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家居的要求不再只满足于遮风避雨,而是开始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清新的空气、人性化的设计、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设计。人们在购房时也不再仅考虑地理位置是否优越、销售价格是否便宜,而更加关注拟购房屋的环境设计,愈来愈关心自己的居住环境设计及其衍生的生活质量。正如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现代建筑、家居设计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生活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这三个座标体系出发,现代的设计已从单纯的产品设计拓展到生存环境状态的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现代建筑家居设计中倡导的生态设计强调的是亲近自然,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既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与人们舒适、健康生活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中国的风水术,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术数。中国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堪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随着历史演变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风水文化”。而对于有中国特色的“风水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播积淀后又形成了涉及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为一体的学科即风水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是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以影响。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并会合理利用风水堪舆理论来改造环境,历史上四川都江堰就是改造风水成功的典范(古时岷江泛滥,淹没良田和民宅,后来李冰授命筑就都江堰,驯服了岷江,都江堰开始造福于百姓)。古时的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以山势排列。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土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万园之园”。
而今,伴随着时代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设计理念下的人们更注重传统风水学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研究中发现传统风水学原理和现代家居设计理念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很多,有很多共通之处。在当下的建筑、家居设计中,中国传统风水元素的借鉴及其充分合理利用已渐被列入设计师的设计日程。例如:一个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在为城市的建筑、道路项目规划的时候,是否影响城市的“龙脉”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1982年,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引发的一场“风水官司” 被热炒了很长时间。贝聿铭把中银大厦比作雨后春笋——中国传统中再生和希望的象征。中银大厦被设计为四把刀的形状,其中一把指向汇丰银行,一把指向当时的总督府。为应付中银大厦的“挑衅”,汇丰银行在其大厦楼顶架了四门大炮,而港督府则种植了6棵杨柳。“建筑师都是相信建筑风水的。”贝聿铭如是说。另一个典型事例被房产人士所熟知:上海的“鼎园”,在大木桥路、瑞金南路、斜土路和赵嘉浜路的中间,“鼎”为火,于是开发商宣称他们的项目五行俱全,是风水宝地,价格卖到3万元一平方米,比周边楼盘高出一倍。
现代建筑家居设计中,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看说风水无怪乎就是建筑的坐落、位置、朝向、周边环境、水系、居所的外观(高度等)。就居所的内部设计来说又有也是有相当的讲究,这又是局部的风水。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无论从占卜或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南方”都是最好的方位,单就我们国家的整体气候来看,面南的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征,有人称为好朝向。再例如风水学中讲的“门刀煞”,卧室大门不可直对厨房门,是防止其湿热气与卧房门相对流;卧房门不可正对卫浴间,是因为淋浴后的水气与厕所的氨气极易扩散至卧房中,而卧房中又多为吸湿气的布品,将令环境更为潮湿,卧房门不宜正对储藏室之门,储藏室多有霉气,易藏污纳垢;风水学里称“床后应有靠”,那不妨理解成“床后如果空,稳定性差,心理有不安全感”,对于注重居家生活品质的现代人而言,卧室的布局特别应注重其安定与隐蔽性,也就是风水学中讲究的“藏风聚气”。古人在居住环境上下了一个断语:"宅小人多气旺",这与人体气场在外环境中的聚与散的理论不谋而合,至于风水学里称“家中植物阔叶为佳”,不妨理解成“阔叶植物可绿化环境、调节身心”。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风水学和建筑、家居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风水元素精髓已渐渐融入了现代的建筑、家居设计中,传统风水元素的考虑运用对于建筑、家居设计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设计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就是中国传统风水元素在现代建筑家居设计中运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园院宅释: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可能[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
[2]孙淳一.完美家居[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0.
[3]朱钟炎,王耀仁,王邦雄等.室内环境设计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6.
[4]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休闲家居[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2.
[5]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编.生态住宅[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2.
[6]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J].住宅科技.2001(6):3~10.(编辑郑云东)
中国的风水术,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术数。中国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堪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随着历史演变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风水文化”。而对于有中国特色的“风水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播积淀后又形成了涉及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为一体的学科即风水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是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以影响。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并会合理利用风水堪舆理论来改造环境,历史上四川都江堰就是改造风水成功的典范(古时岷江泛滥,淹没良田和民宅,后来李冰授命筑就都江堰,驯服了岷江,都江堰开始造福于百姓)。古时的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以山势排列。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土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万园之园”。
而今,伴随着时代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设计理念下的人们更注重传统风水学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研究中发现传统风水学原理和现代家居设计理念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很多,有很多共通之处。在当下的建筑、家居设计中,中国传统风水元素的借鉴及其充分合理利用已渐被列入设计师的设计日程。例如:一个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在为城市的建筑、道路项目规划的时候,是否影响城市的“龙脉”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1982年,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引发的一场“风水官司” 被热炒了很长时间。贝聿铭把中银大厦比作雨后春笋——中国传统中再生和希望的象征。中银大厦被设计为四把刀的形状,其中一把指向汇丰银行,一把指向当时的总督府。为应付中银大厦的“挑衅”,汇丰银行在其大厦楼顶架了四门大炮,而港督府则种植了6棵杨柳。“建筑师都是相信建筑风水的。”贝聿铭如是说。另一个典型事例被房产人士所熟知:上海的“鼎园”,在大木桥路、瑞金南路、斜土路和赵嘉浜路的中间,“鼎”为火,于是开发商宣称他们的项目五行俱全,是风水宝地,价格卖到3万元一平方米,比周边楼盘高出一倍。
现代建筑家居设计中,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看说风水无怪乎就是建筑的坐落、位置、朝向、周边环境、水系、居所的外观(高度等)。就居所的内部设计来说又有也是有相当的讲究,这又是局部的风水。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无论从占卜或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南方”都是最好的方位,单就我们国家的整体气候来看,面南的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征,有人称为好朝向。再例如风水学中讲的“门刀煞”,卧室大门不可直对厨房门,是防止其湿热气与卧房门相对流;卧房门不可正对卫浴间,是因为淋浴后的水气与厕所的氨气极易扩散至卧房中,而卧房中又多为吸湿气的布品,将令环境更为潮湿,卧房门不宜正对储藏室之门,储藏室多有霉气,易藏污纳垢;风水学里称“床后应有靠”,那不妨理解成“床后如果空,稳定性差,心理有不安全感”,对于注重居家生活品质的现代人而言,卧室的布局特别应注重其安定与隐蔽性,也就是风水学中讲究的“藏风聚气”。古人在居住环境上下了一个断语:"宅小人多气旺",这与人体气场在外环境中的聚与散的理论不谋而合,至于风水学里称“家中植物阔叶为佳”,不妨理解成“阔叶植物可绿化环境、调节身心”。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风水学和建筑、家居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风水元素精髓已渐渐融入了现代的建筑、家居设计中,传统风水元素的考虑运用对于建筑、家居设计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设计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就是中国传统风水元素在现代建筑家居设计中运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园院宅释: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可能[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
[2]孙淳一.完美家居[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0.
[3]朱钟炎,王耀仁,王邦雄等.室内环境设计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6.
[4]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休闲家居[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2.
[5]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编.生态住宅[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2.
[6]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J].住宅科技.2001(6):3~10.(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