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肥料中常用的有氮、磷、钾“三要素”,另外还有各种微(中)量元素如硼、钼、硅、硫、氯等,这些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都具有各自的“脾气”,作物对它们也十分挑剔。因此,各种肥料的施用只有因土壤、因作物制宜,扬长避短,科学利用,才能相得益彰。各显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三要素”(氮、磷、钾)
氮是肥料中的“老大”,适用范围最广,施用量最大,因此产生的效果也最大。然而,利用率也往往最低。生产中为减少氮素化肥的流失,应注意其施用技巧,如水稻宜选用铵态氮化肥,尤以氯化铵、尿素效果较好。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以施用铵态氮化肥(如碳铵、硫铵、氯铵、尿素)或硝态氮化肥(如硝酸铵)为佳。马铃薯、甘薯宜用铵态氮化肥。不同作物对氮素的要求不同,叶菜类、茶叶等以绿叶为收获目的的作物需较多的氮肥,而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只需在生育初期,根瘤尚未起作用时,施用少量氮肥。夏季高温多雨、施用铵态氮肥可减少流失。在盐碱土地区,不宜施用含氯离子较多的氯化铵。以免增加土壤盐分。
磷的有效利用率也很低,往往仅为25%,其原因一方面是它们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另一方面是施用不当,如过量施用和不根据作物需要量施用。豆科作物(大豆、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纤维作物、薯类作物(马铃薯、甘薯)以及瓜类、果树是“喜磷”作物,需磷较多,增施磷肥效果好。当季作物也只能吸收利用施入磷肥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遗留在土壤中,供下茬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在磷肥用量较多的地块,无需年年施磷,更不必季季施磷,以免造成浪费。
钾被称为作物生长的“品质元素”。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质量的O,2%,4,1%,仅次于氮。一般而言,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农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甘薯、甜菜、西瓜、果树等需钾量均较大,故称“喜钾”作物。但这些喜钾作物都具“忌氯”的特性,如果把氯化钾施到这些喜钾忌氯作物上,不但影响钾的有效性,而且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氯化钾也不宜在盐碱地上长期施用。在非忌氯作物上可作基肥、追肥,但不宜作种肥。而硫酸钾适用于各种土壤、作物,可用作基肥、种肥、追肥和叶面肥。
2 微、中量元素(硼、钼、硅、硫、氯)
油菜及棉花、花生、果树等属于喜硼作物,对硼元素十分敏感,缺硼将会导致“花而不实”。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钼肥适用于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和花椰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在这些作物上施用钼肥,能有效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硅被称为水稻的“第4大营养元素”,施用硅肥不仅可改善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生物学性状,而且施用硅肥还可促进水稻茎秆粗壮,谷黄粒重,增强抗旱、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水稻后期对氮的利用率,加速氮的运输积累,促进水稻提早成熟。特别是施在新改水田以及酸性土壤上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在施基肥时,利用含钙镁的硅酸盐作硅肥与其他肥料混匀施入。
马铃薯、大豆、花生、油菜等是“喜硫”作物,使用“普钙”(钙镁磷肥)的效果好于“重钙”(重过磷酸钙),因为“普钙”含硫酸钙,而“重钙”不含硫酸钙。“重钙”用于喜硫作物达不到施硫的效果。
氯化铵含氯高达61%,不能在“忌氯”作物(如烟叶、薯类、甘蔗、甜菜、瓜果、茶、柑橘、葡萄等)上使用,但因氯能增加纤维的韧性及拉力,适用于棉、麻等作物。
蔬菜用钾肥首选有机肥
有机肥是钾的重要来源,所以蔬菜选用钾肥的首要原则就是施用有机肥。蔬菜合理施用钾肥,能健壮植株,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病、抗冻害能力。那么,蔬菜应当如何施用钾肥,一般需要施多少呢?
1 蔬菜为什么要施用钾肥?与其他作物相比有何不同特点?
