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空间设计能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事态与精神面貌,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思想。本文就如何合理组织各种空间,使整个设计更趋合理、造型更加美观、居住更加舒适作了论述。 空间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我们在设计中必须透彻理解它,认清建筑设计空间这一主角特征,进升到美学层面把握文化积淀的空间内涵,并充分透析空间与形体的转化关系,以便为建筑设计树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美学;
前言
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建筑设计人员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应在使用方所提供的各种原始资料、具体标准和要求的条件下,在现有国家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条件下,对整个建筑设计进行构思、分析和规划,对建筑中各房间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整个用地环境充分理解。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合理组织、搭配各功能空间,充分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精心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人居住宅,为广大住户营造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1 空间美的作用分析
从建筑学空间环境及美学、美感层次角度剖析了空间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地位,理解和运用好空间必须建立起牢固的空间观,并通过空间和形态的关系、关联和转化置换观点,在建筑学设计中,空间这一概念及应用正日益被人们瞩目,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 空间美是建筑设计中的首选。建筑的形态最主要的是结构、构造和空间的表述。建筑必含有艺术性,建筑联系起社会文明、文化的积淀,然而这些联系和要求需要一个恰当的媒体来承载,于是空间及其广延性、感觉部分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了。①空间是建筑学的最基本、最本质点的着落,以为人们完成建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生活活动场所,而这个场所在建筑中以空间形式来完成的:②空间是美学中自然的人化同构观点的表现,是以感觉和观念相应关系来实现的。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而承载的表现形式中形态是其一小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建筑所塑造的氛围是否唤起人们对传统一些感觉的追忆;是否和沉积的“集体无意识”,而且应是本民族特有的意识发生同构效应。在建筑中这些是靠各种要素构建起的空间来实现的。人们搞建筑设计时,由于社会文明的积淀必然把自然的人化同构美学观点寓于形体之中,形体的要素构建成的空间恰恰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形体由于被寓于所求的“空间”而具有了意义。在建筑设计中不难看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1.2 从美学角度看建筑设计。人们对实际建筑实体要求是很高的,无论是形状还是内部外部环境,无论是居住、外憩、游玩还是近观或远观都要求尽善尽美。但建筑是要受各种条件限定的,很难兼得。形体外表的美是在感官层次上的美(视觉受刺激的结果),而余者大都是心理层次的美(心理联想、想象的结果)。外表美的延续性不长久,而心理层次上的美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和自然的人化同构相呼应,那么这种美观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人们不仅想得到一个美丽的外表形体,而更主要是想得到一个舒适、幽雅、安逸的空间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而建筑形态整体上美的解读是以感观为主加入联想与想象,属于古典艺术范畴。当今,人们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的因素大大增强。人们不但去解读而且还要参与完成艺术美的整个过程。艺术是一块引玉之砖,人成了艺术审美的主角。而在建筑形态设计中,唯有空间能承担起这个角色。故空间环境是上述美学心理层次上的需要,它的完美设计可以达到自然的人化同构的尽善尽美的境界,于是人们在居住、行为、生活中可以得到满足,从中找到的心理感受是达到一种呼之欲出、唤之即来欲罢不止的意境。所以说空间美具有深刻的内涵,是长久的,是人对建筑的主要需求,是建筑形态设计的主角。
1.3 空间与形体的转换关系。建筑的空间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由于建筑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在内部空间中亦主要以人的需要及心理感受为主。故此設计的重点自然而然转移到空间上去了。虽然一再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但并不意味建筑形态不重要,因为审美的操作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生理、知觉、理解、想象、情感等方面内容。建筑大师、建筑师们都一再重申建筑实际中一定要注重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自然、历史和城市文脉、地域、文化积淀等外部空间的限定,所有这些都说明建筑设计不仅要体现建筑与人的关系,而且也要考虑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使建筑设计的范围扩充到自然领域,自然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角,而建筑形态便成为自然环境服务的配角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这样看来建筑设计的空间包含了上述的层面,形态的作用是与周围环境熔融一体,为积淀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共鸣的.建筑形态只是整个空间环境的一个要素,它必须服从整体的理性,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统一、共生的整体。
2 设计中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处理问题分析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要求。
2.1 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2 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愈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m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①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②相对高度指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2.3 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精神感受,如大面积的墙面、天花、地面等一般应选用调和色,但应避免使用纯度高的原色或其它过分鲜艳的单色:局部如踢脚板、护墙、门窗及到室内设施(家具、窗帘、灯具等),则可以选用对比色.这样整个房间的色彩就让人感到舒适、和谐而不单调、枯燥。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筑物的建设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起以人为本、讲求合理空间利用、面向市场的开发观念。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已不满足“住得下”, 要求“住得好”, 不仅产生了提高居住质量的需求, 而且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需求的变化、住房梯级消费的形成与外部竞争的威胁日益临近,使住宅设计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住宅设计必须变革、创新,必须满足不同的消费层次, 才能使开发商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美学;
