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是食品监管部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现在,国家每年投入大量预算重点保障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并且不断进行新的抽检模式的探索。如2017年开始,集抽样信息录入和样品照片上传功能于一体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样终端上线,移动端打印抽样单代替了原先的手写纸质抽样单。2018年开始出台网络抽检规范,将网络抽检纳入年度抽检任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以上的抽样工作陷入“暂停”,疫情终究会过去,但是疫情带给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却是长远的。那么后疫情时期食品安全抽检检验工作是否应该也有适应性的调整?
一、疫情对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影响
1.出现抽检盲区和监管漏洞。经过数年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开展,食品抽检监管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一颗青菜,从源头的菜地,到批发市场,再到农贸市场、超市或小蔬菜门店,再到餐饮店炒熟或者直接被消费者买回家,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面临或者即将面临被抽检的可能。然而疫情期间,消费者由线下消费转为线上消费,餐馆堂食转为送至家中饮食。有买菜需求, 各种网上卖菜平台也应运而生并风靡全国,消费者只需要在手机上下单,便有骑手将打包好的菜送至家门口。因网络食品消费具有消息不对称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给个别道德法律意识淡薄的商户提供了寻租空间,一个不知道干不干净的地方、一些来源未知质量未检测的菜、一群没有证件的员工,就可以将看去还不错的食品绕过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餐厅等等能够被监管的环节,直接一步到位送到消费者手中。
2.抽检任务进度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会制定全国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年度计划,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会依据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的抽检年度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其行政区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方案。食品安全抽检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随机抽取或者根据社会聚焦以及投诉等原因抽取样品检验,总之,食品安全抽检只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因为疫情,抽检工作被卡在某一个环节,检测又被挤压在某一个时段,纵使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加班加点周末无休,也赶不上正常的抽检计划进度。
3.食品抽样工作面临巨大考验。食品抽样工作主要在社会人士多、人流量大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开展,抽样人员自身的防疫安全措施需引起重视。部分企业因疫情停工,抽样工作任务也难按要求完成。第三方检测公司以优质的服务将检测业务扩展到市县外乃至省外,但他们在进行食品抽样时也会有不少的棘手的地方。
二、抽检形式改进建议
1.针对疫情期间,线上食品销售比例增加,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约谈辖区的相关网络销售和配送平台负责人,应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实到网络食品监管领域,创新监管模式。面对新的消费行为模式,应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或标准规范市场,如2020年3月15日,浙江省地方标准《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发布,“无接触配送”、“外卖封签”写进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外卖平台。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网络抽检力度。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商家为了降低风险,提高销售量,纷纷加大线上促销力度,不少瑕疵商品也流入到市场。后疫情期间,监管部门要将监管目光聚焦于网络平台,做到线上抽样、线下监管,双管齐下,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市场监管部门亦可将线下的“你点我检”形式暨让消费者随机“点”自己关心的食品,由抽样单位完成抽样流程,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并通过电话、短信、政府官网及时公布告知检测结果的形式,挪用到线上监管工作上来。通过报名形式确定消费者,在执法人员和承检机构专业人士在场的情况下,通过手机下单,然后通过摄录或者拍照的形式记录订单号、骑手的信息以及抽样过程,抽样过程应符合相关程序及管理办法,并及时送到检测机构,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2.针对抽样进度较慢的情况,后疫情时期市场监管部门应做好相关信息的汇总工作,邀请相关食品方面专家开展会谈并及时更新抽检计划,监管重心应向民众基础性的消费食品迁移,如蔬菜、畜禽肉、水产等食用农产品,大米、小麦粉等粮食加工品以及食用油、调味品等。同时适时适当调整如景区售卖糕点、饮料等消费性食品的抽检力度,适当减少受疫情影响大的如蜂产品的抽检次数。另外,要适当避开大型企业产品的抽检规划,避免同一个产品又被国抽又被省抽又被市县抽,既浪费国家抽检资源又耽误抽检进度。
