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此次联考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看,并无新意,依然是近几年全国卷常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也属于新材料作文,只是增加了任务情境而已。从命题语料来看,也不算创新,与近几年全国卷作文题选材取向保持了高度一致——选择当年的热点时事或者宏大的历史事件,如2020年作文题涉及“抗击疫情”的热点时事,2019年作文题涉及“五四运动100周年”“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等时政热点,2018年作文题涉及与“世纪宝宝”成长相关的时事,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精准扶贫”等。总之,全国卷的作文命题近几年一直保持着关注时事的特点。
很多考生对于试题提供的话题语料,一看眼熟就草草落笔,或者一看陌生就心里发慌,在考场上这都是不明智的做法。面对语料,考生应该做的首先是要具体分析这则语料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是从哪些角度阐述的。之前看过类似语料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千万不要形成思维定式,要知道在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高考选用的话题语料很可能与你在复习备考时看过的相类似,但肯定不会是一样的,因为高考命题语料一定是经过命题人加工的。
那么,这道联考作文题的话题语料给考生提供了哪些信息呢?首先,从头读到尾,考生应该很快能确定这则语料是关于抗美援朝精神的。考生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关键是讲“精神”而非战争本身。其次,这则语料还意在提示考生抗美援朝精神都包括哪些内涵,当然这些内涵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需要考生对语料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分析语料自然要抓关键词句,“百废待兴”“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这些关键词句告诉我们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保家卫国”“献出宝贵生命”“涌现英雄”“万众一心”“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结合背景,这些关键词句能帮助我们理解抗美援朝的精神内涵或者说实质:面对国家尊严受到挑战的处境,我们决不能忍辱退让,只要不畏牺牲,勇敢面对,只要万众一心,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保得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从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来,这种精神就可升华为:面对困境不能胆怯退缩,既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也要有团结一致的精神,做到这些,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希望。
理解了材料的内涵,那么作文该如何写呢?这就需要看题目提供的任务情境和写作要求是什么了。题目提供的话题语料可能相似,但任务情境肯定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考生在动笔之前务必仔细审题,弄清任务情境。至于写作要求,虽然大同小异,但对有些出现了细微变化的要求也不可忽視,比如2019年全国卷Ⅱ中,就有“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这样略特殊的要求。此次联考作文题虽然没有做特殊要求,但是在考场上,审题时绝对不能忽视这些。
具体分析此次联考作文题的任务情境,重点要关注这几个关键词:校团委、“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征文、感受与思考。
关键词1 校团委
写作文要有读者意识。“校团委”一词意在提示考生作文的假定读者,所以对这个关键词肯定不能视而不见。当然考生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考场作文是要给阅卷人看的,而“考生答题应具备阅卷人意识”应该是通识,所以在写这篇作文时,考生应具备双重读者意识。
关键词2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是任务情境中的征文主题,当然也就是考生作文的主题。考生据此基本可以确定大致的写作内容和思路:由材料分析得出的抗美援朝精神内涵,基本是作文的直接主题,对议论文而言就是中心论点;接下来文章就要表现这一主题,对议论文而言就是以其为观点,并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在论述过程中,还应厘清“铭记历史”与“迎接挑战”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厘清抗美援朝这个历史事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分析其对我们面对新时代挑战有何启迪与借鉴意义。其实有了前面对语料的分析,考生应该不难明白其中的关系。我写了一段文字阐述这个关系,当然也可以算作一篇文章的开头。
艰难处境中,遭遇强敌挑战,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不畏牺牲,万众一心,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我们保住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抗美援朝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在战争中中国人民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历久弥新。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在前进道路上或者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随时遭遇困境。尤其在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面临着无数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才能战胜困难,赢得挑战?想想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我想答案是呼之欲出的:无惧挑战,不畏牺牲,勠力同心,团结一致,再大的困难,在我们面前都会变成不堪一击的纸老虎。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另外,考生还应注意“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是作文的主题,但不是作文的题目,你的作文必须另起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对于议论文来说,一般情况下,题目最好就是文章观点的“提纯”,也就是观点的精练表达。
关键词3 主题征文
“主题征文”,实际上对考生写作的文体限制较小,本题只要遵照作文题的写作要求即可。就命题人提供的话题语料和任务情境而言,个人认为更适合写议论文。考生固然也可以选用记叙类体裁,但是必须对抗美援朝战争及当时的时代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有可能写好这类体裁的文章。 关键词4 感受与思考
谈“感受与思考”,是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任务情境中经常出现的要求,类似的提法还有“联想和思考”“看法和理由”“感触与思考”“认识与思考”等等。这些看似套话的要求,实际上是对写作内容和思路的暗示,暗示你在作文中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而不只是罗列一堆事例或者引用一堆名人名言。全国卷作文题的任务情境中频频出现这个要求,体现了高考指挥棒的纠偏意图。因为很多考生的作文缺乏个人思考和见解,只是把日常背记的人物素材和他人言论搬到自己的作文中。面对这样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一定要更新对考场作文的认知: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对于议论文来说,更注重理性思维的表达。
下水文
承袭精神,无惧挑战
