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行“拿来主义”,体验成功案例
最初的尝试自己还没有好的思路,不知如何创设情境,想不出好的点子,于是我直接借鉴了别人成功的案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秦始皇统一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时,情境如下: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使臣到大梁(原魏国都城)传达命令。他坐着马车,一出咸阳驿道就变窄了,马车不能行使,只得下车步行。天黑时终于到了洛阳,他又饿又渴又累,找到一家小店投宿,结账时老板却不收他的铜钱,还从柜台里拿出几把小刀(刀形币),使臣吓坏了,以为碰到了黑点。第二天终于到了大梁,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那的长官不认识秦国文字,竟怀疑他是假传圣旨,差一点就把他杀掉。他好不容易逃回了咸阳城,向秦始皇复命。同学们,如果你是秦始皇,听完使臣的汇报,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加强自己的统治呢?
这个故事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加入到讨论中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就连几个平时总喜欢趴桌子睡觉的学生也被感染了,居然也举手回答问题。结果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
二、应用影视资料,增强感染力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于是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应用为我的情境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声像资料,运用声像效果感染力强的特点,给学生创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增强历史真实感,身临其境,加深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几乎每个重大事件都有很多电影、纪录片可以应用。
例如,学《南京大屠杀》时,我给学生放映了电影《南京 南京》中的一段视频。当时教室安静极了,学生面部表情非常严肃,或现愤怒,或现悲伤,有的同学甚至流泪,当视频结束时,不知是谁高声说道:“打死小日本”。接着又有人说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结果所有人都被感染了。我知道此刻他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触动,在学习中会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三、引用诗词歌赋,激发求知欲望
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奇葩,很多诗词都浓缩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所以能很好地再现历史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那段历史事实。尤其到了初二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诗词歌赋,再加上语文课上的适当讲解,学生会很容易理解的。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诗词歌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果碰到他们背过的诗词,还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在中国历史部分有很多古诗和现代诗都可以应用到教学中。如,讲到唐诗和宋词时,我直接组织了一次唐诗宋词鉴赏会,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并朗诵或背诵,然后总结其诗词的特点,分析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教《海峡两岸的交往》时,和学生一起欣赏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和余光中的《乡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还注重了和语文学科间的整合,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编历史短剧,进行角色体验
历史剧可以打破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表演再现当时的历史,使历史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对表演也很情有独钟,常常为争取一个角色而争得面红耳赤。例如,讲《重庆谈判》这一内容时,就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谈判准备了一段历史短剧。
这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表演也很成功,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大智大勇,在国家安危时刻能挺身而出,置个人生命于度外,一身系天下安危的崇高精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会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
最初的尝试自己还没有好的思路,不知如何创设情境,想不出好的点子,于是我直接借鉴了别人成功的案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秦始皇统一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时,情境如下: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使臣到大梁(原魏国都城)传达命令。他坐着马车,一出咸阳驿道就变窄了,马车不能行使,只得下车步行。天黑时终于到了洛阳,他又饿又渴又累,找到一家小店投宿,结账时老板却不收他的铜钱,还从柜台里拿出几把小刀(刀形币),使臣吓坏了,以为碰到了黑点。第二天终于到了大梁,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那的长官不认识秦国文字,竟怀疑他是假传圣旨,差一点就把他杀掉。他好不容易逃回了咸阳城,向秦始皇复命。同学们,如果你是秦始皇,听完使臣的汇报,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加强自己的统治呢?
这个故事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加入到讨论中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就连几个平时总喜欢趴桌子睡觉的学生也被感染了,居然也举手回答问题。结果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
二、应用影视资料,增强感染力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于是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应用为我的情境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声像资料,运用声像效果感染力强的特点,给学生创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增强历史真实感,身临其境,加深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几乎每个重大事件都有很多电影、纪录片可以应用。
例如,学《南京大屠杀》时,我给学生放映了电影《南京 南京》中的一段视频。当时教室安静极了,学生面部表情非常严肃,或现愤怒,或现悲伤,有的同学甚至流泪,当视频结束时,不知是谁高声说道:“打死小日本”。接着又有人说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结果所有人都被感染了。我知道此刻他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触动,在学习中会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三、引用诗词歌赋,激发求知欲望
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奇葩,很多诗词都浓缩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所以能很好地再现历史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那段历史事实。尤其到了初二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诗词歌赋,再加上语文课上的适当讲解,学生会很容易理解的。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诗词歌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果碰到他们背过的诗词,还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在中国历史部分有很多古诗和现代诗都可以应用到教学中。如,讲到唐诗和宋词时,我直接组织了一次唐诗宋词鉴赏会,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并朗诵或背诵,然后总结其诗词的特点,分析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教《海峡两岸的交往》时,和学生一起欣赏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和余光中的《乡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还注重了和语文学科间的整合,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编历史短剧,进行角色体验
历史剧可以打破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表演再现当时的历史,使历史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对表演也很情有独钟,常常为争取一个角色而争得面红耳赤。例如,讲《重庆谈判》这一内容时,就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谈判准备了一段历史短剧。
这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表演也很成功,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大智大勇,在国家安危时刻能挺身而出,置个人生命于度外,一身系天下安危的崇高精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会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