针对部分生产企业还未复工或者复工后由于订单量减少暂未生产的情况,为了不违背抽样前不提前进行通知的规范要求,抽检机构应积极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复工名录,保持消息的实时更新。采用事先进行生产情况调查的方式,记录下生产企业未来一至二个月可能进行生产的时间段,随机挑选一天进行抽检,可大大降低跑空的概率。
对抽样困难的情况,鼓励厂家和供货商主动送检可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风险。通过检测费减免的方式鼓励超市、农贸市场、源头供货商和社区团购供货商主动送检。如2020年2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内主要检测机构上线了“浙里检”平台,生产厂家和供货商可以通过线上送检的模式安全高效地进行食品检测。疫情期间,通过“浙里检”平台送检的用户不仅可以解决送检难的问题,还能得到检测费减半优惠。此种方式既帮助了食品企业共渡难关,又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此外,还可参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绿色食品线上远程检查工作的通知 (中绿审〔2020〕17号),采用电话、邮件、音视频等线上方式发出指令,企业食品内检员、生产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配合实施,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资料、产品仓储等拍照、视频,形成相关检查记录。食品线上远程检查为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工作措施,仅适用于疫情防控急需使用的產品和因生产季节等因素必须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现场检查的产品。那么后疫情时期,该项措施也未尝不可继续沿用,针对大型企业、生产行为规范的企业、多次检查情况都良好的企业,可以将线下检查工作改为线上远程检查。当然,远程检查不代表免检,远程检查不代表不实地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靠的是生产经营者的自律、靠的是生产经营者的规范,而不是靠检查。
3.针对疫情给跨区域抽检制造了巨大难度的问题,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找到了良好的解决途径,各省在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原有基础上进行灵活配合,采取省内机构暂时代替抽样,借用快递物流运输常温样品、冷藏冷冻样品省际交接的模式进行效率最优化。值得注意的是,进行交接的样品应全程做好监控工作,包括影像记录和温度监控,保证样品的运输条件符合储存要求。
三、结论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和曲折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也是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也给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带来了停滞和彷徨。后疫情时期,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必定会有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但是不管如何改进、如何变化,仍会不忘初心,那就是让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一、疫情对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影响
1.出现抽检盲区和监管漏洞。经过数年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开展,食品抽检监管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一颗青菜,从源头的菜地,到批发市场,再到农贸市场、超市或小蔬菜门店,再到餐饮店炒熟或者直接被消费者买回家,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面临或者即将面临被抽检的可能。然而疫情期间,消费者由线下消费转为线上消费,餐馆堂食转为送至家中饮食。有买菜需求, 各种网上卖菜平台也应运而生并风靡全国,消费者只需要在手机上下单,便有骑手将打包好的菜送至家门口。因网络食品消费具有消息不对称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给个别道德法律意识淡薄的商户提供了寻租空间,一个不知道干不干净的地方、一些来源未知质量未检测的菜、一群没有证件的员工,就可以将看去还不错的食品绕过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餐厅等等能够被监管的环节,直接一步到位送到消费者手中。
2.抽检任务进度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会制定全国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年度计划,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会依据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的抽检年度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其行政区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方案。食品安全抽检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随机抽取或者根据社会聚焦以及投诉等原因抽取样品检验,总之,食品安全抽检只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因为疫情,抽检工作被卡在某一个环节,检测又被挤压在某一个时段,纵使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加班加点周末无休,也赶不上正常的抽检计划进度。
