内饰材料火灾时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能,如热释放量、产烟量及毒性等;内饰种类多,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低,不能明辨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优劣。
从汽车生产环节来说,有的生产企业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不能用试验数据来判断产品性能,生产人员素质参次不齐,不严格按配方进行,导致性能差异,忽好忽坏;有的生产厂家设备稳定性未知,定期的维护保养和计量检定流于形式,控制环节繁多,生产过程的一旦失控就必然对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有的生产企业对于汽车内饰件的阻燃性能要求认识不清,认为本企业的产品虽然是汽车上的内饰材料,但并不要有安全性能的要求,因此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上未有针对性的研发工作,技术研发未跟上,致使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从汽车内饰所产生的异味方面分析,研究表明,来自内饰部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com pounds,简称“V O C ”)是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内饰部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是烷烃、烯烃、芳烃、乙醛或酮类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沸点通常在50~260℃的范围之内。当气温达到一定高度时,这些挥发性物质就会释放出来,有些会形成雾翳凝结在前挡风玻璃上,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有些则产生令人不舒服的气味,甚至引起头疼、干咳和过敏等不适反应,从而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汽车内饰的老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品安全带来风险,用户的以下使用习惯可能会影响汽车内、外饰件的老化速度,改变用户对某些内、外饰件老化结果的评价,在试验设计时需要考虑。
a.车窗贴膜:贴膜可以有效降低车内的温度,减少紫外线投射到内饰件上,从而延缓内饰件的热老化速度和光老化速度。
b.洗车习惯:定期的清洗可以清除汽车表面的尘垢,使用户对材料轻微的粉化、长霉等现象不易察觉,但残存的洗涤剂溶液可能会引起外饰件材料的腐蚀。
c.车内装饰:香水、各种车辆美容化学制品可能会影响车内气味评价结果,座椅包套、转向盘包套隔热、遮阳,可以延缓座椅和转向盘的热老化速度和光老化速度。
d.车内活动:转向盘和驻车制动手柄等经常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可能会由于人的汗液而引起腐蚀,各种储物空间的塑料件可能会受到碳酸饮料、茶水的沾污而发生腐蚀等。因此,对用户的任何行为都不要忽略,在设计验证内、外饰件老化性能的试验时要考虑全面。
3 汽车内饰产品技术措施
3.1 汽车内饰材料的可回收化、环保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环境法规的出台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传统汽车内饰材料如PP、ABS、PC、PVC等的回收处理,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对这一问题,各大汽车制造厂商都全力对内饰环保材料进行研发。在这些研究中,新型植物纤维和非织造内饰复合材料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新型植物纤维和复合材料如各种麻类和棉花制品等密度较小,因此可以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降低车辆油耗。且可以用来制造顶棚、地毯或座椅等汽车内饰部件,在自然界中可无害降解,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循环利用,而且耐用性、隔音性、隔热性等性能也非常好。可以在生产、回收、再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并为用户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油耗。此外,内饰空气污染物也是未来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车辆内饰中含甲醛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乘客的人身安全。国内外从环保角度出发,已经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来限制内饰空气污染物含量,未来,汽车内饰必须从环保角度出发,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有效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物含量,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3.2 汽车内饰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当前,碳纤维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档汽车。碳纤维材料强度高、密度小,应用作为汽车内饰材料可以使汽车减重,可有效降低汽车油耗,节能环保。唯一的劣势是碳纤维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相信可以通过大量生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而得到改进。
3.3 汽车内饰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汽车内饰材料的无害处理也可以通过制造新型复合材料来实现,某公司已成功研发一种复合材料,通过向该材料喷洒专用溶液,使其与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将材料溶解为无害物,实现环保。纳米复合材料也是内饰材料的发展方向,纳米复合材料强度高、耐热性、耐紫外线性、可加工性等指标都很好。今后,在汽车内饰如仪表板、车门内饰板及气囊等部件采用纳米复合材料已成为一种趋势。
3.4 汽车内饰采用仿生学设计
仿生学应用于汽车内饰设计,可以使用户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车辆舒适性,体现汽车内饰的品质与细节。
3.5 汽车内饰注重被动安全性
汽车内饰设计应对内饰件圆角等进行处理,满足汽车被动安全法规的要求。对立柱等与吸能有关的部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对车门等部件应加装吸能缓冲块,以提升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达到保护成员的目的。
3.6 積极开展质量风险监测和评估
通过积极有效实施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起以安全风险评估的安全科学监管机制,真正做到从监测、干预、实现预防为主、先发制人的监管理念。主动监测,积累风险监测数据,为监管部门掌握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监管措施和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可靠数据。
4 结语
消费者对汽车内饰设计的认知和关注决定了设计师对内饰设计的各项关注点进行设计和改进。细节决定了汽车内饰设计的整体协调和档次。同时内饰产品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给予保证。
参考文献
[1] 莫月香,杨欣卉,湛权.汽车内饰材料安全标准评价及分析[J].中国纤检,2015,08:73-75.
[2] 豆永红,李建华,朱方龙.汽车内饰材料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及燃烧特性检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9:36-38.
[3] 邵雄,侯永平.汽车内饰安全性验证[J].现代零部件,2012,05:86-88.
