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折射中国就业之痛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的劳动市场上,低薪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不少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的最低工资只有区区数百元,主动权掌握在用人单位的手中,买方市场导致毕业生失去了对工资待遇讨价还价的筹码。
  有观察者断言:“当一个大学生的身价被等同于一个小保姆的时候,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褪去。”
  
   一份调查引发的年度命题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北大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的调查资料显示,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40.9%,1001-2000元的占45.5%,2001-3000元的占9.5%,3000元以上的占4.1%,平均月收入为1550.7元。
  按性别调查,男女起薪分别为1550.5元和1561.1元,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工作单位性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城市集体企业基本一致,分别为1516.7元,1508.1元,1455.6元,1527.0元;三资企业和科研单位略高,分别为2040.0元,1648.7元;乡镇企业略低,为1328.9元。
  从工作类型看,各类行政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比较接近,分别为1524.5元和1594.8元;各类企业管理工作收入最高,为1803.1元;各类服务工作的收入达到1678.1元;技术辅助工作为1419.0元。
  另一份来自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同样为本科学历,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起薪差别也很大。北京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最高,达到2160.5元;广东其次,为1973.4元;湖南、陕西分别为1665.2元和1520.1元;而山东、广西、云南的高校毕业生起薪分别只有1267.6元,1238.0元及1130.7元。
  工作之初,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业绩肯定无法立即体现出来,用人单位在没有完全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之前,当然不会开价过高。因此,在提供培训的前提下,用人单位肯定不会给应届毕业生开出高薪。但经过1-3个月的试用期后,其月薪一般能达到1200元。
  2004年大学毕业生是280万,2005年为340万,2006年则达到500万。一年比一年多的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低的起薪,这是否意味着大学生贬值,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这无疑是一个既属于2006年度、同时也属于最近几年,可谓“既新又旧”的命题。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只要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企业绝对不会因为其工资要求高一点而错失一个好的人才。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起薪”里的“起”字才是最重要的。
  不久前,在某大型招聘会上,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表示,以前最看重的是就业薪酬,现在市场薪情不好,只能期望职位有发展前途了;对于月薪的要求,800-1000元的占了80%左右。而也有一小部分证书过硬、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自己找一份高薪资、发展前景好的职业很有信心,给自己的起薪定位为3000-4000元一个月。
  时下,本科毕业生见习期间的最低工资为600元的并不少见。在广州,企业以800元左右的起薪来招聘大学生,已经屡见不鲜。目前在广州人才市场上,尤其是文秘、财会和计算机应用等社会需求量趋于相对过剩的专业,毕业生起薪一般只有1000-1200元左右。
  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江苏省应届大学生月平均薪资水平在1000-2000元,起薪水平比2003年降低了25%-30%。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平均薪资水平都在不断增加。
  南京市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少高校毕业生徘徊在职场,如果接连两三个月找不到工作,他们大都会自降薪水,有些本科毕业生的最低起薪已降到了每月800元左右。
  据相关统计,2004年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1200元,2005年普遍下降了200元,低至1000元,但还没有出现五六百元招聘本科生的现象。另据透露,毕业生工作后,最快的三个月后单位就开始给他们加薪了。
  近几年来,随着人才的急剧增加而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企业的选择面也广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毕业生薪资出现走低的状况,甚至有人惊呼:大学毕业生求职进入低薪时代!
  但也应乐观地看到,大学毕业生薪资保持稳定平和的状态,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和运用更加理性,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也更加合理。
  
  实力作证:高薪属于谁
  
  与前面拿低薪的大学毕业生不同的是,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和著名高校的毕业生的起薪相对于一般专业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而言,则要高出一截。
  生命科学专业毕业的赵煌,总共投出的简历不超过10份。他的简历全部投给了生物制药、生物科技、生物保健等外资或合资的大公司。因为看准了这几类公司是高薪的企业,赵煌给这10家企业投出了精心编制的简历。
  赵煌说:“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想一次性到位。我想找一份真正适合自身发展并且感兴趣的工作,不是特别喜欢的行业或者企业都没有去尝试。”
  他之所以能够顺利应聘成为高薪一族,与他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所练就的出色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不开。同时,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求职简历的个人特色就是自己用小楷字体手写的,有着无穷的说服力,给公司人事部门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在面试中凭借出色的综合能力一锤定音,试用期公司就给出月薪3000元。
  林茂是某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毕业生,大四开始他就在外贸公司实习。2006年7月,在很多应届大学生为找工作忧虑、奔波的时候,表现优秀的林茂顺利留在了外贸。林茂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对工作环境和工资都比较满意,“虽然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但明年我的工资有望提升20%”。
  德语专业的林茂之所以能够拿得高薪,与目前国内外贸行业特别缺乏小语种人才是分不开的。“相对于大量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德语是我的一大资本,并且,我的英文也没问题,所以我敢向招聘单位喊出高价。录用与否,相信他们心里也会核算一个简单的成本:是录用一个单是某种外语好的人才合算,还是录用一个英文、德文都好的人才合算?”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薪资高低和发展空间大小上,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有时候,公司给你提供一份不错的薪资,结果你却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而有时候,公司只给你提供一份低薪资,却给你提供培训机会,给你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让你经受磨砺。”
  因此,是选择一份薪资较高而看不到前途的工作岗位,还是选择一份工资暂时较低而发展前途可观的工作岗位,让众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艰难地抉择着。因为一方面是物质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又是对能力的锻炼和长远人生路的经验积累。
  湖南某高校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何康,最初与公司签约的起薪是每月800元,当一名普通的业务员,而且出差外地只报销50%的差旅费。3个月的试用期下来,别说公司给的工资花得一分不剩,连自己原有的一点积蓄都花得精光。同来的好几个同学都打了退堂鼓,一个个先后离开了公司,而他坚持了下来。
  3个月后,何康的工资直线飙升,底薪从800元上升到2500元,当上了三个地区的营销代理,每个月的提成达到5000元以上,成了一名潇洒的真正白领。
  像何康这样,冲着发展前景而接受低起薪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这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了高回报;而一部分毕业生一味地追求工资待遇,反而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毕业生应理智地对待工资与待遇,看就业比起薪更重要;相信等自己有了本钱之后,才有追求工资待遇的更多筹码。
  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而薪资有所降低时,大学毕业生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正视自己的优势,如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转型快、适应性强、精力充沛、能够快速融入企业等特点,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对于自己的缺点也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社会实践有所欠缺、眼高手低等。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要为薪资多少所左右,而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一些,脚踏实地做好眼前工作,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向高薪阶层迈进,拿到手的实际收入才不会让自己失望。
  
