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为嘉兴学院SRT项目研究成果。作为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竹刻是指用竹根雕成人物及动植物形象,或在竹材、竹器上雕刻文字、图画等。通常也指用竹根、竹材、竹器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竹刻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代年轻人对于竹刻的认知和重视不够,基于此,本论文将展示竹刻的工艺,工具,技法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借此感受竹刻的魅力,走进竹刻,了解竹刻,形成对这门手艺的保护意识,拓宽竹刻未来的发展道路,让竹刻能够在新时代有一个新的发展。
关键词:竹刻;技法;工艺
一、竹刻工艺介绍
竹刻是一门独特的技艺,经过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其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可以说,我们看到的任何用竹子刻出的东西都能称之为竹刻。因此,我们不再说竹刻仅仅是刻在竹子上的图案就是竹刻,这样一门技艺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工艺,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留青竹刻
留青全称留青阳文,亦名皮雕,为竹刻艺术中特殊的雕刻形式。借青筠去留多寡,呈现出深浅浓淡的变化,绚烂如水墨之具五色。唐代的留青工艺已十分发达,但退晕的表现方法迟至明代后期才成熟。在这一层薄薄的青筠上还要分出深浅层次,这正是留青的高超之处。竹青与竹肌,质地不同,色泽也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色泽的差异会更加明显,竹肌的颜色会越来越深,从而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感。
(2)竹根圆雕
竹根雕,是以竹的地下茎为材料,经雕刻而成的工艺品。竹根雕并非是巧藉天成,而是以竹根为材料的融入创作者的巧思构想,具有三度空间,完全立体的雕刻。竹根圆雕以封氏三兄弟最为有名,即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三兄弟,以竹根为原料,摹仿现实写生,所制作的器物多以奇制胜。
(3)翻簧竹刻
竹子的结构分为外层的竹青,中层的竹肌,和内层的竹簧,而利用竹簧进行雕刻,就称为翻簧。将竹去节去青,取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和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加以打磨抛光,便可在其上镌刻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因竹簧需贴在木胎上,所以又称贴簧。经打磨的竹簧,色泽柔和光润,具有象牙般的韵味,所以倍受人们喜爱。通过翻簧可获得最大平面的竹刻材料,加上其平整光洁。同时还可随木胎的造型制作各种形状的器皿。所以翻簧是制作屏、盒、罐的理想材料。
(4)浮雕
是指在平面基础上雕刻艺术形象,物象近似绘画,前后体积压缩。因此,浮雕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雕刻前,先将画稿贴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高浮雕,与圆雕相接近,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浅浮雕,与绘画相接近,所雕刻的形象所起伏较一般浮雕平缓。薄意雕,最浅薄的浮雕,所表现的形象仅是一层平缓的起伏。
(5)阴刻
是指所雕的物象低于雕面的水平面的雕刻技法。线刻,在平面的雕面上以阴刻线条造型,与绘画中白描相似。
(6)微刻
微刻也是竹刻的一种,由于竹子的纤维结构,以至于较难在竹子上面进行微刻,故现代雕刻家鲜少可以在竹子上进行微刻。微刻作品画面上常常兼有微刻诗词或文章,微刻文字书法效果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那些虽刻得细微的某些作品无非蚁足一堆,在放大镜下观察,波磔点划,不成样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实不足取。尤其在微刻作品上的微刻功力怎样,也成了评判微刻作品的成败。好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推崇,除了微刻技法外,究其原因还在于微刻布局而又要表现出铁划银钩的书法功底。而要在竹子上微刻作品则是难上加难。