①面对困难,面对挑战,不甘屈服、不怕牺牲、众志成城的精神,让我们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尽管近20万将士壮烈牺牲,尽管战争的巨创不堪回首,但是抗美援朝精神不该被遗忘,因为这是我们面对未来挑战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够承袭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必将无惧任何挑战。
②悠悠七十载,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七十年来,中国人民不畏风雨,不怕牺牲,谱写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英勇向前的进行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更是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首首凯歌。
③为了解决脱贫难题,多少行业翘楚、青年才俊抛下优渥的生活,放下身段,扎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当地解决行路难、通信难、教育难、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不畏困难,不怕牺牲,齐心协力,至2020年底,脱贫攻坚战终于在中华大地上奏凯。
④新冠疫情汹汹来袭,多少医护人员抛亲舍友奔赴抗疫一线;多少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疫区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少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研制抗病毒疫苗;普通百姓更是万众一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号召,不给疫情留空子,不给国家添麻烦。
⑤此情此景,与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上下一心的情景何其相似。无情的疫情,在无畏而团结的中国人面前退却。虽然它不甘心地一次次反扑,但是只要我们无所畏惧,齐心协力,有朝一日我们定会如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一样打败“疫情君”,迎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盛世安稳。
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蕴藏着无穷伟力,我们必须世代传承。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大到国际贸易,小到一颗芯片,没有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我们决不能因为承平日久而淡忘历史、漠视精神传承。我们要始终秉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惧挑战,为打赢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奋斗不止。
⑦承袭精神,无惧挑战,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点 评
文章第①段概述材料,亮明观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文章第②至⑤段,分析论证,以脱贫攻坚战及抗疫为例,论述抗美援朝精神的作用,以实例证明抗美援朝精神没有过时,它一直给我们以激励与引领,属于分析问题部分;文章第⑥至⑦段联系现实,指出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做,提倡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属于解决问题部分。文章开头亮明观点,结尾重申观点,中间照应材料,所以总体上来说算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文章表達基本流畅,能够联系当下,适当融入个人思考,遗憾的是没有突出的亮点,所以考场打分应在45—50分之间。字写得好的情况下,分数会略高一些。此下水文乃短时间内草就,只能算作一篇基础样文,不能算优秀范文,仅供考生参考。
(《测试观察》栏目编辑 陈梦琪)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此次联考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看,并无新意,依然是近几年全国卷常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也属于新材料作文,只是增加了任务情境而已。从命题语料来看,也不算创新,与近几年全国卷作文题选材取向保持了高度一致——选择当年的热点时事或者宏大的历史事件,如2020年作文题涉及“抗击疫情”的热点时事,2019年作文题涉及“五四运动100周年”“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等时政热点,2018年作文题涉及与“世纪宝宝”成长相关的时事,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精准扶贫”等。总之,全国卷的作文命题近几年一直保持着关注时事的特点。
很多考生对于试题提供的话题语料,一看眼熟就草草落笔,或者一看陌生就心里发慌,在考场上这都是不明智的做法。面对语料,考生应该做的首先是要具体分析这则语料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是从哪些角度阐述的。之前看过类似语料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千万不要形成思维定式,要知道在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高考选用的话题语料很可能与你在复习备考时看过的相类似,但肯定不会是一样的,因为高考命题语料一定是经过命题人加工的。
那么,这道联考作文题的话题语料给考生提供了哪些信息呢?首先,从头读到尾,考生应该很快能确定这则语料是关于抗美援朝精神的。考生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关键是讲“精神”而非战争本身。其次,这则语料还意在提示考生抗美援朝精神都包括哪些内涵,当然这些内涵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需要考生对语料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分析语料自然要抓关键词句,“百废待兴”“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这些关键词句告诉我们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保家卫国”“献出宝贵生命”“涌现英雄”“万众一心”“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结合背景,这些关键词句能帮助我们理解抗美援朝的精神内涵或者说实质:面对国家尊严受到挑战的处境,我们决不能忍辱退让,只要不畏牺牲,勇敢面对,只要万众一心,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保得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从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来,这种精神就可升华为:面对困境不能胆怯退缩,既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也要有团结一致的精神,做到这些,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希望。
理解了材料的内涵,那么作文该如何写呢?这就需要看题目提供的任务情境和写作要求是什么了。题目提供的话题语料可能相似,但任务情境肯定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考生在动笔之前务必仔细审题,弄清任务情境。至于写作要求,虽然大同小异,但对有些出现了细微变化的要求也不可忽視,比如2019年全国卷Ⅱ中,就有“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这样略特殊的要求。此次联考作文题虽然没有做特殊要求,但是在考场上,审题时绝对不能忽视这些。
具体分析此次联考作文题的任务情境,重点要关注这几个关键词:校团委、“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征文、感受与思考。
关键词1 校团委
写作文要有读者意识。“校团委”一词意在提示考生作文的假定读者,所以对这个关键词肯定不能视而不见。当然考生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考场作文是要给阅卷人看的,而“考生答题应具备阅卷人意识”应该是通识,所以在写这篇作文时,考生应具备双重读者意识。
