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当注重核心素养提升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1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优化学习探究载体、鼓励合作探究,以及强化情感体验与评价,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研究
  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应当贯穿于教学设计与实施全过程。笔者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优化与教学流程改进等方面入手,渗透思想与情感教育等方面因素,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本文将作简要分析。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为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必须从教学目标设计的环节开始,巧妙渗透其中并予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掌握历史基本常识、学会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以及受到思想的引领和情感的熏陶,坚定人生信念,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在历史教学目标的设置中,笔者将上述要求有机融入其中,首先,在历史知识掌握要求层面,兼顾到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既要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也要实现历史知识掌握效果的最大化。其次,在历史规律探究以及历史现象分析素养等方面,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专门进行要求,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效果。另外,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与情感教育也应当体现在历史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之中,单独列为一个层面进行明确要求,让历史思想与情感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对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起到导向作用。
  二、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为核心素养提升营造氛围
  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最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思维,让他们在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任务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达到提高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效果,这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笔者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的意境之中,身临其境去思考和感悟,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帮助较为明显。例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中,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了港澳回归的震撼场景,使民族自豪感激蕩在学生内心。接下来抛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活动,阐述港澳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波折,为什么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等。在这样浓厚的情境中,学生纷纷翻看资料、相互讨论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了思维能力,对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鼓励开展合作研究,为核心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不仅对提高历史学习成效帮助明显,而且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通过设置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平台,拟定自主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合作开展历史学习活动。例如在《戊戌变法》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系统分析戊戌变法的国际与国内背景,推动变法和阻碍变法的力量以及戊戌变法必定失败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围绕这样的专题,分工协作开展讨论研究、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补充完善,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并形成本小组的集体研究成果。接下来在全班组织小组学习成果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和辩证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技巧方法,也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
  四、强化情感体验教育,为核心素养提升引领方向
  研究显示,初中生正处于各种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观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以史为鉴中受到教育,在感悟历史发展进程和成果中强化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理念的形成。例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中,笔者一方面运用影视作品片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感悟革命前辈大无畏的精神以及为革命成功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时还根据史料选取了长征中的一些感人事迹,通过这样的声情并茂教育,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外通过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教育基地,现场开展教育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思想教育,对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为核心素养提升提供保障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引领作用,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全方位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正常进行的卷面知识测试与能力考查必不可少,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将历史学习评价细分为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历史能力培养情况、历史教育渗透情况三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查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历史学习状况,通过这样的评价导向,引导学生注重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训练,从而促进核心素养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现场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可以在竞赛等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成效的评价,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发挥导向引领。
  综上所述,强化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提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促进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慧慧.基于历史素养的课程供给方式变革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7(08)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3]徐新.培养历史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然[J].历史教学问题,2016(04)
  [4] 刘俊利.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性教育成为了重要的主题,教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授,而现在的新课改则指出了能力的重要性,倡导教师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其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这门课程作
通过具体设计实例分析了外融冰系统中开式蓄冰槽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要求,对开式蓄冰槽的设计要点进行总结说明,并通过建立该蓄冰槽的流场模型、融冰实验台及简化取冷数学模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