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强高校招生的宏观调控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很多企事业单位却存在着用工荒,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求才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里固然有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问题,但主要还是高等教育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性矛盾。许多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难是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学科类别和专业结构等不合理造成了结构性失业。麦可思(MyCOS)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法学、英语、中文、国际贸易等10个专业毕业生失业量占毕业生失业总量的1/3,结构性矛盾可见一斑。
  造成结构性矛盾的原因在于,高校面对市场经济反应相对滞后,在专业设置上有失平衡,高校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变化不相协调。扩招之初,一些高校热衷于扩大招生规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盲目设置热门专业,盲目追求学科齐全,导致毕业生结构性过剩,而继续扩招势必使结构性矛盾雪上加霜。
  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大政策,在有关部门和各高校的超常规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但这些举措都只是疏导毕业生就业,要在源头上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需要加强高校招生的宏观调控。
  2003年教育部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4个方面分18条规定高校发展要与毕业生就业挂钩,但效果尚不明显。目前各高校并不承担教育产出的效益责任,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比如一些专业设置以后很难下马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市场“无形的手”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政府“有形的手”要进行干预,从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专业设置调整以及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促使高等教育平衡发展。
  政府在制定高校招生调控的策略时,要立足现实需要,解决高等教育的现实适应性问题;同时要兼顾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引导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校招生往往会受到来自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等多方面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传统的基础性学科相对过剩、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比较薄弱、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趋同化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出在结构上而非整体。政府应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综合运用经济、计划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扶持,增加有效供给;对就业过剩的专业,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约束,防止重复建设,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在加强高校招生宏观调控的同时,要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完善高校市场主体性质,尽快促进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促使高校适应和服务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其他文献
“数据统计与分析”属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高中均有涉及。经过多年的教学积淀,信息技术教师已然拥有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但在普遍范围内还存在一些理解不到位的现象,从课堂扫描中可管窥一斑。  问题:课堂中的各种理解不到位的现象  场景1:有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用左耳或右耳接听电话的人数统计,要求学生计算相应的比例。这种数据于学生而言缺乏实际意义,统计的结果也不涉及相关处理
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以文化为背景的中国民族舞蹈作品以及舞蹈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挖掘出我国民族舞蹈中更深层次的文化。朝鲜族舞蹈作品《觅迹》是民族舞蹈中能够体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保障职工的谷法权益,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营造新型的劳动关系,是目前各级工会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和重点。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 ”计划。“互联网 ”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具体到教育领域,“互联网 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是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教育=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是在社会交
自从在全国范围内强调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来,从教人员都在思考如何调整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目前高等院校都力求在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同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使高师音乐教育既体现其专业特点,又符合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需求。文章从多元音乐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入手,提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