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逐步应用,建筑工程摆脱了传统的作业方式和管理水平,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要求。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质量检测市场也呈现出开发的形式。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能切实符合业主要求,需要对建筑工程检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检测质量。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1、加荷速度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因加荷速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加荷速度较快时,荷载的增加超出了材料的变形速度,此时检测所得的数据就会偏大,相应的,若加荷速度较慢时,检测所得的数据会偏小。对于材料抗压试验,以建筑材料水泥为例,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试验,结果发现其抗压强度随加荷速度的升高而变大,再如对一根钢筋进行不同加荷速度的拉伸试验,其结果表明其强度随加荷速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最快与最慢加荷速度下的钢筋屈服强度相差达15Mpa,极限强度相差约20Mpa,因此,若想得到较精确的检测数据,就必须按照材料标准及相关操作程序规定的加荷速度对材料进行试验,当试件变形较大接近破坏状态时,应停止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得最大荷载值。对钢筋进行拉伸检测时,为避免试验机的振动影响到检测结果,通常会在钢筋出现颈缩现象时逐步的减小油门,直至达到钢筋极限强度。
2、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建筑材料会随着温度及湿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性能属性,因此,在养护及进行检测时必须保证材料在规定的温度及湿度下,如水泥胶砂强度在成型时就必须保证周围环境温度在18℃—22℃之间,相对温度不少于50%。对SBS等弹性防水材料进行检测时,应保持其温度在21℃—25℃之间,若温度过高则会使该材料强度变低,反之,温度过低时会使材料的强度变高,为得到标准的建筑材料性能,应严格将温度及湿度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内。
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1、取样检测
1.1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所取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要科学、规范的取样,以保证相关检测人员能准确的检测出材料的性能,并做出正确科学的检测报告。
1.2代表性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因此,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这就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一般情况都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进行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钢材必须从规定部位抽取)。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检测过程中,都存在着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或取样数量没达到标准、取样方法不符合规范等的不良现象。故材料抽取样关一定要加强。
2、试件尺寸及精度
试件必须要按照标准的尺寸和精度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例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试件标准为边长150mm的正方体。若尺寸和形状都在要求范围之内,这就说明了该试件为标准的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会受到其试件的精度高低的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因为不够平整引起偏心受压从而导致由强度会下降5%左右。
3、误差及数据处理
3.1误差的处理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疏忽及材质、仪器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试验的误差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试件之间的误差,平行试验误差以及仪器设备误差。第一种误差是指取同一组样品在同种试验条件下进行检测,同组样品中出现测定值的偏差,当偏差较大时此组样品检测结果无效。第二种误差指的是相同的样品分为不同的试样,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偏差,若偏差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为有效数据,否则无效。第三种误差指的是同一样品在不同的仪器设备上检测所得的结果偏差,通常由不同的单位进行检测,若出现结果偏差较大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以得出准确的检测数值。第四种误差则是由于人工及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如一些钢筋拉伸试验所测得的强度仅为颈缩强度而非极限强度,这样得出的试验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必须提高试验人员的工作严谨性,准确作好试验,减少误差。
3.2数据处理
检测数据的处理依照《数值修约规则》来进行,按规定保留有效位数,尾上数字按照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行取舍,若一些材料的试验数据离散性较大,则剔除其中超出平均值10%的數值,取剩余的数据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比如在高速公路粗细集料的检测中,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料径大于2.36mm,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石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另外,当出现同组试件检测数据结果相差悬殊的现象时,必须认真查明原因,及时对该组试件进行复检。
三、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几点控制措施
1、材料进场检查
为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进行检验。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器具、设备等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证,其规格、型号以及其技术性能指标检测报告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按要求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必须清理出现场,严禁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工程。
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应该具有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标志。在材料选购前应该复核检查其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的原件,以防假冒伪劣。
当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该检查其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若有偏差,则要求返回。对于重要的材料、设备,需要特别关注的产品,应该派人到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控制。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就必须派技术人员到商品砼厂内进行监督其生产过程,监督其是否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配料;检查其水泥、砂石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其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确保混凝土的拌合质量。但是,这也是施工单位比较容易忽视的,从而造成材料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2、强制性检测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防止质量通病的产生,严禁任何的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根据设计及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进行项目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非必检测项目),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四、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本身的质量。对于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必须进行检查、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查、检测,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晓艳. 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8) .
