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选修课一增,必修课一减,这不得不要求变革课堂教学模式,顺势而为,促进课堂效能。笔者认为,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可以依据不同类型文本,针对性寻找对话契机,聚焦相关元素,萌发阅读之趣,从而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引领学生进行独特阅读体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以优先尝试的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契机;萌发;酿造;阅读之趣;阅读之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普高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选修课一增,必修课一减,这不得不要求变革课堂教学模式,顺应课改潮流,促进课堂效能。笔者认为,寻找教材中文本对话契机有利于促进文本阅读教学效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以优先尝试的阅读教学模式。
近年,笔者对寻找文本对话契机促进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小说、散文和剧本各三篇文本阅读教学,谈谈简单想法。在文学文本阅读过程中,可以依据不同类型文本内容,针对性寻找文本对话契机,聚焦文本相关元素,萌发阅读之趣,从而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引领学生进行独特阅读审美体验。
一、以精彩的故事情节为契机,对话《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一)选取精彩的情节,聚焦小说人物,萌发阅读之趣
在进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小说阅读教学时,就可以选取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水喝这一精彩情节来引领学生小说阅读。当我们被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水喝精彩情节吸引的时候,很容易聚焦爱斯梅拉达这一小说人物,引起一些阅读思考,从而萌发阅读之趣。为何这样说呢?当加西莫多渴的无法忍受的时候,当围观人群无视快要渴死的加西莫多继续侮辱和嘲笑的时候,只有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送上那救命的圣水,让那不幸的人滚出了一大颗眼泪。这或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可见,是爱斯梅拉达的举动给我们读者带来了精彩,我们目光会情不自禁聚焦这位奇特的姑娘!爱斯梅拉达是谁?为何只有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水喝,其他围观的群众为什么不给呢?爱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作者想通过爱斯梅拉达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也就是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呢?作者是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这位可爱奇特的姑娘呢?课文节选部分大半部分笔墨写加西莫多和围观群众并没有提到爱斯梅拉达,仅仅是精彩情节爱斯梅拉达才出现,这是作者特意安排吗?这样安排有什么样艺术效果?……
这一些阅读思考,必然萌生我们阅读兴趣和情趣,当然课堂文本阅读教学是限时阅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要求我们对阅读之趣进行提炼,从而做到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譬如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三个阅读之趣:其一,小说塑造一位怎样爱斯梅拉达?其二,为何塑造这样一位爱斯梅拉达?其三,小说是如何塑造爱斯梅拉达?
(二)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
小说塑造一位怎样爱斯梅拉达?从精彩片段中爱斯梅拉达喂水动作来看,她是位宽厚、善良和勇敢、无私的姑娘。通过加西莫多的独眼闪动,告诉我们爱斯梅拉达是昨晚曾被加西莫多劫持过的女孩,换句话说加西莫多是爱斯梅拉达仇人。爱斯梅拉达并没有像加西莫多想象那样报复他,计较前仇,却是以德抱怨,给快要渴死的加西莫多送去救命之泉。这是位何等宽厚、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走近加西莫多喂水给他,没有克服对刑台和加西莫多的恐惧的勇敢是无法做到的。爱斯梅拉达明明知道其他围观人侮辱、诅咒和嘲笑这个可恶丑怪,去送水给他,当然也有同样被攻击危险,但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义无反顾用葫芦给他送上救命之水,这难道不能说是一位无私的善良姑娘吗?从精彩片段中爱斯梅拉达外貌和作者评论来看,她是位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样娇弱、奇特姑娘。可见,爱斯梅拉达实质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性美的折射。
小说为何塑造这样一位爱斯梅拉达?为了歌颂人性中美好的同情心和善良,呼唤人性之美,丰富和深化小说主题。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透出人性美的光辉,正是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中世纪黑夜中的善良,唤醒了加西莫多已经几乎接近僵化麻木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喂水震撼一幕,也让愚昧无知、缺少应有善良和同情心的围观群众被打动,拍手叫好!无论是加西莫多的眼泪还是观众的感动喝彩,都源于爱斯梅拉达的人性之美。
小说是如何塑造爱斯梅拉达?从精彩片段来看,除了肖像和动作描写之外,主要是用对比手法来塑造爱斯梅拉达的。爱斯梅拉达的出场是通过肖像和动作描写来完成的。例如原文是这样写爱斯梅拉达的出场: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爱斯梅拉达喂水加西莫多,也是通过动作描写来展现的。例如原文是这样写爱斯梅拉达喂水加西莫多的: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文本又是如何用对比手法来塑造爱斯梅拉达的呢?例如加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伽西莫多受人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口渴无比时,爱斯梅拉达却从内心同情他,给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再如爱斯梅拉和围观群众的对比。看伽西莫多受刑,被打得死去活来,围观群众不但不同情,反而嘲笑、侮辱和咒骂他,向他投石块瓦片,伽西莫多求他们给一点水喝,没有一个人理睬,还是侮辱他;可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予伽西莫多以同情,并为他送上他需要的水。
可见,《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小说文本阅读,这样酿造,风味的确不一般!