(7)透雕
透,意为穿透。透雕又称通雕。有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底版使图象空灵突出,分为单面镂空雕与双面镂空雕。有在圆雕基础上作镂空透雕,雕出内层的景物。也有平面多层透雕,多的可达五六层。
(8)薄地阳文
铲去周围的竹材,留出物象,形成薄薄的一层突起,再对其进行具体详细的刻画,也是浅浮雕的一种。
二、竹刻常用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竹刻所要用到的工具并不多,所需用到的主要工具就是刻刀,同时也需要其他工具来辅助完成,比如说打磨工具,清理工具等。一般来说,竹刻家会使用自制的刻刀,原因有以下几点,竹刻的市场比较狭窄了,竹刻刀较难买到;另外,市面上的刻刀价格都比较昂贵;刻刀只需趁手即可,没必要刻意去买。刻刀以白风钢材质为佳,风钢质地坚硬,制成的刀具锋利无比。而无论是市面上售卖的刻刀,还是自制的刻刀,大体上以下有类似的几种。
(1)、刀具按形状可分为:
平刀、圆刀、三角刀、弯锄刀、斜口刀、铲底刀。平刀:正面水平、反面有斜面,单面出锋,刀口成直线,适合铲竹皮。圆刀:刀面有一定的弧度,刀口成弧线弯曲,分正反两种;锋面在外面的叫正口圆刀,锋面在里面的叫反口圆刀,适合对人物进行刻画。三角刀:正面成V形槽状,锋面在左右两侧,刀口成V形,适合刻线。弯锄刀:一种自制刀,造型像锄头,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进行挖雕镂空。斜口刀:刀口成45度斜形,雙面出锋,适合圈边。铲底刀:两边都有锋面,用于取底。
(2)、刀具按功能可分为:
打坯刀(打坯时用)、修光刀(深入刻画时用)。打坯刀:由各种大小平刀和大小圆刀所组成,刀根是筒状的,用于对竹根或者竹筒坯进行大刀阔斧的敲打,进行粗雕。一般使用硬木做刀柄,以免使得在敲打过程中被敲裂。修光刀:细雕时使用,刀柄是尖状的,较为粗糙,加大摩擦力,不能敲打。
(3)、磨刀石
分为油石和粉石。油石:表面粗糙,用于对刀粗磨、开锋粉石:粉状天然石块,质地细腻,用于对刀面细磨和收口。
(4)、其他工具
刨刀:可以将竹子不平整的地方刨平整。锤子:在打坯时,对打坯刀刀柄进行敲打。细齿锯:用于锯掉竹节。托几:用于固定臂搁,便于雕刻,可将竹子劈为两半自制。刮刀:用于刮去竹皮。棕刷:刷净竹材表面的碎屑。砂纸:打磨竹材,使之光滑整洁。 三、竹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虽说有很多不同竹刻的刻法,但竹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大体上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的。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竹材的选择与加工。①取向阳新竹,根据创作需要尺寸锯截成段。②防虫、防霉处理,采用浸渍法和蒸煮法,去竹脂、杀虫灭菌,待干燥后备用。③根据构思设计的形状,进行造型加工。若采用镶嵌造型、拼粘竹板和翻黄竹刻,需采用刮、削、刨、蒸煮、粘、压等制作办法完成。④进行打磨,采用不同粗细型号的砂纸,依次进行粗磨、细磨、精磨加工。磨制工艺可以除去竹毛,使竹材质地细腻,自然纹理突出。
2.上书法墨稿。墨稿可以直接书写在竹材上;或将墨稿粘贴在竹子上,或双钩、朱拓;不用墨稿,用刀直接书刻,运刀之前,必先构思书刻的章法、字法、笔法、刀法,然后操刀鐫刻。
3.镌刻。执刀技法有正握刀法,反握刀法。用刀先审笔墨,操刀要稳、准、有力,切刻略留余地,勿滑刀害边,勿过分修饰。
4.清底和校核。清底是用专用的异形刀,如圆刀、槽口刀、角口刀、钩刀、铲刀,清铲字底。清底时要注意保护字口,切勿使点画光鲜。清底后,应将镌刻的点画与墨稿进行校核,校对办法可在已刻的点画线条内填上白粉,或用传拓办法,若有笔误和漏刻要及时纠正。
5.着色。竹刻作品为了特定的创作要求,需要在竹表面着色。施色的办法有浸色法,涂擦法,弱酸火熏法,竹子的质地、色泽具有高雅的自然材质美,施色不宜重涂。镌刻后的点画着色,应对照书迹认真施色,点画施色要与竹材表面色泽形成强烈对比,以突出点画形象。
6.作品的保护处理。为了防止竹刻作品霉变、虫蛀、干裂、变形,必须进行保护处理,一般的保护办法是在竹刻表面喷涂透明五色的清漆,也有采用光蜡,或核桃油涂擦。施保护涂料要薄而匀,切勿使用一般的油漆涂刷作品。
四、现代竹刻的创新运用
