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优质民文出版项目,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出版人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文章梳理了民文出版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并以部分民族出版社的典型民文出版项目为例,就民文出版工作展开历史文化和地理区域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民文出版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文出版发展。
【关 键 词】“一带一路”倡议;民文出版;选题策划;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王丽璇,贵州民族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针对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希望全党全国上下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还对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行了主题论述,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积极促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民心相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由此可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目前党和国家在大力推动的工作。那么,民文出版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民文出版,既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文化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出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民文出版在加强民族团结、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认同,夯实“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共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部分民族出版社的典型民文出版项目为例,就民文出版工作展开历史文化和地理区域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民文出版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文出版发展。
一、民文出版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
1.对外:为推进倡议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当今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重大倡议正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而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了沿线国家共同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诉求,在更高更宽的层面上打造了国际新时期合作的平台,开启了沿线国家合作发展新的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多元一体文化与丝绸之路精神高度契合,因此,要用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我国在出版领域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已有较好合作,在新加坡、越南、印度等地均设有华文书店,在图书版权上的合作日益加强,国内一些出版社的华文教材也成为某些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有益组成部分。初步统计,5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其中不乏民文出版图书。这些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出版物,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2.对内:让“一带一路”理念扎根民族地区
出版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播与文明传承,如何让“一带一路”的理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在民族地区扎根,推动各方面的工作,民文出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民文出版本身肩负着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重要使命。因此,在策划和出版民文选题的过程中,要将“一带一路”的理念和民族地区的历史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布依族、侗族等都是跨境民族,在越南、老挝等国家都有分布,如果能对跨境民族做好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展示,将会大大增强这些跨境民族的认同感。据统计,2013年到2016年,全国有100多家出版社针对“一带一路”策划了选题,比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从学术研究角度推出图书,中国经济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等从经济研究角度推出图书。相关数据显示,在这些选题中,经济类占比一半以上,文化、艺术、教育等类别也占一定比例,而民族文化类占比偏低,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版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众了解现实、认知历史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内容,对内,让国内的少数民族同胞更加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民文出版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文化基础的根本所在。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文图书多元一体出版体系的建立
1.现阶段民文出版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为基础,而文化交流是实现文化包容的重要途径。出版物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这一历史机遇期,我国的民文出版事业焕发全新的活力,带来文化互通的全新景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族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的民族题材图书和民族文字图书。这些出版物,一方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与对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的高度重视。1980年至今,国家民委、国家出版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不同部委先后单独或联合召开了关于民文出版的各类会议,《国家民委、国家出版局关于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的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先后出台。但是,民文出版中出现了一些由于对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中宣部、统战部、国家民委、文化部、宗教局等部委先后单独或联合下发了《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族风俗问题的通知》《关于在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中防止继续发生恶化、侮辱少数民族事件的通知》《关于对涉及伊斯兰教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监管。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事关国家文化安全。同时,民文出版对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民文出版事业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
2.民文图书多元一体出版体系的建立
民文图书既有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创作的图书,也有以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等为题材创作的汉文图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经过多年研究与思考对我国民族问题提出的重要理论。现在,我国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层次、多类别的民文图书多元一体出版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文出版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现有出版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社有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等33家。出版物采用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等25种民族文字,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等不同领域。据2013年《中国民族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我国出版了9119种少数民族图书,总印数达6659万册,其中,有3113种为新出版的图书品种。这些出版物,一方面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1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评选活动,目前第四届优秀民族图书评选工作正在进行。通过这个活动,民族出版社的《丝路往事》、新疆人民出版社的“二十四史西域史料维吾尔文译注”、辽宁民族出版社的《走近中国少数民族》、贵州民族出版社的“贵州世居民族文化书系”、西藏人民出版社的《藏传佛教法器及仪轨图集》等近300种优秀民族图书向社会集中推荐。这不仅有益于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有益于更好地反映民族文化的深厚积累和创新成果,服务民族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动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与辉煌。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文出版项目的实践探索