二、以精彩的散文画卷为契机,对话《江南的冬景》
(一)投射精彩的画卷,聚焦散文情韵,萌发阅读之趣
在进行《江南的冬景》散文阅读教学时,就可以投射精彩画卷来引领学生散文阅读。古人云:“江南如画,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江南如诗,意境绵长,和谐清雅。”打开《江南的冬景》,我们很容易被郁达夫如诗如画江南的冬景所迷住,情不自禁醉入情韵,引起一些阅读思考,从而萌发阅读之趣。为何这样谈呢?什么样的画卷吸引我们的眼球?什么样的冬景最让我们着迷?我们着迷其中的什么?着迷的冬景又有怎样的情韵?着迷的冬景又想告诉我们呢?着迷的冬景又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 这一些阅读思考,也必然萌发我们阅读兴趣和情趣。为了有效在课堂引领学生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那必然也要对阅读思考进行提炼。譬如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三个阅读之趣:其一,什么冬景让人最着迷?其二,为何画出如此着迷的冬景?其三,作者是如何呈现迷人的冬景?
(二)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
什么样的冬景让人最着迷呢?当然,不同读者心中有着不同的回答。相对而言,我们不难发现“微雨寒村”“江南雪景”“旱冬闲步”让人着迷的概率会更大些。“微雨寒村”的画卷,是江南冬霖景象。人家旁水,门对长桥,窗临远阜,白雨如粉,这是何等悠闲?门前泊船,屋里酒客,天垂日暮,窗中月晕,这是何等迷人?“江南雪景”的画卷,是江南冬雪景象。“晚来天欲雪”诗句说的是日暮之雪景;“风雪夜归人”诗句谈的是深夜之雪景;“昨夜一枝开”诗句表的是次晨之雪景。这又是何等美丽迷人?“旱冬闲步”的画卷,是江南冬晴景象。想想,冬晴日暖,郊外悠步,闲适快活,这又是何等逍遥迷人?为何画出如此着迷的冬景?当我们着迷于“微雨寒村”“江南雪景”“旱冬闲步”画卷时,我们也会品出其特有情韵。当我们着迷于朦胧淡雅“微雨寒村”画卷时,我们或许品出那份悠闲;当我们着迷于宁静美丽“江南雪景”画卷时,我们或许品出那份热爱;当我们着迷于晴和逍遥 “旱冬闲步”画卷时,我们或许品出那份洒脱。品到这里,知人论世,我们不难领略到郁达夫先生画这幅着迷的江南冬景画卷良苦用心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用此画卷抒发对江南大自然热爱、赞美和眷恋,流露出悠闲洒脱的心境。作者是如何呈现迷人的冬景?当我们着迷于“微雨寒村”“江南雪景”“旱冬闲步”迷人的画卷时,我们也会感叹作者手法之精妙!“微雨寒村”,在不经意的点染和白描之间,把一幅情调休闲的水墨画卷摆在读者面前,让人迷恋。“江南雪景”,在引经据典与避实就虚之间,把一幅静美的江南冬雪画卷放在读者眼前,让人痴迷。“旱冬闲步”,在浑然天成又直抒胸臆之间,把一幅和煦闲适旱冬画卷融入读者生活中。
可见,《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文本阅读,这样酿造,风味的确还不错!
