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对学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学生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职业职业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5.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6.寻找反义词——正确理解知识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专家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对概念、观点、原理等进行准确的表达,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确的词语。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使用反义词的方法,准确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进而培养辩证思维。
7.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8.板书标题——使学习“纲举目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单元)有课(单元)的标题,节有节的标题,框有框的标题。抓住各种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把各种标题“串”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最好用彩色把各种标题加以突出。在学习、复习时,把各种标题“串”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 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9.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10.层层追问——发散思维
一般地,政治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他),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问题。这样,一句话就就诞生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这样,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就得到了发散。
11.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的学习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
12.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0-05-25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职业职业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5.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6.寻找反义词——正确理解知识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专家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对概念、观点、原理等进行准确的表达,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确的词语。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使用反义词的方法,准确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进而培养辩证思维。
7.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8.板书标题——使学习“纲举目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单元)有课(单元)的标题,节有节的标题,框有框的标题。抓住各种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把各种标题“串”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最好用彩色把各种标题加以突出。在学习、复习时,把各种标题“串”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 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9.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10.层层追问——发散思维
一般地,政治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他),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问题。这样,一句话就就诞生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这样,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就得到了发散。
11.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的学习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
12.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