蔬菜合理施用钾肥能健壮植株,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病、抗冻害能力。与大田作物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蔬菜产量高需钾量大,钾肥施用量往往是大田作物的1~2倍,甚至更高:大田作物钾肥主要作基肥,而蔬菜除作基肥外,追肥也要施用,其中茄果类蔬菜钾的追肥量比基肥量还要高:大棚蔬菜生育期较长,水生蔬菜根系吸收能力退化。其氮钾肥要少量多次施用。例如。大棚茄果类蔬菜和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氮钾肥常常需要追施4~7次。
2 种菜怎样选用钾肥?可否施用氯化钾?
有机肥是钾的重要来源,所以蔬菜选用钾肥的首要原则就是施用有机肥。钾化肥主是氯化钾和硫酸钾,究竟选用哪种好可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雨水和灌水条件。在多雨或排水通畅的地区,即使对氯较敏感的作物也可以适当施一些氯化钾。而对干旱少雨或排水不畅的地区。即使较耐氯的作物也不宜施用含氯化肥。二是作物的耐氯能力。耐氯力是指作物忍受根系施氯而不发生毒害的能力。对耐氯力弱的马铃薯、莴笋、苋莱、西瓜等,要少施或不施氯化钾。三是土壤盐碱化。盐碱土地区蔬菜和盐化较重的大棚蔬菜不宜施用氯化钾,施了会加重盐碱危害。四是特殊要求。喜硫葱、蒜类和某些有特定要求的商品蔬菜应该施用硫酸钾,不施或少施氯化钾。
3 蔬菜怎样选用含钾复合肥?硫基的好,还是氯基的好?
以茄果和瓜果类蔬菜复合肥为例,基肥主要选用通用型,追肥主要选用高氮钾型。至于硫基的和氯基的哪个好,主要看降水、灌水条件和作物耐氯能力,对露地蔬菜,特别是在雨水充足或有灌水和排水条件时应该首选氯化钾。
4 蔬菜一般需要施多少钾肥?该怎样施用?
具体要看是哪种蔬菜。是大棚蔬菜还是露地蔬菜。一般而言,对露地蔬菜,基肥667m2常用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氯化钾或硫酸钾10~15kg,或有机肥配施通用型复合肥35~50kg。追肥667m2常用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0-15kg,或高氮钾型复合肥15~25kg。以产品形成始期(如大白菜开始包心,萝卜开始“露肩”,葱蒜根茎开始膨大,茄果类、瓜类初果坐住等)为主,分2~4次施人。对大棚蔬菜。667m2施腐熟有机肥5000-7000kg,硫酸钾10-15kg,或有机肥配施硫基通用型复合肥40~50kg。其中茄果、瓜果类,追肥与氮肥一起,分4~7次施用,每次667mz施硫酸钾8-12kg,或高氮钾型复合肥15~25kg。
5 莲藕、茭白如何追肥?
以莲藕为例,我国大陆的传统做法是:在立叶始期(田有3~5片叶)667m2施高氮钾型复合肥20-30kg,坐藕始期(满田立叶时)667m2施高氮钾型复合肥15~25kg。而台湾的经验。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栽植后每10~15d(天)追施1次氮、钾肥。共追肥7次,每次施肥量占总量的10%-15%;磷肥在基肥、追肥中各施1次。用量各约50%。其中采莲子兼采藕粉的施肥量显著高于只采鲜藕的。此外,台湾对荸荠、茭白等水生蔬菜也都是这样做的。这种多次追施氮钾肥料的方法符 合水生蔬菜的营养规律,有利于作物优质高产。
冬季保存剩余农药“十防止”
进入冬季,许多农户都有剩余农药,若保管不好,就会变质失效或造成来年误用。因此,冬季存放农药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要防止分解。存放农药的地方应阴凉、干燥、通风,温度不应超过25℃,更要注意远离火源,以防药剂高温分解。
二 要防止挥发。由于大多数农药具有挥发性,贮存农药要注意施行密封措施。避免挥发降低药效,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三 要防止误用。农药要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做好标记,瓶装农药破裂,要换好包装,贴上标签,以防误用。
四 要防止失效。粉剂农药要放在干燥处,以防受潮结块而失效。
五 要防止中毒。农药不能与粮油、豆类、种子、蔬菜、食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同室存放,特别注意不要放在小孩可接触的地方。
六 要防止变质。农药要分类贮存。按化学成分,农药可分为酸性、碱性、中性3大类。这3类农药要分别存放,距离不要太近,防止农药变质;也不能和碱性物质、碳铵、硝酸铵等同时存放在一起。
