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习教学。然而,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相隔一定时间,再加上课程进度有时不统一,因此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理論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时,教师在讲台费尽心血向学生讲述,学生往往却听得一塌糊涂。
2.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很难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做理论作业不能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学生做作业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理论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不知道重点与非重点,只是盲目进行接收,所学内容和目的不够清楚。
5.实习教学滞后,加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阶段进行的,理论学习不扎实,实习时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知识,也就谈不上用理论来指导实习训练。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路和内容
1.从实践到理论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长时间的理论教学对基础较差的技校学生是不适宜的,不但没有效果, 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笔者在教学中, 采用了让学生先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简单介绍了一些与控制线路有关的知识后,就让学生按照线路图进行安装接线的操作。例如,以“自锁正转线路”为基础,在简单介绍转换开关、按钮、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电器的符号、作用和结构后,让学生进行安装接线和通电试验的实习训练,使学生了解这些电器的实际应用和工作情况,再在实操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校学生大多由于对理论的接受力差而喜欢“动手”,教师应抓住这个突破点,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教师要开动脑筋,尽可能为学生组织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内容与学生及生产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要结合学生和生产实际需要,对一些不适合实际应用的知识和过于繁杂、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删除精简;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最基本的内容讲好、练好;要做到因材施教,摸清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进度,建设模块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技能的快慢进行适当控制,并采取现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这样既突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与职业技能有关的知识,不仅培养了一专多能,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具体问题,对此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总之,这一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又学到了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习教学。然而,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相隔一定时间,再加上课程进度有时不统一,因此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理論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时,教师在讲台费尽心血向学生讲述,学生往往却听得一塌糊涂。
2.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很难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做理论作业不能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学生做作业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理论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不知道重点与非重点,只是盲目进行接收,所学内容和目的不够清楚。
5.实习教学滞后,加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阶段进行的,理论学习不扎实,实习时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知识,也就谈不上用理论来指导实习训练。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路和内容
1.从实践到理论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长时间的理论教学对基础较差的技校学生是不适宜的,不但没有效果, 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笔者在教学中, 采用了让学生先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简单介绍了一些与控制线路有关的知识后,就让学生按照线路图进行安装接线的操作。例如,以“自锁正转线路”为基础,在简单介绍转换开关、按钮、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电器的符号、作用和结构后,让学生进行安装接线和通电试验的实习训练,使学生了解这些电器的实际应用和工作情况,再在实操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校学生大多由于对理论的接受力差而喜欢“动手”,教师应抓住这个突破点,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教师要开动脑筋,尽可能为学生组织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内容与学生及生产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要结合学生和生产实际需要,对一些不适合实际应用的知识和过于繁杂、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删除精简;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最基本的内容讲好、练好;要做到因材施教,摸清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进度,建设模块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技能的快慢进行适当控制,并采取现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这样既突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与职业技能有关的知识,不仅培养了一专多能,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具体问题,对此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总之,这一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又学到了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