现如今,竹刻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运用到了各类的产品中去,我们在安吉的中国竹子博览园中看到许多现代竹刻的产品,如各种用竹子做成的家具、生活用品等等,给人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同时,在那边也欣赏到来自国外的竹刻作品,有些被做成了小包,有些上面刻着外语。虽说相比较而言与中国的传统竹刻比较仍然相差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极具创新色彩,与当今的时代潮流吻合。同时调研了一些从事竹刻行业的师傅们,发现这门行业也在发展着,只不过面向的大多是文玩收藏,因此近几年来也比较困难。相信,如果更加积极努力创新,一定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总结
竹刻堪称“立体的书画”,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们的瑰宝,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在这些作品上我们都能看出创作者精湛的技艺,高雅的情操,与他们倾注在作品上的精力。很多时候我们都难以想象的出这些作品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的。
确实,这是一门独特的技艺,这些艺术品也都精美绝伦,为何如今发展的却很困难了呢?其实也不难看出这之中的原因。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本身竹刻的市场就比较小,它大多面向的是一些收藏家或者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而不是广大的一般群众,可能普通人的领略不到竹刻的魅力。而且,竹刻的作品定价比较昂贵,无论在哪里似乎都是这样,而这又不是必需品,因此购买的人也就不多。但是竹刻确是一件很花精力的事,它的价格与作者在它身上耗费的精力是成正比的,所以价格自然不会便宜。到了现代,缺乏惊艳的作品和有名的大师,渐渐的就不为人们所熟知了。自晚清的竹刻衰落以后,似乎竹刻再这样一条路上一蹶不振了,最终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也要接受国家来保护了。
虽然竹刻的发展途中困难重重,但既然是我们中国本土的老祖宗所留下来的技艺,我想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的,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对竹刻发展的未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军.《明清竹刻》[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年5月:26页
[2]陈燮君,陈克伦.《竹镂文心 竹刻珍品特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5月:261页
关键词:竹刻;技法;工艺
一、竹刻工艺介绍
竹刻是一门独特的技艺,经过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其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可以说,我们看到的任何用竹子刻出的东西都能称之为竹刻。因此,我们不再说竹刻仅仅是刻在竹子上的图案就是竹刻,这样一门技艺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工艺,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留青竹刻
留青全称留青阳文,亦名皮雕,为竹刻艺术中特殊的雕刻形式。借青筠去留多寡,呈现出深浅浓淡的变化,绚烂如水墨之具五色。唐代的留青工艺已十分发达,但退晕的表现方法迟至明代后期才成熟。在这一层薄薄的青筠上还要分出深浅层次,这正是留青的高超之处。竹青与竹肌,质地不同,色泽也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色泽的差异会更加明显,竹肌的颜色会越来越深,从而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感。
(2)竹根圆雕
竹根雕,是以竹的地下茎为材料,经雕刻而成的工艺品。竹根雕并非是巧藉天成,而是以竹根为材料的融入创作者的巧思构想,具有三度空间,完全立体的雕刻。竹根圆雕以封氏三兄弟最为有名,即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三兄弟,以竹根为原料,摹仿现实写生,所制作的器物多以奇制胜。
(3)翻簧竹刻