关键词2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是任务情境中的征文主题,当然也就是考生作文的主题。考生据此基本可以确定大致的写作内容和思路:由材料分析得出的抗美援朝精神内涵,基本是作文的直接主题,对议论文而言就是中心论点;接下来文章就要表现这一主题,对议论文而言就是以其为观点,并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在论述过程中,还应厘清“铭记历史”与“迎接挑战”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厘清抗美援朝这个历史事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分析其对我们面对新时代挑战有何启迪与借鉴意义。其实有了前面对语料的分析,考生应该不难明白其中的关系。我写了一段文字阐述这个关系,当然也可以算作一篇文章的开头。
艰难处境中,遭遇强敌挑战,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不畏牺牲,万众一心,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我们保住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抗美援朝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在战争中中国人民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历久弥新。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在前进道路上或者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随时遭遇困境。尤其在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面临着无数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才能战胜困难,赢得挑战?想想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我想答案是呼之欲出的:无惧挑战,不畏牺牲,勠力同心,团结一致,再大的困难,在我们面前都会变成不堪一击的纸老虎。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另外,考生还应注意“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是作文的主题,但不是作文的题目,你的作文必须另起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对于议论文来说,一般情况下,题目最好就是文章观点的“提纯”,也就是观点的精练表达。
关键词3 主题征文
“主题征文”,实际上对考生写作的文体限制较小,本题只要遵照作文题的写作要求即可。就命题人提供的话题语料和任务情境而言,个人认为更适合写议论文。考生固然也可以选用记叙类体裁,但是必须对抗美援朝战争及当时的时代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有可能写好这类体裁的文章。 关键词4 感受与思考
谈“感受与思考”,是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任务情境中经常出现的要求,类似的提法还有“联想和思考”“看法和理由”“感触与思考”“认识与思考”等等。这些看似套话的要求,实际上是对写作内容和思路的暗示,暗示你在作文中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而不只是罗列一堆事例或者引用一堆名人名言。全国卷作文题的任务情境中频频出现这个要求,体现了高考指挥棒的纠偏意图。因为很多考生的作文缺乏个人思考和见解,只是把日常背记的人物素材和他人言论搬到自己的作文中。面对这样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一定要更新对考场作文的认知: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对于议论文来说,更注重理性思维的表达。
下水文
承袭精神,无惧挑战
①面对困难,面对挑战,不甘屈服、不怕牺牲、众志成城的精神,让我们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尽管近20万将士壮烈牺牲,尽管战争的巨创不堪回首,但是抗美援朝精神不该被遗忘,因为这是我们面对未来挑战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够承袭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必将无惧任何挑战。
②悠悠七十载,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七十年来,中国人民不畏风雨,不怕牺牲,谱写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英勇向前的进行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更是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首首凯歌。
③为了解决脱贫难题,多少行业翘楚、青年才俊抛下优渥的生活,放下身段,扎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当地解决行路难、通信难、教育难、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不畏困难,不怕牺牲,齐心协力,至2020年底,脱贫攻坚战终于在中华大地上奏凯。
④新冠疫情汹汹来袭,多少医护人员抛亲舍友奔赴抗疫一线;多少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疫区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少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研制抗病毒疫苗;普通百姓更是万众一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号召,不给疫情留空子,不给国家添麻烦。
⑤此情此景,与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上下一心的情景何其相似。无情的疫情,在无畏而团结的中国人面前退却。虽然它不甘心地一次次反扑,但是只要我们无所畏惧,齐心协力,有朝一日我们定会如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一样打败“疫情君”,迎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盛世安稳。
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蕴藏着无穷伟力,我们必须世代传承。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大到国际贸易,小到一颗芯片,没有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我们决不能因为承平日久而淡忘历史、漠视精神传承。我们要始终秉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惧挑战,为打赢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奋斗不止。
⑦承袭精神,无惧挑战,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点 评
文章第①段概述材料,亮明观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文章第②至⑤段,分析论证,以脱贫攻坚战及抗疫为例,论述抗美援朝精神的作用,以实例证明抗美援朝精神没有过时,它一直给我们以激励与引领,属于分析问题部分;文章第⑥至⑦段联系现实,指出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做,提倡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属于解决问题部分。文章开头亮明观点,结尾重申观点,中间照应材料,所以总体上来说算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文章表達基本流畅,能够联系当下,适当融入个人思考,遗憾的是没有突出的亮点,所以考场打分应在45—50分之间。字写得好的情况下,分数会略高一些。此下水文乃短时间内草就,只能算作一篇基础样文,不能算优秀范文,仅供考生参考。
(《测试观察》栏目编辑 陈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