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聊斋志异》作为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中华典籍,其英译研究一直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描述并梳理了《聊斋志异》国内、国外英译研究历史,分析研究动态后发现国内研究以英译史综述为主,理论视角较单一,而国外虽英译史悠久,却鲜有英译研究,且研究方法以内省式和诱导式为主.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语料库范式下的译者文体研究、青少年读者群的推广以及基于读者接受度的翻译质量提升等后续研究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机 构】
: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作为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中华典籍,其英译研究一直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描述并梳理了《聊斋志异》国内、国外英译研究历史,分析研究动态后发现国内研究以英译史综述为主,理论视角较单一,而国外虽英译史悠久,却鲜有英译研究,且研究方法以内省式和诱导式为主.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语料库范式下的译者文体研究、青少年读者群的推广以及基于读者接受度的翻译质量提升等后续研究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与专业课程教育互为补充的理念,在近年来开始被用于不同专业课的“融合式”教学中.而在新文科课程重组理念指导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更应该从多元化、多维度角度着手,与学科关联性知识、文化素养等内容进行结合,对学生展开商务英语文化、社会英语应用交际的通识教育,深化学生的英语专业理论认知、实践应用技能,提升其参与商贸交际市场就业的竞争力.
福克纳的最后一部小说《掠夺者》不仅蕴含成长主题,充满怀旧色彩,更具有对黑人生存策略的思考.但不同于前期作品中黑人的竭力抗争,《掠夺者》中的黑人耐德通过高超的变形能力,较为平和地建构出自身的生存空间.这种平和的生存策略主要体现在耐德发挥人物性格、社会因素、种族关系三方面的双重性,在特定的南方传统和社会背景之下根据形势塑造相应的自我形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研究语言的实际使用,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极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进行语篇分析,发现语篇中物质、关系和言语三大主要过程以及环境成分在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征、表达作者态度、揭示主题意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英文网站的建设对于向海外传播校园文化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网站上的内容翻译成英文则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基于黄忠廉的变译理论,对上海理工大学的网站新闻翻译进行研究.新闻翻译属于编译,通过运用编译的两种方法——摘取,理顺来分析其在新闻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发现编译对新闻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对日后高校新闻网站翻译带来启发.
《捉妖记》是一部中美票房差异极大的喜剧,在国内豪取近24亿元票房,但在北美却一败涂地.该文对其原因进行案例研究,邀请中美两名受试者观看《捉妖记》,并且全程录制下两者在观看中的反应.结果显示有两种发笑的情况.1)中国人B发笑,美国人A没有(有22处).2)中国人B和美国人A一起发笑(有16处).没有出现美国人A发笑而中国人B不笑的情况.然后该文用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的一般理论,从语言、叙述策略、对象、情境、逻辑机制、脚本对立这六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幽默,找出中美观众对幽默认知的异同及其背后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晚年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品,含有深远寓意.从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以蒂龙的整个家庭为研究对象,进而找出造成家庭悲剧的深层原因.对剧中四个主要人物的研究表明,蒂龙一家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较大,因此自我分化水平较低,由其所引发的慢性焦虑在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于彼此,从而发展为挥之不去的个人生存困境.
作为清代著名诗人的纳兰性德,其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就是其中之一.众多学者利用动态对等理论去研究众多作品,该文拟用此理论去研究英译本中的典故,去探讨理论用于诗词的绝妙之处.
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是当前商务英语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教材为例,探索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商务思政内容,探索篇章中的价值导向,设计合理的思政教学方法和活动,如教师可采用混合式教学、任务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法、以赛促学等方法和手段.
我国“一带一路”目标的提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英语课程由于“交叉型”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与难点.例如: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时效性与实践性要求较高.而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达到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与设置要求.多模态教学模式即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与应用,能较好地结合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有效地支持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实施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经济时代发展并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多义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字“青”在不同场景中呈现多样的含义.本文着重分析中文小说《边城》中“青”字的不同蕴含,以金介甫和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两个译本为参照,探讨汉语多义词的英译策略.研究表明,在源语含义确定的情况下,“青”在不同译本中的英文对等翻译相对直观和统一;当中文含义模糊时,英译分歧出现,这种差异以译本形式体现了语言内涵的发展变化.对源语以及源语文化理解深刻才能准确把握翻译策略和词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