“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经济文化传播与世界现代经济一体化结合产生的概念,是国家新世纪发展的整体构想。民文出版经历了由单纯的地方民族文化要素积累到拓展视野,面向全国、面向“一带一路”、面向世界的发展过程。这正是民文出版由民族文化要素积累向参与地方乃至世界文化体系构建的重大转变。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笔者回顾民文出版几十年的发展,认为在“一带一路”重要倡议的背景下,要将中国的民文出版放到世界的版图来思考,侧重在民族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找到契合点。
1.发掘各地少数民族文化精粹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9项“非遗”项目,其中有13项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江格尔》(蒙古族)、《格萨尔》(藏族)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壮族传统古歌集》是根据广西壮族地区的壮族巫师、歌师的古壮字手抄本整理而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口碑文獻,收录了10部壮族长篇古歌。这些古歌不仅记录了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同时阐述了古代壮族人民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历史文献价值。《中国哈萨克族民间文学集成》收录了哈萨克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叙述长诗。长诗内容涵盖高尚品德、仁爱、婚姻自由、勤奋劳动等方面,是了解哈萨克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二十四史西域史料维吾尔文译注”丛书对汉朝至明朝各个时期西域各部族以及西域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研究中西文化,特别是中亚历史以及中亚与中原王朝关系史,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献资料。
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是古代少数民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重要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出版项目是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精粹的整理与发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2.梳理西南区域民族文化资源
“古苗疆走廊”经过湘、黔、滇三省,是连接内地与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条纽带。此外,它也是与东南亚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的著名“国际通道”,其沿线和周边地区积淀了多样的文化资源,展现了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古苗疆走廊”丛书以“文化路线”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细致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挖掘和整理“古苗疆走廊”沿线及周边地区的古驿道、古建筑、历史记录、口头传承、族群文化、风俗等文化景观。这对于正确认识贵州的历史发展、构建民族和谐示范区、展现贵州厚重的多民族文化、打造贵州多民族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将各民族研究与跨族群、跨区域的整体研究相结合,扩大学界的研究视野,重新定位西南地区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夜郎是我国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国家或部落联盟,夜郎文化是西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但是对于夜郎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没有一个定论。为了探索夜郎文化之谜,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的《夜郎寻踪》项目,运用了现代动漫和生动的电视声画手段,以历史探索片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将夜郎的历史、地理、文化故事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全面展现夜郎故地上文化的多样风采和历史渊源,普及历史文化教育,消除夜郎文化由于历史误读形成的负面影响,也有利于各民族进行文化寻根,找回文化自信,增强各民族的历史归属感、区域自豪感,还有利于增进民族间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密切民族关系,对促进民族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在强调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的今天,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必要之举。 3.构建地方民族文化体系
从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地理区域的角度出发,整合各民族各类别的出版资源,精心打造一批综合性的重大出版项目,成为参与地方民族文化体系构建的典型,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
“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丛书”是对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的专著,包括《藏传佛教阿弥陀佛与观音像研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辑解》《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等10卷。丛书对于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是研究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资料。
“贵州民族文化文库”由“贵州世居民族文化史系列”“夜郎探秘系列”“民族古籍集成系列”“民族生态民居系列”“民族医药学系列”“贵州古人类考古系列”“民族语言系列”“民族工艺美术系列”“民族歌舞戏曲系列”“傩文化系列”“贵州民族文化展示系列”十一系列有机组成。目前正在运作和已出版的项目达上百种。“贵州民族文化文库”可拓展外界对贵州的认识,综合呈现贵州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新疆文库(12种)”包括《苏醒了的大地》《故乡母亲》《探索》《诀别》《觉醒》等书籍,有的讲述了近半个世纪楼兰考古研究的历史过程,有的描写了新疆历史上的重大起义与革命事件,有的生动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各族人民生活中发生的可喜变化。通过阅读这套丛书,人民群众对于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社会与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民族文化文库型综合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与收藏文献资料,还可向外集中展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成果,同时普及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各民族凝聚力与中华民族认同感。总之,民族文化文库型项目对繁荣地方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出版品牌、参与地方民族文化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4.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由中华各族儿女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共同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也是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英勇事迹,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的方式。
“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是一套关于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丛书。丛书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不同历史时期的英烈、英豪、文化学者、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进行了生动介绍,展现了少数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的人生风采和精神面貌,形象地诠释了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尤其是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共和国民族之魂”的深刻价值和广泛意蕴。其中,《共和国少数民族英烈传》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图书目录”,《共和国少数民族英豪传》入选“第二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目录”。这正是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力量的最佳表达。