竹子的结构分为外层的竹青,中层的竹肌,和内层的竹簧,而利用竹簧进行雕刻,就称为翻簧。将竹去节去青,取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和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加以打磨抛光,便可在其上镌刻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因竹簧需贴在木胎上,所以又称贴簧。经打磨的竹簧,色泽柔和光润,具有象牙般的韵味,所以倍受人们喜爱。通过翻簧可获得最大平面的竹刻材料,加上其平整光洁。同时还可随木胎的造型制作各种形状的器皿。所以翻簧是制作屏、盒、罐的理想材料。
(4)浮雕
是指在平面基础上雕刻艺术形象,物象近似绘画,前后体积压缩。因此,浮雕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雕刻前,先将画稿贴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高浮雕,与圆雕相接近,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浅浮雕,与绘画相接近,所雕刻的形象所起伏较一般浮雕平缓。薄意雕,最浅薄的浮雕,所表现的形象仅是一层平缓的起伏。
(5)阴刻
是指所雕的物象低于雕面的水平面的雕刻技法。线刻,在平面的雕面上以阴刻线条造型,与绘画中白描相似。
(6)微刻
微刻也是竹刻的一种,由于竹子的纤维结构,以至于较难在竹子上面进行微刻,故现代雕刻家鲜少可以在竹子上进行微刻。微刻作品画面上常常兼有微刻诗词或文章,微刻文字书法效果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那些虽刻得细微的某些作品无非蚁足一堆,在放大镜下观察,波磔点划,不成样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实不足取。尤其在微刻作品上的微刻功力怎样,也成了评判微刻作品的成败。好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推崇,除了微刻技法外,究其原因还在于微刻布局而又要表现出铁划银钩的书法功底。而要在竹子上微刻作品则是难上加难。
(7)透雕
透,意为穿透。透雕又称通雕。有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底版使图象空灵突出,分为单面镂空雕与双面镂空雕。有在圆雕基础上作镂空透雕,雕出内层的景物。也有平面多层透雕,多的可达五六层。
(8)薄地阳文
铲去周围的竹材,留出物象,形成薄薄的一层突起,再对其进行具体详细的刻画,也是浅浮雕的一种。
二、竹刻常用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竹刻所要用到的工具并不多,所需用到的主要工具就是刻刀,同时也需要其他工具来辅助完成,比如说打磨工具,清理工具等。一般来说,竹刻家会使用自制的刻刀,原因有以下几点,竹刻的市场比较狭窄了,竹刻刀较难买到;另外,市面上的刻刀价格都比较昂贵;刻刀只需趁手即可,没必要刻意去买。刻刀以白风钢材质为佳,风钢质地坚硬,制成的刀具锋利无比。而无论是市面上售卖的刻刀,还是自制的刻刀,大体上以下有类似的几种。
(1)、刀具按形状可分为:
平刀、圆刀、三角刀、弯锄刀、斜口刀、铲底刀。平刀:正面水平、反面有斜面,单面出锋,刀口成直线,适合铲竹皮。圆刀:刀面有一定的弧度,刀口成弧线弯曲,分正反两种;锋面在外面的叫正口圆刀,锋面在里面的叫反口圆刀,适合对人物进行刻画。三角刀:正面成V形槽状,锋面在左右两侧,刀口成V形,适合刻线。弯锄刀:一种自制刀,造型像锄头,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进行挖雕镂空。斜口刀:刀口成45度斜形,雙面出锋,适合圈边。铲底刀:两边都有锋面,用于取底。
(2)、刀具按功能可分为:
打坯刀(打坯时用)、修光刀(深入刻画时用)。打坯刀:由各种大小平刀和大小圆刀所组成,刀根是筒状的,用于对竹根或者竹筒坯进行大刀阔斧的敲打,进行粗雕。一般使用硬木做刀柄,以免使得在敲打过程中被敲裂。修光刀:细雕时使用,刀柄是尖状的,较为粗糙,加大摩擦力,不能敲打。
(3)、磨刀石
分为油石和粉石。油石:表面粗糙,用于对刀粗磨、开锋粉石:粉状天然石块,质地细腻,用于对刀面细磨和收口。
(4)、其他工具
刨刀:可以将竹子不平整的地方刨平整。锤子:在打坯时,对打坯刀刀柄进行敲打。细齿锯:用于锯掉竹节。托几:用于固定臂搁,便于雕刻,可将竹子劈为两半自制。刮刀:用于刮去竹皮。棕刷:刷净竹材表面的碎屑。砂纸:打磨竹材,使之光滑整洁。 三、竹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虽说有很多不同竹刻的刻法,但竹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大体上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的。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竹材的选择与加工。①取向阳新竹,根据创作需要尺寸锯截成段。②防虫、防霉处理,采用浸渍法和蒸煮法,去竹脂、杀虫灭菌,待干燥后备用。③根据构思设计的形状,进行造型加工。若采用镶嵌造型、拼粘竹板和翻黄竹刻,需采用刮、削、刨、蒸煮、粘、压等制作办法完成。④进行打磨,采用不同粗细型号的砂纸,依次进行粗磨、细磨、精磨加工。磨制工艺可以除去竹毛,使竹材质地细腻,自然纹理突出。
