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探究、任务、情境、学生等关键词逐渐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无疑,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新课改下,教师也面临更多的挑战。要从传统教学走向新课堂,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的转变,更是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改革,从理念到实践,需要一个过程,更存在差距。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了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点滴积累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和谐师生对话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保证课堂的有效,师生双方就需在平等的关系中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对话关系就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础。
首先,和谐师生对话关系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个体差异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就尤为重要。如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中以“我心目中的大海”为话题来导入、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中用故事导入、四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用图片来导入等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尤其是在作业和问题引导过程中,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引导。如在五年级上《鼎湖山听泉》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从哪儿看出泉水多?”来引导学生理解“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语,在此基础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追问“‘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如此,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才有可能。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也是新课改下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容易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走入“牧羊式”教学中,从而让课堂失去控制,降低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是要求教师以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目标指引下,通过问题探究来完成知识的构建。如在四年级上《动物园的晚上》的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中,教师以问题“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睡觉的样子?”为引导,就很好地起到了梳理文章层次的作用。
二、体现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新课改下的语文倡导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体现其基础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理念呢?
首先,要注重通过教学的优化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所倡导突出人文性,但是基于工具性而言的,如果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人文性也必然会被架空。如在《夹竹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学会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如果不能“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等句子,人文性培养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要注重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同样是在《夹竹桃》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夹竹桃这一植物一无所知,那就无从谈理解其韧性了。教学中,教师可先用图片形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夹竹桃,然后再引导阅读,课后可引导学生对夹竹桃进行观察,写出观察记录或体会,将自然科学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发展就意味着创新,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还需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和应用语言是基础。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而进入昆虫世界,学《广玉兰》而进入植物世界,在学习基本用词的基础上以复述、仿写、体会、感悟等方式来进行应用,以活动、任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有了技能,创新才有基础。
其次,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去学习和阅读。语文并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充满个性化和人文性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后去应用,这都将积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学《我喜欢的一种美味》不妨去做一种美味,学《姥姥的剪纸》不妨做做手工,诸如此类,只有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创新才会实现。
总之,新课改所带给广大一线教师的不仅仅是理念的革新,更是理念所指导下的实践革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为根本目的,立足学生主体,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来推动课堂教学,综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昌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下),2011(2).
[2]逯天海.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1(9).
[3]王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J].吉林教育,2010(1).
(编辑:刘影)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点滴积累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和谐师生对话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保证课堂的有效,师生双方就需在平等的关系中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对话关系就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础。
首先,和谐师生对话关系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个体差异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就尤为重要。如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中以“我心目中的大海”为话题来导入、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中用故事导入、四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用图片来导入等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尤其是在作业和问题引导过程中,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引导。如在五年级上《鼎湖山听泉》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从哪儿看出泉水多?”来引导学生理解“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语,在此基础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追问“‘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如此,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才有可能。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也是新课改下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容易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走入“牧羊式”教学中,从而让课堂失去控制,降低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是要求教师以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目标指引下,通过问题探究来完成知识的构建。如在四年级上《动物园的晚上》的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中,教师以问题“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睡觉的样子?”为引导,就很好地起到了梳理文章层次的作用。
二、体现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新课改下的语文倡导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体现其基础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理念呢?
首先,要注重通过教学的优化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所倡导突出人文性,但是基于工具性而言的,如果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人文性也必然会被架空。如在《夹竹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学会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如果不能“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等句子,人文性培养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要注重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同样是在《夹竹桃》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夹竹桃这一植物一无所知,那就无从谈理解其韧性了。教学中,教师可先用图片形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夹竹桃,然后再引导阅读,课后可引导学生对夹竹桃进行观察,写出观察记录或体会,将自然科学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发展就意味着创新,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还需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和应用语言是基础。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而进入昆虫世界,学《广玉兰》而进入植物世界,在学习基本用词的基础上以复述、仿写、体会、感悟等方式来进行应用,以活动、任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有了技能,创新才有基础。
其次,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去学习和阅读。语文并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充满个性化和人文性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后去应用,这都将积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学《我喜欢的一种美味》不妨去做一种美味,学《姥姥的剪纸》不妨做做手工,诸如此类,只有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创新才会实现。
总之,新课改所带给广大一线教师的不仅仅是理念的革新,更是理念所指导下的实践革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为根本目的,立足学生主体,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来推动课堂教学,综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昌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下),2011(2).
[2]逯天海.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1(9).
[3]王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J].吉林教育,2010(1).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