三、以精彩的剧情冲突为契机,对话《雷雨(节选)》
(一)关注精彩剧情,聚焦剧本冲突,萌发阅读之趣
在进行《雷雨(节选)》剧本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交锋的精彩剧情来引领学生剧本阅读。当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周朴园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忽然严厉地责问鲁侍萍:“你来干什么?”这一责问,其实就让读者初步领略到剧本冲突有多激烈、矛盾有多尖锐。或许正是这一问,也让我们读者特别容易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交锋的精彩剧情,聚焦剧本冲突,萌发阅读之趣。为何这样论呢?
众所周知,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指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我们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交锋的精彩剧情,聚焦剧本冲突,应该主要聚焦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性格冲突与他们之间矛盾关系,这样会让我们更好萌发剧本阅读之趣。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侍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周朴园和鲁侍萍有怎样的性格冲突?周朴园和鲁侍萍又有怎样的旧怨新恨复杂的矛盾关系呢?他们旧怨新恨为何不可以调和化解?他们旧怨新恨的矛盾冲突根源是什么呢?作者想通过这一场戏告诉我们读者什么呢?周朴园与鲁侍萍交锋精彩对白中,哪些特别丰富的潜台词还没有明了呢?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演绎这场戏的呢?……
精彩剧本阅读思考,也必然萌发我们阅读兴趣和情趣。为了有效在课堂引领学生阅读这篇够味的剧本,那必然也要对阅读思考进行提炼。譬如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三个阅读之趣:其一,节选这场戏,演的是什么戏?其二,节选这场戏,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其三,节选这场戏,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呈现的?
(二)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
节选这场戏,演的是什么戏?从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交锋精彩的剧情出发,我们可以细化三个问题来帮助我们回答:鲁侍萍和周朴园是如何交锋的?从交锋中可以看到怎样戏剧冲突?对比两人相认前后的态度和言行,谈谈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
鲁侍萍和周朴园是如何交锋的?“你来干什么?”的责问,把我们注意力一下子就锁定到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的交锋上。当周朴园责问鲁侍萍时,她严词以对控诉周朴园的卑鄙无耻;当周朴园用旧情软化她时,她善良地宽容和理解周朴园的曲解多情;当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她时,她表现极端的愤怒。从这里,可以看到鲁侍萍的坚强、真诚和自尊。然而周朴园呢?当周朴园知道面前就是真的鲁侍萍时,立刻凶狠地责问;当鲁侍萍也坚强严词以对时,他又用旧情软化鲁侍萍;为了彻底解决隐患,他威逼利诱收买鲁侍萍;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他不许鲁侍萍和儿子周萍相认。从这里,可以看到周朴园自私、冷酷和虚伪。
从交锋中可以看到怎样戏剧冲突?显然,周朴园是个虚伪的人而鲁侍萍是个真诚的人,从交锋中可以看到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鲜明性格冲突。同时,从鲁侍萍严词以对控诉周朴园的卑鄙无耻,和周朴园用旧情软化金钱收买等交锋,又可以看出周朴园和鲁侍萍复杂矛盾关系。
对比两人相认前后的态度和言行,谈谈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相认前,鲁侍萍认出周朴园之后,尽管恨周朴园的无情无义,但还是对他心存期待幻想,想看看周朴园现在的态度。周朴园也是千方百计想打听一点关于旧人鲁侍萍的消息。相认后,便是俩人交锋,交锋前面已论,这里不再赘述。从前后对比中,我们清楚看到周朴园和鲁侍萍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周朴园的自私与虚伪,鲁侍萍的善良和真诚,完美上演了魔鬼与天使的人物性格冲突。从前后对比中,我们也洞察到周朴园和鲁侍萍错综复杂关系矛盾。这种关系可以说是旧家庭内部矛盾关系,也可以说是资本家和底层劳动者之间矛盾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男女之间情感的矛盾关系。当然,从本质上来讲,这种戏剧冲突体现出人性的真与伪的冲突。
节选这场戏,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通过写曾经与周朴园相恋,并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鲁侍萍在30年后与周朴园邂逅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人性的真与伪之间的较量。依据前文节选的剧本戏剧冲突分析,无论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性格冲突,还是鲁侍萍和周朴园复杂关系矛盾,知人论世,不难看出作者想通过节选这场戏向读者和观众表达人性的真与伪的博弈。 节选这场戏,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呈现的? 这场戏,作者精妙地运用了“回忆”和“穿插”的表现手法,穿越时空,将“如今生活”和“往昔生活”完美地呈现。鲁侍萍为找女儿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这是“如今生活”。鲁侍萍关窗的动作和无锡口音,让周朴园觉得“奇怪”,引出他的追问,于是通过鲁侍萍的回忆,让读者和观众视线投向“往昔生活”。当周朴园知道眼前站着就是鲁侍萍时,突然发出责问,然后有鲁侍萍的控诉,有周朴园的劝解和旧情软化,这把“往昔生活”和“如今生活”又穿插在一起,最后以鲁侍萍愤怒撕毁支票结束。这样精巧的安排,让往昔的矛盾驱动现实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能够紧紧扣住人们心弦、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也把人性深层次的东西更好地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
可见,《雷雨(节选)》,这本剧本阅读,这样酿造,风味的确够味道!
