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然而,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在教学实践中处境尴尬。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课题就摆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面前。
一、充分利用教材引言部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参与到地理教学中。
地理教材中的引言有的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有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基础上提出,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关系密切,是教材的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以改进教材的组织与呈现形式,在概括包容新材料的水平上要高于新材料,但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它是新旧知识的桥梁,已被大量研究证明: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开头部分提出了:你会收听天气预报吗,气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世界不同的地区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要保护大气的环境等四个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既可以让学生对本章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教材的引言部分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再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等附加问题,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本中的附加问题,目的是从外部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问题出现在课文之前,则会影响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更加注意问题中所提到的信息。这是对知觉的一种顺向影响。如果问题出现在课文之后,学生就会回过头重新注意知觉问题中提到信息。这是一种逆向影响,它影响学生对问题中所提到的信息的注意量。课本几乎每节都有紧扣教材的附加问题,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指明要求掌握的重点,又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活动中以列表的形式要求学生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与寒带的气候类型与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从而既为学生提出了要求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重新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又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掌握。活动以多种形式得以展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三、充分“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在地理教材中有“阅读材料”内容,它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说明,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在处理“阅读材料”内容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材料所给出的知识点,再让学生以个人朗读、分组朗读与集体朗读方法或者先让学生学习再请其他学生总结等方法把“读一读”内容学习好。本节的阅读材料是《水稻种植与气候》与《气候变暖》,其不但补充了教学内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充分地利用各种地图,给学生以直观感觉,发挥地理教学的特色。
充分、经常地利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独具的风格,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手段。实践证明,地图运用的成效,是衡量地理教学的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之一。恰当地利用各种地图,是区分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标志。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符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地理概念与地理观点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分析与综合,从教学地图上可以获得科学的地理知识。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运用好地理教学用图,便成为能否教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教师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填绘地图、判读地图、缩放地图的能力,以及能利用地图解答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巩固地理知识,否则学生获得的可能就不是真正的地理知识。例如学生能背诵世界的十一种气候类型但是却不知道它们在地图上的正确位置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地图的功能、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地图集、插图与暗射地图和地球仪。教学挂图在教师讲课时用。黑板略图是一种必要的辅助工具,主要是为了弥补地图的不足和简化各种原因。地图集课本后附图、散在课本中的插图、供作业用的暗射地图等为一体,都是小幅地图,适于近看。而地球仪则是一种特殊的地图。这些地图相互配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学地图体系,根据各自的职能,从不同的侧面发挥作用,共同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提问式、自学提示法、讲述法、探究式学习法、读图法等,灵活地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提倡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角色扮演与分组学习得以推广,例如在《世界的人种》这一节,教师可把全班分为三小组,分别让三小组代表白种人、黑种人与黄种人,从人种的外部特征、有哪些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布地区介绍本人种。通过多种方法,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教材引言部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参与到地理教学中。
地理教材中的引言有的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有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基础上提出,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关系密切,是教材的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以改进教材的组织与呈现形式,在概括包容新材料的水平上要高于新材料,但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它是新旧知识的桥梁,已被大量研究证明: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开头部分提出了:你会收听天气预报吗,气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世界不同的地区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要保护大气的环境等四个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既可以让学生对本章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教材的引言部分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再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等附加问题,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本中的附加问题,目的是从外部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问题出现在课文之前,则会影响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更加注意问题中所提到的信息。这是对知觉的一种顺向影响。如果问题出现在课文之后,学生就会回过头重新注意知觉问题中提到信息。这是一种逆向影响,它影响学生对问题中所提到的信息的注意量。课本几乎每节都有紧扣教材的附加问题,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指明要求掌握的重点,又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活动中以列表的形式要求学生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与寒带的气候类型与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从而既为学生提出了要求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重新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又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掌握。活动以多种形式得以展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三、充分“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在地理教材中有“阅读材料”内容,它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说明,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在处理“阅读材料”内容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材料所给出的知识点,再让学生以个人朗读、分组朗读与集体朗读方法或者先让学生学习再请其他学生总结等方法把“读一读”内容学习好。本节的阅读材料是《水稻种植与气候》与《气候变暖》,其不但补充了教学内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充分地利用各种地图,给学生以直观感觉,发挥地理教学的特色。
充分、经常地利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独具的风格,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手段。实践证明,地图运用的成效,是衡量地理教学的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之一。恰当地利用各种地图,是区分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标志。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符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地理概念与地理观点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分析与综合,从教学地图上可以获得科学的地理知识。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运用好地理教学用图,便成为能否教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教师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填绘地图、判读地图、缩放地图的能力,以及能利用地图解答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巩固地理知识,否则学生获得的可能就不是真正的地理知识。例如学生能背诵世界的十一种气候类型但是却不知道它们在地图上的正确位置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地图的功能、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地图集、插图与暗射地图和地球仪。教学挂图在教师讲课时用。黑板略图是一种必要的辅助工具,主要是为了弥补地图的不足和简化各种原因。地图集课本后附图、散在课本中的插图、供作业用的暗射地图等为一体,都是小幅地图,适于近看。而地球仪则是一种特殊的地图。这些地图相互配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学地图体系,根据各自的职能,从不同的侧面发挥作用,共同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提问式、自学提示法、讲述法、探究式学习法、读图法等,灵活地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提倡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角色扮演与分组学习得以推广,例如在《世界的人种》这一节,教师可把全班分为三小组,分别让三小组代表白种人、黑种人与黄种人,从人种的外部特征、有哪些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布地区介绍本人种。通过多种方法,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