七 要防止火灾。不要把农药和易燃易爆物放在一起,如烟熏剂、汽油等,防止引起火灾。
八 要防止冻结。低温要注意防冻,温度保持在1℃以上。防冻的常用办法是用碎柴草、糠壳或不用的棉被覆盖保温。
九 要防止污染环境。对已失效或剩余的少量农药不可在田间地头随地乱倒,更不能倒入池塘、小溪、河流或水井,应采取深埋处理,避免污染环境。也不能随意加大浓度后使用。
十 要防止日晒。用棕色瓶子装着的农药一般需要避光保存。需避光保存的农药,若长期见光暴晒。就会引起农药分解变质和失效。例如乳剂农药经日晒后。乳化性能变差,药效降低。所以在保管时必须避免日晒。
冬季农作物施药四注意
选择晴天高温时段用药 因为在冬季温度高时,害虫取食量与呼吸强度大于阴冷天气,药液喷洒到虫体上,被带到体内的药物也多,有利于发挥毒杀作用。
适当增加药量害虫的农药致死量不是恒定的,一般温度越低,害虫的致死量越低,所以在冬季适当增加用药量,可防害虫食药后不死。
合理选用适宜冬季施用的农药一般情况下,胃毒剂和触杀剂受温度的影响小些,内吸剂和熏蒸剂受温度的影响大些。而溴氰菊酯、辛硫磷、石硫合剂等农药,在较低温下施用仍能发挥较好杀虫效果。
延长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冬季农药的降解速度变慢,农药在作物体内的残存期也相对延长,防治蔬菜作物的病虫害时,应注意延长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棚菜受冻后咋办
追施速效肥。受冻蔬菜在缓苗恢复后,可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及磷钾肥,促进蔬菜植株恢复生长。低温前,可喷洒O.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2次,提高抗寒力。在菜地厢间撒施火土灰或草木灰50~100担,既能防寒防冻,又能起到增施钾肥的作用,并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腐病有良好效果。
喷洒清水或抑燕剂。棚栽蔬菜和秧苗受轻冻伤2~3d(天)后,中午前后要短期遮阳,避免因强光照而突然失水枯死。并根据湿度情况,在中午喷洒少量清水,以提高地表温度和湿度,抑制受冻组织脱水干枯,促使受冻组织吸水。在寒潮来临前3~4d,抢晴天对蔬菜植株喷洒30~40倍液的石油抑蒸剂,在叶片上形成一层看不见的防寒膜,有利于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保护蔬菜体温,达到防寒的目的。
灌水保温。对受冻后的蔬菜灌跑马水或浇水,能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地温继续下降,减轻冻害。浇水要浇足浇透。灌水或浇水后,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期,松土保温。
整枝修剪。受冻后,及时剪去被冻死的嫩梢嫩叶。辣椒苗即使苗端被冻,护理得好还可以萌发侧枝,取其中1个壮枝代替主茎,剪去其余侧枝。露地受冻的小芹菜整枝修剪后,也可萌发新叶。
抢种抢播。为减少经济损失,可在天气回暖后抢种耐寒的菠菜、小白菜、萝卜菜、生菜等。最好在中、小棚内抢播,早出苗、早生长。
冬防菜病先降湿
控制浇水深冬期,为了降低棚内的湿度,要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但这里所说的减少浇水次数并不是不浇水,有的菜农100d(天)都不浇水的做法是错误的,起码要保证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减少浇水量,以此来防止生长期过频的浇水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生长期如需浇水,应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覆盖无滴膜棚室由于内外温度的差异,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气湿度严重。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结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气湿度不严重。
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降低空气湿度。灌溉时用膜下灌水法可降低空气湿度。