3.食品抽样工作面临巨大考验。食品抽样工作主要在社会人士多、人流量大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开展,抽样人员自身的防疫安全措施需引起重视。部分企业因疫情停工,抽样工作任务也难按要求完成。第三方检测公司以优质的服务将检测业务扩展到市县外乃至省外,但他们在进行食品抽样时也会有不少的棘手的地方。
二、抽检形式改进建议
1.针对疫情期间,线上食品销售比例增加,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约谈辖区的相关网络销售和配送平台负责人,应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实到网络食品监管领域,创新监管模式。面对新的消费行为模式,应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或标准规范市场,如2020年3月15日,浙江省地方标准《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发布,“无接触配送”、“外卖封签”写进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外卖平台。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网络抽检力度。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商家为了降低风险,提高销售量,纷纷加大线上促销力度,不少瑕疵商品也流入到市场。后疫情期间,监管部门要将监管目光聚焦于网络平台,做到线上抽样、线下监管,双管齐下,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市场监管部门亦可将线下的“你点我检”形式暨让消费者随机“点”自己关心的食品,由抽样单位完成抽样流程,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并通过电话、短信、政府官网及时公布告知检测结果的形式,挪用到线上监管工作上来。通过报名形式确定消费者,在执法人员和承检机构专业人士在场的情况下,通过手机下单,然后通过摄录或者拍照的形式记录订单号、骑手的信息以及抽样过程,抽样过程应符合相关程序及管理办法,并及时送到检测机构,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2.针对抽样进度较慢的情况,后疫情时期市场监管部门应做好相关信息的汇总工作,邀请相关食品方面专家开展会谈并及时更新抽检计划,监管重心应向民众基础性的消费食品迁移,如蔬菜、畜禽肉、水产等食用农产品,大米、小麦粉等粮食加工品以及食用油、调味品等。同时适时适当调整如景区售卖糕点、饮料等消费性食品的抽检力度,适当减少受疫情影响大的如蜂产品的抽检次数。另外,要适当避开大型企业产品的抽检规划,避免同一个产品又被国抽又被省抽又被市县抽,既浪费国家抽检资源又耽误抽检进度。
针对部分生产企业还未复工或者复工后由于订单量减少暂未生产的情况,为了不违背抽样前不提前进行通知的规范要求,抽检机构应积极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复工名录,保持消息的实时更新。采用事先进行生产情况调查的方式,记录下生产企业未来一至二个月可能进行生产的时间段,随机挑选一天进行抽检,可大大降低跑空的概率。
对抽样困难的情况,鼓励厂家和供货商主动送检可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风险。通过检测费减免的方式鼓励超市、农贸市场、源头供货商和社区团购供货商主动送检。如2020年2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内主要检测机构上线了“浙里检”平台,生产厂家和供货商可以通过线上送检的模式安全高效地进行食品检测。疫情期间,通过“浙里检”平台送检的用户不仅可以解决送检难的问题,还能得到检测费减半优惠。此种方式既帮助了食品企业共渡难关,又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此外,还可参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绿色食品线上远程检查工作的通知 (中绿审〔2020〕17号),采用电话、邮件、音视频等线上方式发出指令,企业食品内检员、生产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配合实施,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资料、产品仓储等拍照、视频,形成相关检查记录。食品线上远程检查为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工作措施,仅适用于疫情防控急需使用的產品和因生产季节等因素必须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现场检查的产品。那么后疫情时期,该项措施也未尝不可继续沿用,针对大型企业、生产行为规范的企业、多次检查情况都良好的企业,可以将线下检查工作改为线上远程检查。当然,远程检查不代表免检,远程检查不代表不实地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靠的是生产经营者的自律、靠的是生产经营者的规范,而不是靠检查。
3.针对疫情给跨区域抽检制造了巨大难度的问题,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找到了良好的解决途径,各省在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原有基础上进行灵活配合,采取省内机构暂时代替抽样,借用快递物流运输常温样品、冷藏冷冻样品省际交接的模式进行效率最优化。值得注意的是,进行交接的样品应全程做好监控工作,包括影像记录和温度监控,保证样品的运输条件符合储存要求。
三、结论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和曲折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也是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也给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带来了停滞和彷徨。后疫情时期,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必定会有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但是不管如何改进、如何变化,仍会不忘初心,那就是让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