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境;文本;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097—01
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的人文性与情感性,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于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情感不仅能使人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认识和体会这种情感的起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尤为重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并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理想追求。
一、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
1.创设恰当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相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图片等形象化的东西,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尽量采用幻灯片、插图、环境布置等,为小学生创作特定的环境,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爱好,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在教《瀑布》一文时,由于西北偏远乡村的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瀑布,对瀑布这种自然现象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瀑布的实景,学生通过这种逼真的画面会一下子明白瀑布是什么,同时也能感受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水以瀑布的形式存在于大自然时是这般的气势雄浑,让人叹为观止。
2.通过对文本自身的挖掘,体味作品的情感。由于传统教学偏重于对小学生的字词教学,所以在文本情感的深层次挖掘上就只能依赖教师。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很好地传达文本的情感,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教师要想用课文中的情感感染学生,就必须先走进文本,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用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情感去熟悉、研究课文,细细地体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呼吸,引起情感的共鸣,并把这种情感保留下来,作为情感教育的依托。
其次,教师要时刻留心,处处用心。有些素材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很好地抓住这些素材,就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歌声》一文时,笔者担心学生无法理解“小姑娘的歌声给面临生死攸关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勇气与力量”。恰逢此时,笔者看到操场上有两个班级的学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就在两队队员僵持的一刻,处于劣势的一队居然集体唱起了国歌,笔者及时召唤学生一起看拔河比赛,奇迹出现了,本来即将输的那队居然赢了。笔者通过这个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本情感的知识。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在笔者看来,语文课的意义绝不是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精神的文章;通过一个个汇集着祖先智慧、历史和文化,代表民族创造精神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这才是语文课的真实意义所在,才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其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小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感悟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使学生的情感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097—01
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的人文性与情感性,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于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情感不仅能使人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认识和体会这种情感的起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尤为重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并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理想追求。
一、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
1.创设恰当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相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图片等形象化的东西,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尽量采用幻灯片、插图、环境布置等,为小学生创作特定的环境,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爱好,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在教《瀑布》一文时,由于西北偏远乡村的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瀑布,对瀑布这种自然现象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瀑布的实景,学生通过这种逼真的画面会一下子明白瀑布是什么,同时也能感受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水以瀑布的形式存在于大自然时是这般的气势雄浑,让人叹为观止。
2.通过对文本自身的挖掘,体味作品的情感。由于传统教学偏重于对小学生的字词教学,所以在文本情感的深层次挖掘上就只能依赖教师。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很好地传达文本的情感,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教师要想用课文中的情感感染学生,就必须先走进文本,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用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情感去熟悉、研究课文,细细地体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呼吸,引起情感的共鸣,并把这种情感保留下来,作为情感教育的依托。
其次,教师要时刻留心,处处用心。有些素材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很好地抓住这些素材,就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歌声》一文时,笔者担心学生无法理解“小姑娘的歌声给面临生死攸关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勇气与力量”。恰逢此时,笔者看到操场上有两个班级的学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就在两队队员僵持的一刻,处于劣势的一队居然集体唱起了国歌,笔者及时召唤学生一起看拔河比赛,奇迹出现了,本来即将输的那队居然赢了。笔者通过这个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本情感的知识。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在笔者看来,语文课的意义绝不是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精神的文章;通过一个个汇集着祖先智慧、历史和文化,代表民族创造精神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这才是语文课的真实意义所在,才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其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小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感悟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使学生的情感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