由此观之,针对不同类型文学文本,寻找教材中文本对话契机,聚焦主要阅读元素,萌发阅读之趣,酿造阅读之味,引领学生进入独特审美对话,岂不效哉!岂不美哉!岂不妙哉!当然寻找文本对话契机,并不等于说忽略整体阅读,而恰恰是在整体阅读基础上,有所选择与探寻,引领学生进行独特阅读体验,从而更好促进课堂阅读教学效能。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针对不同类型文学文本,寻找文本对话契机,让学生萌发阅读之趣,正充分地体现阅读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意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立足不同文本的学生阅读体验,针对性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正体现阅读教学多重对话的灵动性。黄厚江老师也指出:以问题探讨为引导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立足不同文本的学生阅读体验,针对性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也不经意中践行这一阅读教学策略。
总而言之,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针对文本特点,寻找文本对话契机,聚焦相关元素,萌发阅读之趣,从而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引领学生进行独特阅读体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以优先尝试的文本阅读教学模式。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契机;萌发;酿造;阅读之趣;阅读之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普高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选修课一增,必修课一减,这不得不要求变革课堂教学模式,顺应课改潮流,促进课堂效能。笔者认为,寻找教材中文本对话契机有利于促进文本阅读教学效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以优先尝试的阅读教学模式。
近年,笔者对寻找文本对话契机促进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小说、散文和剧本各三篇文本阅读教学,谈谈简单想法。在文学文本阅读过程中,可以依据不同类型文本内容,针对性寻找文本对话契机,聚焦文本相关元素,萌发阅读之趣,从而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引领学生进行独特阅读审美体验。
一、以精彩的故事情节为契机,对话《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一)选取精彩的情节,聚焦小说人物,萌发阅读之趣
在进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小说阅读教学时,就可以选取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水喝这一精彩情节来引领学生小说阅读。当我们被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水喝精彩情节吸引的时候,很容易聚焦爱斯梅拉达这一小说人物,引起一些阅读思考,从而萌发阅读之趣。为何这样说呢?当加西莫多渴的无法忍受的时候,当围观人群无视快要渴死的加西莫多继续侮辱和嘲笑的时候,只有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送上那救命的圣水,让那不幸的人滚出了一大颗眼泪。这或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可见,是爱斯梅拉达的举动给我们读者带来了精彩,我们目光会情不自禁聚焦这位奇特的姑娘!爱斯梅拉达是谁?为何只有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水喝,其他围观的群众为什么不给呢?爱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作者想通过爱斯梅拉达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也就是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呢?作者是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这位可爱奇特的姑娘呢?课文节选部分大半部分笔墨写加西莫多和围观群众并没有提到爱斯梅拉达,仅仅是精彩情节爱斯梅拉达才出现,这是作者特意安排吗?这样安排有什么样艺术效果?……
这一些阅读思考,必然萌生我们阅读兴趣和情趣,当然课堂文本阅读教学是限时阅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要求我们对阅读之趣进行提炼,从而做到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譬如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三个阅读之趣:其一,小说塑造一位怎样爱斯梅拉达?其二,为何塑造这样一位爱斯梅拉达?其三,小说是如何塑造爱斯梅拉达?