5.承担国家外宣任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要在包容互惠的基础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民文出版是国家对外宣传、对话交流的重要窗口。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首次设立的民族出版物展区是作为主宾国的中国开辟的9部分展区之一,吸引了世界出版人的目光。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壮文等民文图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向世界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民文出版的丰硕成果。
在众多民文出版的图书中,“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有400多本1亿多字,全国30多家出版社积极参与,出版时间跨越30多年,内容涵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史、民族学、民族文化等,是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是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在世界民族研究中具有历史意义、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
此外,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国家民委政法司编写的《民族团结进步颂》,“中国革命与少数民族丛书”中的《播种之旅·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资助翻译出版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的中国四大名著,已翻译成英文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已翻译成吉尔吉斯文以及斯拉夫文的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均已走向国外。这些图书为深入开展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对外宣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推动民文出版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中国民文出版业有了较大发展,在图书出版规模、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一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比如民文出版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形式传统;民文出版物读者流失,编辑人才匮乏;民文出版经费来源单一,欠缺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民文出版单位体制不活,上级部门管理方式简单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内外的出版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的民文出版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文出版事业,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与梳理,提出几点建议。
1. 积极调整民文出版结构,拓展民文出版物产品形态
在现有基础上,要着眼民文出版的长远发展,積极调整并拓展民文出版物的产品类别和出版结构,推动民文出版物多样化、多形态的产品生产。民文出版单位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民文出版的综合情况,参考国外相关单位的经验,重点推出一些包含少数民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适用于各种终端软件的综合性民文出版产品,并不断拓展影视、动漫、文创、旅游产品等民文衍生产品。 2.加大对民文出版物读者的服务力度,加强编辑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为满足少数民族读者的文化需求,将民文出版物纳入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统一采购与发放,减轻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负担。在拓展民文出版物产品形态的基础上,让更多少数民族群众能够以更加便捷和直观的方式得到民文出版方面的服务,比如适合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的读书栏目,适用于手提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民文阅读产品等。
在国家民委和民族版协等有关部门和协会的统一指导和组织下,民族院校及民族研究机构等单位相互配合,加大编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拓展人才的来源渠道。同时,增加民文出版单位编辑人员到发达地区出版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深入编辑一线,领会和实践先进的出版理念和运作方式,为更好地综合性拓展民文选题打开思路、奠定基础。
3.丰富民文出版经费来源,增加市场化运作的条件
加大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丝路书香工程及其他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在探索新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解决民文出版单位策划重大民文出版项目的顾虑,做到专款专用,支持民文出版的发展。
在市场化意识不断深化的今天,有关部门要引导民文出版单位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学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在借鉴成熟出版单位市场化运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民文出版的实际,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奠定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同时,可将民文出版单位的发展与民族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跨越。
4.改革民文出版单位体制与上级部门管理方式
民文出版单位要切实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在全体员工中落实到位。出版物具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要让两种属性和谐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优先,同时,将民文出版的公益性与市场性有机结合。在坚持公益性、政治性等原则下,民文出版单位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考核体系,不断深化社内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出版综合能力,建立和完善符合民文图书出版规律的管理体系和运行保障机制,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民文出版的发展。
在新时期,上级管理部门要对民文出版单位的管理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从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公益性的民文出版和经营性的民文出版实行分类考核。要注重对民文出版单位的引导和支持,切实发挥好上级管理部门的服务与协调职能,为民文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五、结语
丝绸之路把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的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联系在一起。“国之交流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
各民族出版单位从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出发,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指引下,策划了一批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大民文出版项目。这不仅增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增加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对我国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共生的“文化之带”与“文化之路”具有基础作用与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丹珠昂奔.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民族文化“走出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2]王正伟. 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 求是杂志,2015(14).
[3]聂振宁. 关于制定“一带一路”出版业走出去相关规划的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16(10).
[4]杨琦,郭新榜,郭树华. 古西南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借鉴与启示[J]. 学术探索,2016(4).
