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的经济运行中,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必须与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技工院校必须以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设置专业;必须坚持校企深度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必须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才能培养出直接可以服务于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 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
【基金项目】课题支持:广西“十三五”期间技工教育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广西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需求适应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17-01
一、调整专业结构是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新时期的经济运行中,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使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一些曾占有市场巨大份额的企业优势不在,整个市场重新组合、重新分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的专业结构必须适时调整,为社会提供实时对路的“产品”,这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也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专业设置结构失调,一些传统专业的设置单一,院校之间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突出,同行业技工院校各自的优势、特色得不到体现。(2)专业设置与新时期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契合度不高,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对口率低,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不匹配。(3)学校的教学与企业使用的技术有代差,致使学生知识更新不快,适应不了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实践
(一)设立专门机构,充分调研,全面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的信息
技工院校要设立专门机构,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形势,技工院校应充分利用劳动力需求信息网络,充分调研。要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原则;以“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提升对当地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为目标,专业设置与专业布局实现合理配置,专业设置要满足区域产业需求,要依托现有的优势专业开拓高端前沿专业。
(二)以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设置专业
按照“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结合区域新经济新产业新职业的发展,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立足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瞄准先进制造业,根據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资源、发展潜力等,在既不丢掉和减少学校已经形成的专业特色和就业市场占有率,又要积极增加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专业的高新技术比重,确保学校的主体专业始终处于推陈出新、充满活力状态,从而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三)坚持校企深度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中国制造2025》指出: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技工院校要坚持校企深度合作,以校企合作为基本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型学徒制试点,与当地高端、高新企业深度合作,共制育人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
技工院校要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发掘学校教学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备设施和优质高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专业的办学条件。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上升通道,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在校企融合、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及实施新型学徒制培养方面,实现了校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共同培养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院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提升了专业设置的质量,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质量,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
[2]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发〔2016〕121号
作者简介:
戴宽强(1960-),男,广西桂平人,广西机电技师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液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广西“十三五”期间技工教育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广西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需求适应性研究”课题负责人。
【关键词】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 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
【基金项目】课题支持:广西“十三五”期间技工教育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广西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需求适应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17-01
一、调整专业结构是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新时期的经济运行中,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使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一些曾占有市场巨大份额的企业优势不在,整个市场重新组合、重新分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的专业结构必须适时调整,为社会提供实时对路的“产品”,这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也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专业设置结构失调,一些传统专业的设置单一,院校之间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突出,同行业技工院校各自的优势、特色得不到体现。(2)专业设置与新时期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契合度不高,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对口率低,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不匹配。(3)学校的教学与企业使用的技术有代差,致使学生知识更新不快,适应不了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实践
(一)设立专门机构,充分调研,全面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的信息
技工院校要设立专门机构,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形势,技工院校应充分利用劳动力需求信息网络,充分调研。要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原则;以“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提升对当地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为目标,专业设置与专业布局实现合理配置,专业设置要满足区域产业需求,要依托现有的优势专业开拓高端前沿专业。
(二)以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设置专业
按照“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结合区域新经济新产业新职业的发展,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立足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瞄准先进制造业,根據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资源、发展潜力等,在既不丢掉和减少学校已经形成的专业特色和就业市场占有率,又要积极增加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专业的高新技术比重,确保学校的主体专业始终处于推陈出新、充满活力状态,从而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三)坚持校企深度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中国制造2025》指出: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技工院校要坚持校企深度合作,以校企合作为基本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型学徒制试点,与当地高端、高新企业深度合作,共制育人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
技工院校要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发掘学校教学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备设施和优质高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专业的办学条件。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上升通道,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在校企融合、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及实施新型学徒制培养方面,实现了校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共同培养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院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提升了专业设置的质量,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质量,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
[2]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发〔2016〕121号
作者简介:
戴宽强(1960-),男,广西桂平人,广西机电技师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液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广西“十三五”期间技工教育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广西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需求适应性研究”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