前言
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建筑设计人员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应在使用方所提供的各种原始资料、具体标准和要求的条件下,在现有国家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条件下,对整个建筑设计进行构思、分析和规划,对建筑中各房间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整个用地环境充分理解。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合理组织、搭配各功能空间,充分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精心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人居住宅,为广大住户营造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1 空间美的作用分析
从建筑学空间环境及美学、美感层次角度剖析了空间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地位,理解和运用好空间必须建立起牢固的空间观,并通过空间和形态的关系、关联和转化置换观点,在建筑学设计中,空间这一概念及应用正日益被人们瞩目,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 空间美是建筑设计中的首选。建筑的形态最主要的是结构、构造和空间的表述。建筑必含有艺术性,建筑联系起社会文明、文化的积淀,然而这些联系和要求需要一个恰当的媒体来承载,于是空间及其广延性、感觉部分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了。①空间是建筑学的最基本、最本质点的着落,以为人们完成建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生活活动场所,而这个场所在建筑中以空间形式来完成的:②空间是美学中自然的人化同构观点的表现,是以感觉和观念相应关系来实现的。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而承载的表现形式中形态是其一小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建筑所塑造的氛围是否唤起人们对传统一些感觉的追忆;是否和沉积的“集体无意识”,而且应是本民族特有的意识发生同构效应。在建筑中这些是靠各种要素构建起的空间来实现的。人们搞建筑设计时,由于社会文明的积淀必然把自然的人化同构美学观点寓于形体之中,形体的要素构建成的空间恰恰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形体由于被寓于所求的“空间”而具有了意义。在建筑设计中不难看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1.2 从美学角度看建筑设计。人们对实际建筑实体要求是很高的,无论是形状还是内部外部环境,无论是居住、外憩、游玩还是近观或远观都要求尽善尽美。但建筑是要受各种条件限定的,很难兼得。形体外表的美是在感官层次上的美(视觉受刺激的结果),而余者大都是心理层次的美(心理联想、想象的结果)。外表美的延续性不长久,而心理层次上的美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和自然的人化同构相呼应,那么这种美观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人们不仅想得到一个美丽的外表形体,而更主要是想得到一个舒适、幽雅、安逸的空间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而建筑形态整体上美的解读是以感观为主加入联想与想象,属于古典艺术范畴。当今,人们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的因素大大增强。人们不但去解读而且还要参与完成艺术美的整个过程。艺术是一块引玉之砖,人成了艺术审美的主角。而在建筑形态设计中,唯有空间能承担起这个角色。故空间环境是上述美学心理层次上的需要,它的完美设计可以达到自然的人化同构的尽善尽美的境界,于是人们在居住、行为、生活中可以得到满足,从中找到的心理感受是达到一种呼之欲出、唤之即来欲罢不止的意境。所以说空间美具有深刻的内涵,是长久的,是人对建筑的主要需求,是建筑形态设计的主角。
1.3 空间与形体的转换关系。建筑的空间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由于建筑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在内部空间中亦主要以人的需要及心理感受为主。故此設计的重点自然而然转移到空间上去了。虽然一再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但并不意味建筑形态不重要,因为审美的操作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生理、知觉、理解、想象、情感等方面内容。建筑大师、建筑师们都一再重申建筑实际中一定要注重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自然、历史和城市文脉、地域、文化积淀等外部空间的限定,所有这些都说明建筑设计不仅要体现建筑与人的关系,而且也要考虑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使建筑设计的范围扩充到自然领域,自然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角,而建筑形态便成为自然环境服务的配角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这样看来建筑设计的空间包含了上述的层面,形态的作用是与周围环境熔融一体,为积淀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共鸣的.建筑形态只是整个空间环境的一个要素,它必须服从整体的理性,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统一、共生的整体。
2 设计中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处理问题分析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要求。
2.1 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2 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愈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m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①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②相对高度指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2.3 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精神感受,如大面积的墙面、天花、地面等一般应选用调和色,但应避免使用纯度高的原色或其它过分鲜艳的单色:局部如踢脚板、护墙、门窗及到室内设施(家具、窗帘、灯具等),则可以选用对比色.这样整个房间的色彩就让人感到舒适、和谐而不单调、枯燥。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筑物的建设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起以人为本、讲求合理空间利用、面向市场的开发观念。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已不满足“住得下”, 要求“住得好”, 不仅产生了提高居住质量的需求, 而且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需求的变化、住房梯级消费的形成与外部竞争的威胁日益临近,使住宅设计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住宅设计必须变革、创新,必须满足不同的消费层次, 才能使开发商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