[5]杨达,林子. “一帶一路”战略下贵州发展路径探析[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6]田又萌.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出版产品“走出去”的机遇及策略研究[J]. 出版广角,2016(16).
【关 键 词】“一带一路”倡议;民文出版;选题策划;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王丽璇,贵州民族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针对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希望全党全国上下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还对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行了主题论述,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积极促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民心相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由此可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目前党和国家在大力推动的工作。那么,民文出版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民文出版,既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文化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出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民文出版在加强民族团结、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认同,夯实“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共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部分民族出版社的典型民文出版项目为例,就民文出版工作展开历史文化和地理区域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民文出版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文出版发展。
一、民文出版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
1.对外:为推进倡议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当今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重大倡议正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而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了沿线国家共同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诉求,在更高更宽的层面上打造了国际新时期合作的平台,开启了沿线国家合作发展新的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多元一体文化与丝绸之路精神高度契合,因此,要用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我国在出版领域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已有较好合作,在新加坡、越南、印度等地均设有华文书店,在图书版权上的合作日益加强,国内一些出版社的华文教材也成为某些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有益组成部分。初步统计,5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其中不乏民文出版图书。这些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出版物,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2.对内:让“一带一路”理念扎根民族地区
出版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播与文明传承,如何让“一带一路”的理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在民族地区扎根,推动各方面的工作,民文出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民文出版本身肩负着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重要使命。因此,在策划和出版民文选题的过程中,要将“一带一路”的理念和民族地区的历史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布依族、侗族等都是跨境民族,在越南、老挝等国家都有分布,如果能对跨境民族做好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展示,将会大大增强这些跨境民族的认同感。据统计,2013年到2016年,全国有100多家出版社针对“一带一路”策划了选题,比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从学术研究角度推出图书,中国经济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等从经济研究角度推出图书。相关数据显示,在这些选题中,经济类占比一半以上,文化、艺术、教育等类别也占一定比例,而民族文化类占比偏低,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版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众了解现实、认知历史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内容,对内,让国内的少数民族同胞更加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民文出版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文化基础的根本所在。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文图书多元一体出版体系的建立
1.现阶段民文出版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为基础,而文化交流是实现文化包容的重要途径。出版物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这一历史机遇期,我国的民文出版事业焕发全新的活力,带来文化互通的全新景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族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的民族题材图书和民族文字图书。这些出版物,一方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与对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的高度重视。1980年至今,国家民委、国家出版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不同部委先后单独或联合召开了关于民文出版的各类会议,《国家民委、国家出版局关于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的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先后出台。但是,民文出版中出现了一些由于对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中宣部、统战部、国家民委、文化部、宗教局等部委先后单独或联合下发了《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族风俗问题的通知》《关于在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中防止继续发生恶化、侮辱少数民族事件的通知》《关于对涉及伊斯兰教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监管。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事关国家文化安全。同时,民文出版对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民文出版事业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
2.民文图书多元一体出版体系的建立
民文图书既有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创作的图书,也有以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等为题材创作的汉文图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经过多年研究与思考对我国民族问题提出的重要理论。现在,我国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层次、多类别的民文图书多元一体出版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文出版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现有出版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社有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等33家。出版物采用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等25种民族文字,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等不同领域。据2013年《中国民族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我国出版了9119种少数民族图书,总印数达6659万册,其中,有3113种为新出版的图书品种。这些出版物,一方面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1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评选活动,目前第四届优秀民族图书评选工作正在进行。通过这个活动,民族出版社的《丝路往事》、新疆人民出版社的“二十四史西域史料维吾尔文译注”、辽宁民族出版社的《走近中国少数民族》、贵州民族出版社的“贵州世居民族文化书系”、西藏人民出版社的《藏传佛教法器及仪轨图集》等近300种优秀民族图书向社会集中推荐。这不仅有益于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有益于更好地反映民族文化的深厚积累和创新成果,服务民族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动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与辉煌。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文出版项目的实践探索