(二)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
小说塑造一位怎样爱斯梅拉达?从精彩片段中爱斯梅拉达喂水动作来看,她是位宽厚、善良和勇敢、无私的姑娘。通过加西莫多的独眼闪动,告诉我们爱斯梅拉达是昨晚曾被加西莫多劫持过的女孩,换句话说加西莫多是爱斯梅拉达仇人。爱斯梅拉达并没有像加西莫多想象那样报复他,计较前仇,却是以德抱怨,给快要渴死的加西莫多送去救命之泉。这是位何等宽厚、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走近加西莫多喂水给他,没有克服对刑台和加西莫多的恐惧的勇敢是无法做到的。爱斯梅拉达明明知道其他围观人侮辱、诅咒和嘲笑这个可恶丑怪,去送水给他,当然也有同样被攻击危险,但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义无反顾用葫芦给他送上救命之水,这难道不能说是一位无私的善良姑娘吗?从精彩片段中爱斯梅拉达外貌和作者评论来看,她是位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样娇弱、奇特姑娘。可见,爱斯梅拉达实质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性美的折射。
小说为何塑造这样一位爱斯梅拉达?为了歌颂人性中美好的同情心和善良,呼唤人性之美,丰富和深化小说主题。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透出人性美的光辉,正是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中世纪黑夜中的善良,唤醒了加西莫多已经几乎接近僵化麻木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爱斯梅拉达给加西莫多喂水震撼一幕,也让愚昧无知、缺少应有善良和同情心的围观群众被打动,拍手叫好!无论是加西莫多的眼泪还是观众的感动喝彩,都源于爱斯梅拉达的人性之美。
小说是如何塑造爱斯梅拉达?从精彩片段来看,除了肖像和动作描写之外,主要是用对比手法来塑造爱斯梅拉达的。爱斯梅拉达的出场是通过肖像和动作描写来完成的。例如原文是这样写爱斯梅拉达的出场: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爱斯梅拉达喂水加西莫多,也是通过动作描写来展现的。例如原文是这样写爱斯梅拉达喂水加西莫多的: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文本又是如何用对比手法来塑造爱斯梅拉达的呢?例如加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伽西莫多受人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口渴无比时,爱斯梅拉达却从内心同情他,给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再如爱斯梅拉和围观群众的对比。看伽西莫多受刑,被打得死去活来,围观群众不但不同情,反而嘲笑、侮辱和咒骂他,向他投石块瓦片,伽西莫多求他们给一点水喝,没有一个人理睬,还是侮辱他;可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予伽西莫多以同情,并为他送上他需要的水。
可见,《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小说文本阅读,这样酿造,风味的确不一般!
二、以精彩的散文画卷为契机,对话《江南的冬景》
(一)投射精彩的画卷,聚焦散文情韵,萌发阅读之趣
在进行《江南的冬景》散文阅读教学时,就可以投射精彩画卷来引领学生散文阅读。古人云:“江南如画,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江南如诗,意境绵长,和谐清雅。”打开《江南的冬景》,我们很容易被郁达夫如诗如画江南的冬景所迷住,情不自禁醉入情韵,引起一些阅读思考,从而萌发阅读之趣。为何这样谈呢?什么样的画卷吸引我们的眼球?什么样的冬景最让我们着迷?我们着迷其中的什么?着迷的冬景又有怎样的情韵?着迷的冬景又想告诉我们呢?着迷的冬景又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 这一些阅读思考,也必然萌发我们阅读兴趣和情趣。为了有效在课堂引领学生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那必然也要对阅读思考进行提炼。譬如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三个阅读之趣:其一,什么冬景让人最着迷?其二,为何画出如此着迷的冬景?其三,作者是如何呈现迷人的冬景?