合理密植棚室内定植密度切勿过密,以利于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加强中耕松土在定植后覆盖地膜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合理通风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排出湿气,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掌握浇水时间寒冷季节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提高温度,在中午和下午加大通风,排出湿气。
西红柿叶成“金元宝”出口国外好赚钱
西红柿叶也能出口?能。这不,在河南省南召县城关镇农民陈成富创办的宏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院内,几十辆大卡车装满了西红柿叶,整装待发,又要远销日本了。
在当地,陈成富信息灵通是出了名的,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当他听到日本目前很流行用新鲜的植物叶子包装食物肘,他马上想到——这不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吗?自己家乡有充足的西红柿叶,可以针对日本市场加工成上好的绿色、环保型包装材料。
说干就干。陈成富办起了加工企业,到内乡、西峡、淅川以及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大量采购西红柿叶加工外销。小小的西红柿叶,经过冷冻、高压、清洗等几十道工序的技术处理,再经过真空包装,就可以漂洋过海,在日本的超市“亮相”了。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陈成富说,搞西红柿叶加工卖给外国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日本商家对西红柿叶要求很严格。必须是叶宽95cm、叶长16cm以上,且要求无黄、白斑,无烂边,无虫咬,不能霉变或破损。收购的时候,要每60片合格叶为1把,每30片面对面用西红柿叶包边捆扎,还必须当天采当天卖。采摘西红柿叶时必须用竹篮、竹筐等竹器装,而不能用袋子装。
因为严把质量关,陈成富的西红柿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信誉。受到日本客商的青睐。这两年,陈成富“玩”西红柿叶“玩”出了门道,一些西红柿叶的下脚料,也被他精心制作成形态各异的小工艺品。远销到国内外一些大宾馆、酒楼里。成为餐桌上高雅的装饰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陈成富的宏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现在不仅是南召县非公有制企业的典型,还是河南省最大的植物叶类加工企业,每年远销日本的西红柿叶就有2 200万片, 占日本市场总需求量的1/3,年创效益400万元。
利津农民用海水种菜
2010年8月26日,在黄河三角洲海水灌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只见一种绿色的蔬菜形似珊瑚,高度有10cm,左右。基地经理张义树是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的农民,他介绍说“这就是西洋海笋,喝海水长大的。”
去年,张义树在媒体上看到有关西洋海笋的新闻,很感兴趣。当时他考虑到,利津濒临渤海,盐碱地多,适合种植西洋海笋。于是,马上就和山东省盐生物研究专家冯立田博士进行了联系。2010年,由冯博士提供技术指导,张义树开始试种,育苗成功。西洋海笋是一种新型海水蔬菜,用海水灌溉。据了解,西洋海笋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符合有机蔬菜生产要求,而且是由野生盐生植物驯化而来的非转基因蔬菜,是一种全生态概念的安全蔬菜,备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西洋海笋在各大超市非常抢手,市场价为每kg80~100元,667m2西洋海笋收入在8万元以上。张义树计划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深加工项目,利用西洋海笋加工成生物盐,直接出口。2011年,将把西洋海笋种植面积扩大到6.67hm2西红以上。