“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经济文化传播与世界现代经济一体化结合产生的概念,是国家新世纪发展的整体构想。民文出版经历了由单纯的地方民族文化要素积累到拓展视野,面向全国、面向“一带一路”、面向世界的发展过程。这正是民文出版由民族文化要素积累向参与地方乃至世界文化体系构建的重大转变。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笔者回顾民文出版几十年的发展,认为在“一带一路”重要倡议的背景下,要将中国的民文出版放到世界的版图来思考,侧重在民族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找到契合点。
1.发掘各地少数民族文化精粹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9项“非遗”项目,其中有13项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江格尔》(蒙古族)、《格萨尔》(藏族)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壮族传统古歌集》是根据广西壮族地区的壮族巫师、歌师的古壮字手抄本整理而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口碑文獻,收录了10部壮族长篇古歌。这些古歌不仅记录了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同时阐述了古代壮族人民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历史文献价值。《中国哈萨克族民间文学集成》收录了哈萨克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叙述长诗。长诗内容涵盖高尚品德、仁爱、婚姻自由、勤奋劳动等方面,是了解哈萨克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二十四史西域史料维吾尔文译注”丛书对汉朝至明朝各个时期西域各部族以及西域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研究中西文化,特别是中亚历史以及中亚与中原王朝关系史,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献资料。
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是古代少数民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重要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出版项目是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精粹的整理与发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2.梳理西南区域民族文化资源
“古苗疆走廊”经过湘、黔、滇三省,是连接内地与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条纽带。此外,它也是与东南亚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的著名“国际通道”,其沿线和周边地区积淀了多样的文化资源,展现了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古苗疆走廊”丛书以“文化路线”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细致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挖掘和整理“古苗疆走廊”沿线及周边地区的古驿道、古建筑、历史记录、口头传承、族群文化、风俗等文化景观。这对于正确认识贵州的历史发展、构建民族和谐示范区、展现贵州厚重的多民族文化、打造贵州多民族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将各民族研究与跨族群、跨区域的整体研究相结合,扩大学界的研究视野,重新定位西南地区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夜郎是我国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国家或部落联盟,夜郎文化是西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但是对于夜郎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没有一个定论。为了探索夜郎文化之谜,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的《夜郎寻踪》项目,运用了现代动漫和生动的电视声画手段,以历史探索片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将夜郎的历史、地理、文化故事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全面展现夜郎故地上文化的多样风采和历史渊源,普及历史文化教育,消除夜郎文化由于历史误读形成的负面影响,也有利于各民族进行文化寻根,找回文化自信,增强各民族的历史归属感、区域自豪感,还有利于增进民族间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密切民族关系,对促进民族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在强调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的今天,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必要之举。 3.构建地方民族文化体系
从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地理区域的角度出发,整合各民族各类别的出版资源,精心打造一批综合性的重大出版项目,成为参与地方民族文化体系构建的典型,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
“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丛书”是对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的专著,包括《藏传佛教阿弥陀佛与观音像研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辑解》《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等10卷。丛书对于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是研究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资料。
“贵州民族文化文库”由“贵州世居民族文化史系列”“夜郎探秘系列”“民族古籍集成系列”“民族生态民居系列”“民族医药学系列”“贵州古人类考古系列”“民族语言系列”“民族工艺美术系列”“民族歌舞戏曲系列”“傩文化系列”“贵州民族文化展示系列”十一系列有机组成。目前正在运作和已出版的项目达上百种。“贵州民族文化文库”可拓展外界对贵州的认识,综合呈现贵州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新疆文库(12种)”包括《苏醒了的大地》《故乡母亲》《探索》《诀别》《觉醒》等书籍,有的讲述了近半个世纪楼兰考古研究的历史过程,有的描写了新疆历史上的重大起义与革命事件,有的生动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各族人民生活中发生的可喜变化。通过阅读这套丛书,人民群众对于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社会与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民族文化文库型综合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与收藏文献资料,还可向外集中展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成果,同时普及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各民族凝聚力与中华民族认同感。总之,民族文化文库型项目对繁荣地方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出版品牌、参与地方民族文化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4.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由中华各族儿女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共同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也是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英勇事迹,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的方式。
“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是一套关于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丛书。丛书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不同历史时期的英烈、英豪、文化学者、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进行了生动介绍,展现了少数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的人生风采和精神面貌,形象地诠释了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尤其是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共和国民族之魂”的深刻价值和广泛意蕴。其中,《共和国少数民族英烈传》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图书目录”,《共和国少数民族英豪传》入选“第二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目录”。这正是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力量的最佳表达。