  谁在主宰薪资
  
  一项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工部主任李家华教授主持、面向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2005年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期望值在800-1500元的占28.6%;1500-2500元的占41.5%;2500-3500元的占21%。大学生对薪资期望值有所下降,变得更加务实。
  但是,大学生该不该设定身价的“底线”?究竟是什么因素左右着大学毕业生的身价?是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的宏观调控,还是大学毕业生毕业高校的名气、所学专业的热门与否?是自身能力的高低、综合素质,还是能够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和价值?
  在这个问题上,李家华教授的看法是,毕业生的薪资状况取决于两个因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
  李家华教授认为,2005年国家机关、大公司、外企的薪资基本保持上一年同期的水平,但是因为物价变化和补贴提高,薪资水平略有提高;而民营、私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因为这部分企业效益没有大幅度提高,可能会在进人时压低毕业生薪资,二是高学历学生增多,用人单位选择余地加大,高学历学生工资没有上来,直接影响本科生的薪资价格。
  此外,在一些专家的心目中,影响薪资高低的因素依次是企业的效益、学校的品牌、专业及自身能力。
  对于同样的问题,企业则表示,毕业生的起薪高低与名校、非名校关系不大。不少企业在大学生试用期间,将学历作为主要的参考,转正以后的工资待遇则另有一套标准。
  中国数码高银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毛德萍介绍说,目前外资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在3000-5000元,而普通机关不超过2000元;同样都是紧缺的IT业研发人才,在外企和民企待遇也不同;同一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和推销自己的能力不同,身价迥然有异。因此,大学生的身价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类型、所在产业及大学生自身对社会的认知度。
  TOM.COM人力资源总监苏英琦则认为,企业用人都会参考市场价格,进入同一企业的毕业生起薪不会特别悬殊,但紧缺的技术类毕业生薪水肯定高于行政类。
  就大学毕业生本身而言,对自己能够获得薪资的准确评估也起着很大作用。一个有一定工作经验、具有良好口头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比其他求职者拥有更多取胜的砝码,而且薪资也将达到一定的高度。
  同时,就业指导专家也提醒大学生,一味降低薪资要求并不是务实的表现;过分自贬身份,会给企业留下不自信的印象,甚至会被一些存心用廉价工的企业所利用。同时,在学习期间相对充分的社会实践经验将会成为求职时一个很重要的砝码。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在宏观上供大于求,求职渐成难题,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中国人才热线专家指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起点薪资也基本保持稳定。与一些企业给应届毕业生开出的800元起薪相比,一般企业给应届本科生的起薪仍然将在1500-2000元的范围之间。而加薪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之后,且幅度较小。
  但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化企业对高端应届毕业生的起点薪资不降反升。一些大企业通过层层筛选录用的管理培训生,月薪可达到5000-6000元。
  职场专家分析了职场的四大走向:制造业人才需求增加,外语人才仍将吃香,复合型高端人才持续走旺,IT业依然看好。
  具体而言,制造业集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仍然急需灰领人才(通信设备制造、芯片制造、电真空制造、智能楼宇布线、无线电整机装配调试和电子设备维修等)和高级蓝领(机械设计与模具、数控操作等),预计这类人才在很长时间内都会非常吃香。
  伴随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通晓外语并熟练掌握一种技能的人才仍然很吃香。目前可以预测的是,随着WTO进程的加快,出版、广告、医药等行业受到国外企业的冲击,这类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无疑将受宠。
  此外,无论是哪行哪业,当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加大。什么是复合型人才?中国人才热线职场专家认为,是指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的人才。比如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之中,那么,通晓金融、IT两大领域的金融业人才就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十分抢手。
  的确,与其斤斤计较刚毕业时所拿薪资的多少,还不如在校期间多掌握一些实践操作知识,多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从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综合素质着手,增加自己的筹码,为自己走向社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花巨资建大剧院,究竟是一场“文化盛宴”还是“文化灾难”?这是摆在众多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投入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但不可否认,某些地方政府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一些“误区”。  豪华怪异的剧院“建设风潮”,便是一种最典型“误读”。    “文
Everyone will meet with difficulties all through his life. But he should have full confidence in himself if he wants to make a success. There is a typical fig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