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其实就是一种探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就是通过字面的解读,了解文字负载的内容,然后通过内容的了解,窥探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和规律,明白自己以后该怎样做事做人,该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表达。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妙笔生花”呢?
1 寻求文本中心动的一霎那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先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那份别样的爱,再让学生评价母亲的教子方式,而后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则动情道:“同学们,我们也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下,但我们却很少对母亲表达我们对她们的那份爱,甚至母亲为我们所做的我们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相信我们一定大有所悟,请你也拿起手中的笔捕捉生活中母爱闪光的瞬间,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来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爱。”这时,同学们的心都被感动了,他们或伏案疾笔或凝神沉思。此时,他们感受的练笔已不是一种外在强加的负担,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心灵的自然“生成”。如上朱自清的《背影》时,就让学生反复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恋,对父亲的举动的独到感受,正因为如此,他才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佳作来。同时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父母或爹奶的手、脚,或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然后写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
2 采摘文本中的字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们学语文,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学生在习作时要学会活用学过的词语,老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再说词语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父亲鼓励儿子下山的精彩片断进行感情朗读,并反复体味之后,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你在碰到困难时,你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及你读了此文之后的感悟。文本的感染,唤起学生生活的体验,他们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情绪高涨,体会深切,个个奋笔疾书……
3、捕捉文本中的兴奋点
写作的兴趣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重点。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唤醒学生对随文练笔的期待,使学生产生真心想动笔的念头,通过积极培养学生写话兴趣和良好的写话习惯,让他们真正实现自由表达与意表达。《斑羚飞渡》是一篇极其悲壮感人的散文。我在备课中反复诵读此文,每次都被斑羚种群那种最本质、最原始、最淳朴的自救自生精神感动得潸然泪下。镰刀头羊、老斑羚那种为了种群的生存,毫不畏惧、甘愿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较圆满地欣赏了《斑羚飞渡》一文的精妙之后,我尝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我给学生布置了书面作业,要求融入角色,以“这是一群——的斑羚”为题,想象斑羚在面临绝境时的对话,这时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一改往日作文的头痛惆怅,写起来神采飞扬,妙笔生花。由此看来,学生经过与角色的内在交流后,所产生的丰富联想和心灵震撼,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表现,是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说教所不及。
3 品悟文本中的空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我国写意画有一种技巧,意为“着黑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这一技法不妨适用我们的阅读教学,亦当异曲同工,在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艺术,在“空白处”品悟语言的魅力,事物的千变万化,布局的巧妙,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空白处”进行想象,让他们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去填补文本的空白。在《孔乙己》这一课,结尾写道:孔乙己好象确乎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课文并没有做明确的回答,这时可以请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猜测假如孔乙己还活着,他的生活现状。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凭借着教材的丰富资源,我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活动里,时时处处操练文笔,让学生在练笔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1 寻求文本中心动的一霎那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先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那份别样的爱,再让学生评价母亲的教子方式,而后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则动情道:“同学们,我们也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下,但我们却很少对母亲表达我们对她们的那份爱,甚至母亲为我们所做的我们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相信我们一定大有所悟,请你也拿起手中的笔捕捉生活中母爱闪光的瞬间,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来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爱。”这时,同学们的心都被感动了,他们或伏案疾笔或凝神沉思。此时,他们感受的练笔已不是一种外在强加的负担,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心灵的自然“生成”。如上朱自清的《背影》时,就让学生反复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恋,对父亲的举动的独到感受,正因为如此,他才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佳作来。同时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父母或爹奶的手、脚,或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然后写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
2 采摘文本中的字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们学语文,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学生在习作时要学会活用学过的词语,老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再说词语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父亲鼓励儿子下山的精彩片断进行感情朗读,并反复体味之后,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你在碰到困难时,你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及你读了此文之后的感悟。文本的感染,唤起学生生活的体验,他们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情绪高涨,体会深切,个个奋笔疾书……
3、捕捉文本中的兴奋点
写作的兴趣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重点。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唤醒学生对随文练笔的期待,使学生产生真心想动笔的念头,通过积极培养学生写话兴趣和良好的写话习惯,让他们真正实现自由表达与意表达。《斑羚飞渡》是一篇极其悲壮感人的散文。我在备课中反复诵读此文,每次都被斑羚种群那种最本质、最原始、最淳朴的自救自生精神感动得潸然泪下。镰刀头羊、老斑羚那种为了种群的生存,毫不畏惧、甘愿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较圆满地欣赏了《斑羚飞渡》一文的精妙之后,我尝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我给学生布置了书面作业,要求融入角色,以“这是一群——的斑羚”为题,想象斑羚在面临绝境时的对话,这时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一改往日作文的头痛惆怅,写起来神采飞扬,妙笔生花。由此看来,学生经过与角色的内在交流后,所产生的丰富联想和心灵震撼,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表现,是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说教所不及。
3 品悟文本中的空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我国写意画有一种技巧,意为“着黑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这一技法不妨适用我们的阅读教学,亦当异曲同工,在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艺术,在“空白处”品悟语言的魅力,事物的千变万化,布局的巧妙,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空白处”进行想象,让他们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去填补文本的空白。在《孔乙己》这一课,结尾写道:孔乙己好象确乎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课文并没有做明确的回答,这时可以请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猜测假如孔乙己还活着,他的生活现状。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凭借着教材的丰富资源,我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活动里,时时处处操练文笔,让学生在练笔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习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