(二)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
什么样的冬景让人最着迷呢?当然,不同读者心中有着不同的回答。相对而言,我们不难发现“微雨寒村”“江南雪景”“旱冬闲步”让人着迷的概率会更大些。“微雨寒村”的画卷,是江南冬霖景象。人家旁水,门对长桥,窗临远阜,白雨如粉,这是何等悠闲?门前泊船,屋里酒客,天垂日暮,窗中月晕,这是何等迷人?“江南雪景”的画卷,是江南冬雪景象。“晚来天欲雪”诗句说的是日暮之雪景;“风雪夜归人”诗句谈的是深夜之雪景;“昨夜一枝开”诗句表的是次晨之雪景。这又是何等美丽迷人?“旱冬闲步”的画卷,是江南冬晴景象。想想,冬晴日暖,郊外悠步,闲适快活,这又是何等逍遥迷人?为何画出如此着迷的冬景?当我们着迷于“微雨寒村”“江南雪景”“旱冬闲步”画卷时,我们也会品出其特有情韵。当我们着迷于朦胧淡雅“微雨寒村”画卷时,我们或许品出那份悠闲;当我们着迷于宁静美丽“江南雪景”画卷时,我们或许品出那份热爱;当我们着迷于晴和逍遥 “旱冬闲步”画卷时,我们或许品出那份洒脱。品到这里,知人论世,我们不难领略到郁达夫先生画这幅着迷的江南冬景画卷良苦用心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用此画卷抒发对江南大自然热爱、赞美和眷恋,流露出悠闲洒脱的心境。作者是如何呈现迷人的冬景?当我们着迷于“微雨寒村”“江南雪景”“旱冬闲步”迷人的画卷时,我们也会感叹作者手法之精妙!“微雨寒村”,在不经意的点染和白描之间,把一幅情调休闲的水墨画卷摆在读者面前,让人迷恋。“江南雪景”,在引经据典与避实就虚之间,把一幅静美的江南冬雪画卷放在读者眼前,让人痴迷。“旱冬闲步”,在浑然天成又直抒胸臆之间,把一幅和煦闲适旱冬画卷融入读者生活中。
可见,《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文本阅读,这样酿造,风味的确还不错!
三、以精彩的剧情冲突为契机,对话《雷雨(节选)》
(一)关注精彩剧情,聚焦剧本冲突,萌发阅读之趣
在进行《雷雨(节选)》剧本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交锋的精彩剧情来引领学生剧本阅读。当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周朴园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忽然严厉地责问鲁侍萍:“你来干什么?”这一责问,其实就让读者初步领略到剧本冲突有多激烈、矛盾有多尖锐。或许正是这一问,也让我们读者特别容易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交锋的精彩剧情,聚焦剧本冲突,萌发阅读之趣。为何这样论呢?
众所周知,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指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我们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交锋的精彩剧情,聚焦剧本冲突,应该主要聚焦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性格冲突与他们之间矛盾关系,这样会让我们更好萌发剧本阅读之趣。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侍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周朴园和鲁侍萍有怎样的性格冲突?周朴园和鲁侍萍又有怎样的旧怨新恨复杂的矛盾关系呢?他们旧怨新恨为何不可以调和化解?他们旧怨新恨的矛盾冲突根源是什么呢?作者想通过这一场戏告诉我们读者什么呢?周朴园与鲁侍萍交锋精彩对白中,哪些特别丰富的潜台词还没有明了呢?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演绎这场戏的呢?……
精彩剧本阅读思考,也必然萌发我们阅读兴趣和情趣。为了有效在课堂引领学生阅读这篇够味的剧本,那必然也要对阅读思考进行提炼。譬如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三个阅读之趣:其一,节选这场戏,演的是什么戏?其二,节选这场戏,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其三,节选这场戏,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呈现的?