最近,他正准备种植黑枸杞,育苗面积3.33hm2。黑枸杞的典型特征是高度耐盐。属于盐生植物,适合在重盐碱地区种植栽培,可直接利用海水灌溉。
台北农夫生活
10年来,陈慧雯1家7口只吃自种的稻米和100多种蔬果,先生的哮喘很少再犯,5个孩子也再没生病吃过药,甚至连二儿子的自闭症病情也明显好转。最近,陈慧雯把种植农作物的经验写成了《食在自然》一书出版,成为当下都市人一本真正实用的饮食宝典。
光脚丫穿拖鞋;脖子上围条毛巾,方便擦汗;头上扎块布,烈日下防晒;皮肤都晒得黝黑,手上都是泥巴……男的是标准的农夫形象,女的是典型的农妇打扮——这,就是黎旭瀛和陈慧雯现在的生活。而他们的5个儿女,也习惯了光着脚丫,把田野当成游乐场,在农庄里追逐打闹捉蛐蛐,饿了渴了,随手摘下1个果子或1根黄瓜,在衣服上擦几下就塞进嘴里。
10年前,黎旭瀛和陈慧雯是对让人羡慕的夫妻。在台北市区有1套不大却温馨的房子,丈夫是牙科医生,妻子在家相夫教子。突然有一天,他们的大女儿得了异位性皮肤炎,抓得满身是血,浑身没有一处完整皮肤。黎旭瀛想起曾经听说有些日本人在吃了“秀明自然农法”种植出来的蔬菜后皮肤炎有所改善的说法。于是在淡水县大屯溪畔附近找了块废弃的耕地,利用自然农法种植蔬果。女儿的皮肤炎症状逐渐缓解,半年之后不药而愈。这家人便索性从城市搬到乡村。开辟了一片农庄,过上了以“秀明自然农法”为指导的自给自足的农夫生活。
在陈慧雯夫妇的辛苦操持之下,“幸福农庄”的规模渐渐扩大。现在控制在1.5万m2利津。农庄里的植物品种大概130种,粮食类以稻米为主,水果类主要是芭蕉,蔬菜分四季。
去过“幸福农庄”的人,可能会感觉所见的田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井然有序。沟壑、田埂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朗,让人有杂乱无章之感。“秀明自然农法”不主张锄草,而是把野草用来堆肥,营养土壤。
“秀明自然农法”最早由日本人冈田茂吉提出,又称“无肥料栽培”,即不加入任何肥料,包括一般称为有机肥的所有肥料,甚至就连豆粕和人畜粪便也不能使用。这种理论最有利的证据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农法栽培之后,农庄里的蔬果长得一年比一年好,她的5个子女吃了自然农法栽培的蔬菜以后,再也没有吃过药。
吃当季和当地食材,是陈慧雯在《食在自然》中提出的非常重要的2个观点。“非当季食材,通常需要大量肥料来硬撑,把蔬菜种成‘虚胖’状态,害虫当然会更严重,所以就必须依赖大量的农药来防除。至于为什么要吃当地产的食材?陈慧雯举了个例子。“台湾草莓的产季是冬季,你一年到头都能吃到的草莓蛋糕里的草莓大多依赖进口。这么娇贵的水果,要如何才能远渡重洋,能够如此,当然是托各种药物之福。”
摘编自《农民日报》、《外滩画报》等媒体
1 “三要素”(氮、磷、钾)
氮是肥料中的“老大”,适用范围最广,施用量最大,因此产生的效果也最大。然而,利用率也往往最低。生产中为减少氮素化肥的流失,应注意其施用技巧,如水稻宜选用铵态氮化肥,尤以氯化铵、尿素效果较好。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以施用铵态氮化肥(如碳铵、硫铵、氯铵、尿素)或硝态氮化肥(如硝酸铵)为佳。马铃薯、甘薯宜用铵态氮化肥。不同作物对氮素的要求不同,叶菜类、茶叶等以绿叶为收获目的的作物需较多的氮肥,而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只需在生育初期,根瘤尚未起作用时,施用少量氮肥。夏季高温多雨、施用铵态氮肥可减少流失。在盐碱土地区,不宜施用含氯离子较多的氯化铵。以免增加土壤盐分。
磷的有效利用率也很低,往往仅为25%,其原因一方面是它们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另一方面是施用不当,如过量施用和不根据作物需要量施用。豆科作物(大豆、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纤维作物、薯类作物(马铃薯、甘薯)以及瓜类、果树是“喜磷”作物,需磷较多,增施磷肥效果好。当季作物也只能吸收利用施入磷肥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遗留在土壤中,供下茬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在磷肥用量较多的地块,无需年年施磷,更不必季季施磷,以免造成浪费。