[关键词]汽车;内饰产品;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066-01
1 汽车内饰的概念
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装饰、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顶棚、内饰板、遮阳板、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由于这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所以业内目前通常叫做“汽车内饰”。
2 汽车内饰产品风险隐患发生原因分析
要认识汽车内饰材料存在的安全风险,需要从汽车内饰原材料组成、风险发生原因、我国标准现状、生产环节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从汽车内部设计来说,有些部位如座椅、汽车用地毯、安全气囊等与人体接触的部位较多,当这些部位的内饰材料着火时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短时间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从内饰材料标准及现状来说,我国标准GB8410-2006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所以仅仅满足现有标准并不意味着在实际情况中就不燃烧,而在实际情况中,汽车上相当一部分内饰如车内窗帘、护墙板等为垂直布置,内饰材料的燃烧熔融现象也是实际存在的。单一考察水平燃烧速率参数,不能充分反映内饰材料火灾时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能,如热释放量、产烟量及毒性等;内饰种类多,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低,不能明辨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优劣。
从汽车生产环节来说,有的生产企业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不能用试验数据来判断产品性能,生产人员素质参次不齐,不严格按配方进行,导致性能差异,忽好忽坏;有的生产厂家设备稳定性未知,定期的维护保养和计量检定流于形式,控制环节繁多,生产过程的一旦失控就必然对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有的生产企业对于汽车内饰件的阻燃性能要求认识不清,认为本企业的产品虽然是汽车上的内饰材料,但并不要有安全性能的要求,因此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上未有针对性的研发工作,技术研发未跟上,致使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从汽车内饰所产生的异味方面分析,研究表明,来自内饰部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com pounds,简称“V O C ”)是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内饰部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是烷烃、烯烃、芳烃、乙醛或酮类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沸点通常在50~260℃的范围之内。当气温达到一定高度时,这些挥发性物质就会释放出来,有些会形成雾翳凝结在前挡风玻璃上,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有些则产生令人不舒服的气味,甚至引起头疼、干咳和过敏等不适反应,从而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汽车内饰的老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品安全带来风险,用户的以下使用习惯可能会影响汽车内、外饰件的老化速度,改变用户对某些内、外饰件老化结果的评价,在试验设计时需要考虑。
a.车窗贴膜:贴膜可以有效降低车内的温度,减少紫外线投射到内饰件上,从而延缓内饰件的热老化速度和光老化速度。
b.洗车习惯:定期的清洗可以清除汽车表面的尘垢,使用户对材料轻微的粉化、长霉等现象不易察觉,但残存的洗涤剂溶液可能会引起外饰件材料的腐蚀。
c.车内装饰:香水、各种车辆美容化学制品可能会影响车内气味评价结果,座椅包套、转向盘包套隔热、遮阳,可以延缓座椅和转向盘的热老化速度和光老化速度。
d.车内活动:转向盘和驻车制动手柄等经常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可能会由于人的汗液而引起腐蚀,各种储物空间的塑料件可能会受到碳酸饮料、茶水的沾污而发生腐蚀等。因此,对用户的任何行为都不要忽略,在设计验证内、外饰件老化性能的试验时要考虑全面。
3 汽车内饰产品技术措施
3.1 汽车内饰材料的可回收化、环保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环境法规的出台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传统汽车内饰材料如PP、ABS、PC、PVC等的回收处理,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对这一问题,各大汽车制造厂商都全力对内饰环保材料进行研发。在这些研究中,新型植物纤维和非织造内饰复合材料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新型植物纤维和复合材料如各种麻类和棉花制品等密度较小,因此可以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降低车辆油耗。且可以用来制造顶棚、地毯或座椅等汽车内饰部件,在自然界中可无害降解,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循环利用,而且耐用性、隔音性、隔热性等性能也非常好。可以在生产、回收、再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并为用户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油耗。此外,内饰空气污染物也是未来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车辆内饰中含甲醛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乘客的人身安全。国内外从环保角度出发,已经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来限制内饰空气污染物含量,未来,汽车内饰必须从环保角度出发,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有效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物含量,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3.2 汽车内饰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当前,碳纤维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档汽车。碳纤维材料强度高、密度小,应用作为汽车内饰材料可以使汽车减重,可有效降低汽车油耗,节能环保。唯一的劣势是碳纤维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相信可以通过大量生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而得到改进。
3.3 汽车内饰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汽车内饰材料的无害处理也可以通过制造新型复合材料来实现,某公司已成功研发一种复合材料,通过向该材料喷洒专用溶液,使其与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将材料溶解为无害物,实现环保。纳米复合材料也是内饰材料的发展方向,纳米复合材料强度高、耐热性、耐紫外线性、可加工性等指标都很好。今后,在汽车内饰如仪表板、车门内饰板及气囊等部件采用纳米复合材料已成为一种趋势。
3.4 汽车内饰采用仿生学设计
仿生学应用于汽车内饰设计,可以使用户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车辆舒适性,体现汽车内饰的品质与细节。
3.5 汽车内饰注重被动安全性
汽车内饰设计应对内饰件圆角等进行处理,满足汽车被动安全法规的要求。对立柱等与吸能有关的部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对车门等部件应加装吸能缓冲块,以提升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达到保护成员的目的。
3.6 積极开展质量风险监测和评估
通过积极有效实施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起以安全风险评估的安全科学监管机制,真正做到从监测、干预、实现预防为主、先发制人的监管理念。主动监测,积累风险监测数据,为监管部门掌握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监管措施和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可靠数据。
4 结语
消费者对汽车内饰设计的认知和关注决定了设计师对内饰设计的各项关注点进行设计和改进。细节决定了汽车内饰设计的整体协调和档次。同时内饰产品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给予保证。
参考文献
[1] 莫月香,杨欣卉,湛权.汽车内饰材料安全标准评价及分析[J].中国纤检,2015,08:73-75.
[2] 豆永红,李建华,朱方龙.汽车内饰材料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及燃烧特性检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9:36-38.
[3] 邵雄,侯永平.汽车内饰安全性验证[J].现代零部件,2012,0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