2.上书法墨稿。墨稿可以直接书写在竹材上;或将墨稿粘贴在竹子上,或双钩、朱拓;不用墨稿,用刀直接书刻,运刀之前,必先构思书刻的章法、字法、笔法、刀法,然后操刀鐫刻。
3.镌刻。执刀技法有正握刀法,反握刀法。用刀先审笔墨,操刀要稳、准、有力,切刻略留余地,勿滑刀害边,勿过分修饰。
4.清底和校核。清底是用专用的异形刀,如圆刀、槽口刀、角口刀、钩刀、铲刀,清铲字底。清底时要注意保护字口,切勿使点画光鲜。清底后,应将镌刻的点画与墨稿进行校核,校对办法可在已刻的点画线条内填上白粉,或用传拓办法,若有笔误和漏刻要及时纠正。
5.着色。竹刻作品为了特定的创作要求,需要在竹表面着色。施色的办法有浸色法,涂擦法,弱酸火熏法,竹子的质地、色泽具有高雅的自然材质美,施色不宜重涂。镌刻后的点画着色,应对照书迹认真施色,点画施色要与竹材表面色泽形成强烈对比,以突出点画形象。
6.作品的保护处理。为了防止竹刻作品霉变、虫蛀、干裂、变形,必须进行保护处理,一般的保护办法是在竹刻表面喷涂透明五色的清漆,也有采用光蜡,或核桃油涂擦。施保护涂料要薄而匀,切勿使用一般的油漆涂刷作品。
四、现代竹刻的创新运用
现如今,竹刻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运用到了各类的产品中去,我们在安吉的中国竹子博览园中看到许多现代竹刻的产品,如各种用竹子做成的家具、生活用品等等,给人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同时,在那边也欣赏到来自国外的竹刻作品,有些被做成了小包,有些上面刻着外语。虽说相比较而言与中国的传统竹刻比较仍然相差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极具创新色彩,与当今的时代潮流吻合。同时调研了一些从事竹刻行业的师傅们,发现这门行业也在发展着,只不过面向的大多是文玩收藏,因此近几年来也比较困难。相信,如果更加积极努力创新,一定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总结
竹刻堪称“立体的书画”,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们的瑰宝,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在这些作品上我们都能看出创作者精湛的技艺,高雅的情操,与他们倾注在作品上的精力。很多时候我们都难以想象的出这些作品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的。
确实,这是一门独特的技艺,这些艺术品也都精美绝伦,为何如今发展的却很困难了呢?其实也不难看出这之中的原因。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本身竹刻的市场就比较小,它大多面向的是一些收藏家或者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而不是广大的一般群众,可能普通人的领略不到竹刻的魅力。而且,竹刻的作品定价比较昂贵,无论在哪里似乎都是这样,而这又不是必需品,因此购买的人也就不多。但是竹刻确是一件很花精力的事,它的价格与作者在它身上耗费的精力是成正比的,所以价格自然不会便宜。到了现代,缺乏惊艳的作品和有名的大师,渐渐的就不为人们所熟知了。自晚清的竹刻衰落以后,似乎竹刻再这样一条路上一蹶不振了,最终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也要接受国家来保护了。
虽然竹刻的发展途中困难重重,但既然是我们中国本土的老祖宗所留下来的技艺,我想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的,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对竹刻发展的未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军.《明清竹刻》[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年5月:26页
[2]陈燮君,陈克伦.《竹镂文心 竹刻珍品特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5月: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