【2】高璋生.建筑材料检测科学性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材,2008(6).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1、加荷速度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因加荷速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加荷速度较快时,荷载的增加超出了材料的变形速度,此时检测所得的数据就会偏大,相应的,若加荷速度较慢时,检测所得的数据会偏小。对于材料抗压试验,以建筑材料水泥为例,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试验,结果发现其抗压强度随加荷速度的升高而变大,再如对一根钢筋进行不同加荷速度的拉伸试验,其结果表明其强度随加荷速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最快与最慢加荷速度下的钢筋屈服强度相差达15Mpa,极限强度相差约20Mpa,因此,若想得到较精确的检测数据,就必须按照材料标准及相关操作程序规定的加荷速度对材料进行试验,当试件变形较大接近破坏状态时,应停止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得最大荷载值。对钢筋进行拉伸检测时,为避免试验机的振动影响到检测结果,通常会在钢筋出现颈缩现象时逐步的减小油门,直至达到钢筋极限强度。
2、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建筑材料会随着温度及湿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性能属性,因此,在养护及进行检测时必须保证材料在规定的温度及湿度下,如水泥胶砂强度在成型时就必须保证周围环境温度在18℃—22℃之间,相对温度不少于50%。对SBS等弹性防水材料进行检测时,应保持其温度在21℃—25℃之间,若温度过高则会使该材料强度变低,反之,温度过低时会使材料的强度变高,为得到标准的建筑材料性能,应严格将温度及湿度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内。
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1、取样检测
1.1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所取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要科学、规范的取样,以保证相关检测人员能准确的检测出材料的性能,并做出正确科学的检测报告。
1.2代表性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因此,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这就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一般情况都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进行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钢材必须从规定部位抽取)。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检测过程中,都存在着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或取样数量没达到标准、取样方法不符合规范等的不良现象。故材料抽取样关一定要加强。
2、试件尺寸及精度
试件必须要按照标准的尺寸和精度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例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试件标准为边长150mm的正方体。若尺寸和形状都在要求范围之内,这就说明了该试件为标准的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会受到其试件的精度高低的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因为不够平整引起偏心受压从而导致由强度会下降5%左右。
3、误差及数据处理
3.1误差的处理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疏忽及材质、仪器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试验的误差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试件之间的误差,平行试验误差以及仪器设备误差。第一种误差是指取同一组样品在同种试验条件下进行检测,同组样品中出现测定值的偏差,当偏差较大时此组样品检测结果无效。第二种误差指的是相同的样品分为不同的试样,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偏差,若偏差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为有效数据,否则无效。第三种误差指的是同一样品在不同的仪器设备上检测所得的结果偏差,通常由不同的单位进行检测,若出现结果偏差较大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以得出准确的检测数值。第四种误差则是由于人工及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如一些钢筋拉伸试验所测得的强度仅为颈缩强度而非极限强度,这样得出的试验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必须提高试验人员的工作严谨性,准确作好试验,减少误差。
3.2数据处理
检测数据的处理依照《数值修约规则》来进行,按规定保留有效位数,尾上数字按照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行取舍,若一些材料的试验数据离散性较大,则剔除其中超出平均值10%的數值,取剩余的数据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比如在高速公路粗细集料的检测中,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料径大于2.36mm,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石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另外,当出现同组试件检测数据结果相差悬殊的现象时,必须认真查明原因,及时对该组试件进行复检。
三、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几点控制措施
1、材料进场检查
为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进行检验。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器具、设备等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证,其规格、型号以及其技术性能指标检测报告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按要求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必须清理出现场,严禁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工程。
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应该具有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标志。在材料选购前应该复核检查其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的原件,以防假冒伪劣。
当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该检查其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若有偏差,则要求返回。对于重要的材料、设备,需要特别关注的产品,应该派人到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控制。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就必须派技术人员到商品砼厂内进行监督其生产过程,监督其是否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配料;检查其水泥、砂石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其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确保混凝土的拌合质量。但是,这也是施工单位比较容易忽视的,从而造成材料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2、强制性检测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防止质量通病的产生,严禁任何的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根据设计及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进行项目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非必检测项目),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四、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本身的质量。对于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必须进行检查、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查、检测,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晓艳. 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8) .
【2】高璋生.建筑材料检测科学性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材,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