5.承担国家外宣任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要在包容互惠的基础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民文出版是国家对外宣传、对话交流的重要窗口。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首次设立的民族出版物展区是作为主宾国的中国开辟的9部分展区之一,吸引了世界出版人的目光。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壮文等民文图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向世界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民文出版的丰硕成果。
在众多民文出版的图书中,“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有400多本1亿多字,全国30多家出版社积极参与,出版时间跨越30多年,内容涵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史、民族学、民族文化等,是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是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在世界民族研究中具有历史意义、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
此外,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国家民委政法司编写的《民族团结进步颂》,“中国革命与少数民族丛书”中的《播种之旅·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资助翻译出版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的中国四大名著,已翻译成英文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已翻译成吉尔吉斯文以及斯拉夫文的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均已走向国外。这些图书为深入开展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对外宣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推动民文出版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中国民文出版业有了较大发展,在图书出版规模、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一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比如民文出版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形式传统;民文出版物读者流失,编辑人才匮乏;民文出版经费来源单一,欠缺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民文出版单位体制不活,上级部门管理方式简单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内外的出版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的民文出版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文出版事业,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与梳理,提出几点建议。
1. 积极调整民文出版结构,拓展民文出版物产品形态
在现有基础上,要着眼民文出版的长远发展,積极调整并拓展民文出版物的产品类别和出版结构,推动民文出版物多样化、多形态的产品生产。民文出版单位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民文出版的综合情况,参考国外相关单位的经验,重点推出一些包含少数民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适用于各种终端软件的综合性民文出版产品,并不断拓展影视、动漫、文创、旅游产品等民文衍生产品。 2.加大对民文出版物读者的服务力度,加强编辑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为满足少数民族读者的文化需求,将民文出版物纳入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统一采购与发放,减轻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负担。在拓展民文出版物产品形态的基础上,让更多少数民族群众能够以更加便捷和直观的方式得到民文出版方面的服务,比如适合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的读书栏目,适用于手提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民文阅读产品等。
在国家民委和民族版协等有关部门和协会的统一指导和组织下,民族院校及民族研究机构等单位相互配合,加大编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拓展人才的来源渠道。同时,增加民文出版单位编辑人员到发达地区出版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深入编辑一线,领会和实践先进的出版理念和运作方式,为更好地综合性拓展民文选题打开思路、奠定基础。
3.丰富民文出版经费来源,增加市场化运作的条件
加大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丝路书香工程及其他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在探索新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解决民文出版单位策划重大民文出版项目的顾虑,做到专款专用,支持民文出版的发展。
在市场化意识不断深化的今天,有关部门要引导民文出版单位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学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在借鉴成熟出版单位市场化运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民文出版的实际,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奠定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同时,可将民文出版单位的发展与民族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跨越。
4.改革民文出版单位体制与上级部门管理方式
民文出版单位要切实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在全体员工中落实到位。出版物具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要让两种属性和谐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优先,同时,将民文出版的公益性与市场性有机结合。在坚持公益性、政治性等原则下,民文出版单位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考核体系,不断深化社内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出版综合能力,建立和完善符合民文图书出版规律的管理体系和运行保障机制,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民文出版的发展。
在新时期,上级管理部门要对民文出版单位的管理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从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公益性的民文出版和经营性的民文出版实行分类考核。要注重对民文出版单位的引导和支持,切实发挥好上级管理部门的服务与协调职能,为民文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五、结语
丝绸之路把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的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联系在一起。“国之交流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
各民族出版单位从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出发,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指引下,策划了一批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大民文出版项目。这不仅增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增加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对我国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共生的“文化之带”与“文化之路”具有基础作用与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丹珠昂奔.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民族文化“走出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2]王正伟. 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 求是杂志,2015(14).
[3]聂振宁. 关于制定“一带一路”出版业走出去相关规划的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16(10).
[4]杨琦,郭新榜,郭树华. 古西南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借鉴与启示[J]. 学术探索,2016(4).
[5]杨达,林子. “一帶一路”战略下贵州发展路径探析[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6]田又萌.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出版产品“走出去”的机遇及策略研究[J]. 出版广角,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