(二)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
节选这场戏,演的是什么戏?从关注鲁侍萍和周朴园交锋精彩的剧情出发,我们可以细化三个问题来帮助我们回答:鲁侍萍和周朴园是如何交锋的?从交锋中可以看到怎样戏剧冲突?对比两人相认前后的态度和言行,谈谈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
鲁侍萍和周朴园是如何交锋的?“你来干什么?”的责问,把我们注意力一下子就锁定到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的交锋上。当周朴园责问鲁侍萍时,她严词以对控诉周朴园的卑鄙无耻;当周朴园用旧情软化她时,她善良地宽容和理解周朴园的曲解多情;当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她时,她表现极端的愤怒。从这里,可以看到鲁侍萍的坚强、真诚和自尊。然而周朴园呢?当周朴园知道面前就是真的鲁侍萍时,立刻凶狠地责问;当鲁侍萍也坚强严词以对时,他又用旧情软化鲁侍萍;为了彻底解决隐患,他威逼利诱收买鲁侍萍;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他不许鲁侍萍和儿子周萍相认。从这里,可以看到周朴园自私、冷酷和虚伪。
从交锋中可以看到怎样戏剧冲突?显然,周朴园是个虚伪的人而鲁侍萍是个真诚的人,从交锋中可以看到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鲜明性格冲突。同时,从鲁侍萍严词以对控诉周朴园的卑鄙无耻,和周朴园用旧情软化金钱收买等交锋,又可以看出周朴园和鲁侍萍复杂矛盾关系。
对比两人相认前后的态度和言行,谈谈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相认前,鲁侍萍认出周朴园之后,尽管恨周朴园的无情无义,但还是对他心存期待幻想,想看看周朴园现在的态度。周朴园也是千方百计想打听一点关于旧人鲁侍萍的消息。相认后,便是俩人交锋,交锋前面已论,这里不再赘述。从前后对比中,我们清楚看到周朴园和鲁侍萍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周朴园的自私与虚伪,鲁侍萍的善良和真诚,完美上演了魔鬼与天使的人物性格冲突。从前后对比中,我们也洞察到周朴园和鲁侍萍错综复杂关系矛盾。这种关系可以说是旧家庭内部矛盾关系,也可以说是资本家和底层劳动者之间矛盾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男女之间情感的矛盾关系。当然,从本质上来讲,这种戏剧冲突体现出人性的真与伪的冲突。
节选这场戏,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通过写曾经与周朴园相恋,并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鲁侍萍在30年后与周朴园邂逅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人性的真与伪之间的较量。依据前文节选的剧本戏剧冲突分析,无论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性格冲突,还是鲁侍萍和周朴园复杂关系矛盾,知人论世,不难看出作者想通过节选这场戏向读者和观众表达人性的真与伪的博弈。 节选这场戏,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呈现的? 这场戏,作者精妙地运用了“回忆”和“穿插”的表现手法,穿越时空,将“如今生活”和“往昔生活”完美地呈现。鲁侍萍为找女儿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这是“如今生活”。鲁侍萍关窗的动作和无锡口音,让周朴园觉得“奇怪”,引出他的追问,于是通过鲁侍萍的回忆,让读者和观众视线投向“往昔生活”。当周朴园知道眼前站着就是鲁侍萍时,突然发出责问,然后有鲁侍萍的控诉,有周朴园的劝解和旧情软化,这把“往昔生活”和“如今生活”又穿插在一起,最后以鲁侍萍愤怒撕毁支票结束。这样精巧的安排,让往昔的矛盾驱动现实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能够紧紧扣住人们心弦、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也把人性深层次的东西更好地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
可见,《雷雨(节选)》,这本剧本阅读,这样酿造,风味的确够味道!
由此观之,针对不同类型文学文本,寻找教材中文本对话契机,聚焦主要阅读元素,萌发阅读之趣,酿造阅读之味,引领学生进入独特审美对话,岂不效哉!岂不美哉!岂不妙哉!当然寻找文本对话契机,并不等于说忽略整体阅读,而恰恰是在整体阅读基础上,有所选择与探寻,引领学生进行独特阅读体验,从而更好促进课堂阅读教学效能。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针对不同类型文学文本,寻找文本对话契机,让学生萌发阅读之趣,正充分地体现阅读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意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立足不同文本的学生阅读体验,针对性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正体现阅读教学多重对话的灵动性。黄厚江老师也指出:以问题探讨为引导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立足不同文本的学生阅读体验,针对性提炼阅读之趣,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也不经意中践行这一阅读教学策略。
总而言之,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针对文本特点,寻找文本对话契机,聚焦相关元素,萌发阅读之趣,从而驱动文本细读,酿造阅读之味,引领学生进行独特阅读体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以优先尝试的文本阅读教学模式。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