钾被称为作物生长的“品质元素”。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质量的O,2%,4,1%,仅次于氮。一般而言,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农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甘薯、甜菜、西瓜、果树等需钾量均较大,故称“喜钾”作物。但这些喜钾作物都具“忌氯”的特性,如果把氯化钾施到这些喜钾忌氯作物上,不但影响钾的有效性,而且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氯化钾也不宜在盐碱地上长期施用。在非忌氯作物上可作基肥、追肥,但不宜作种肥。而硫酸钾适用于各种土壤、作物,可用作基肥、种肥、追肥和叶面肥。
2 微、中量元素(硼、钼、硅、硫、氯)
油菜及棉花、花生、果树等属于喜硼作物,对硼元素十分敏感,缺硼将会导致“花而不实”。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钼肥适用于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和花椰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在这些作物上施用钼肥,能有效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硅被称为水稻的“第4大营养元素”,施用硅肥不仅可改善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生物学性状,而且施用硅肥还可促进水稻茎秆粗壮,谷黄粒重,增强抗旱、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水稻后期对氮的利用率,加速氮的运输积累,促进水稻提早成熟。特别是施在新改水田以及酸性土壤上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在施基肥时,利用含钙镁的硅酸盐作硅肥与其他肥料混匀施入。
马铃薯、大豆、花生、油菜等是“喜硫”作物,使用“普钙”(钙镁磷肥)的效果好于“重钙”(重过磷酸钙),因为“普钙”含硫酸钙,而“重钙”不含硫酸钙。“重钙”用于喜硫作物达不到施硫的效果。
氯化铵含氯高达61%,不能在“忌氯”作物(如烟叶、薯类、甘蔗、甜菜、瓜果、茶、柑橘、葡萄等)上使用,但因氯能增加纤维的韧性及拉力,适用于棉、麻等作物。
蔬菜用钾肥首选有机肥
有机肥是钾的重要来源,所以蔬菜选用钾肥的首要原则就是施用有机肥。蔬菜合理施用钾肥,能健壮植株,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病、抗冻害能力。那么,蔬菜应当如何施用钾肥,一般需要施多少呢?
1 蔬菜为什么要施用钾肥?与其他作物相比有何不同特点?
蔬菜合理施用钾肥能健壮植株,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病、抗冻害能力。与大田作物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蔬菜产量高需钾量大,钾肥施用量往往是大田作物的1~2倍,甚至更高:大田作物钾肥主要作基肥,而蔬菜除作基肥外,追肥也要施用,其中茄果类蔬菜钾的追肥量比基肥量还要高:大棚蔬菜生育期较长,水生蔬菜根系吸收能力退化。其氮钾肥要少量多次施用。例如。大棚茄果类蔬菜和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氮钾肥常常需要追施4~7次。
2 种菜怎样选用钾肥?可否施用氯化钾?
有机肥是钾的重要来源,所以蔬菜选用钾肥的首要原则就是施用有机肥。钾化肥主是氯化钾和硫酸钾,究竟选用哪种好可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雨水和灌水条件。在多雨或排水通畅的地区,即使对氯较敏感的作物也可以适当施一些氯化钾。而对干旱少雨或排水不畅的地区。即使较耐氯的作物也不宜施用含氯化肥。二是作物的耐氯能力。耐氯力是指作物忍受根系施氯而不发生毒害的能力。对耐氯力弱的马铃薯、莴笋、苋莱、西瓜等,要少施或不施氯化钾。三是土壤盐碱化。盐碱土地区蔬菜和盐化较重的大棚蔬菜不宜施用氯化钾,施了会加重盐碱危害。四是特殊要求。喜硫葱、蒜类和某些有特定要求的商品蔬菜应该施用硫酸钾,不施或少施氯化钾。
3 蔬菜怎样选用含钾复合肥?硫基的好,还是氯基的好?
以茄果和瓜果类蔬菜复合肥为例,基肥主要选用通用型,追肥主要选用高氮钾型。至于硫基的和氯基的哪个好,主要看降水、灌水条件和作物耐氯能力,对露地蔬菜,特别是在雨水充足或有灌水和排水条件时应该首选氯化钾。
4 蔬菜一般需要施多少钾肥?该怎样施用?
具体要看是哪种蔬菜。是大棚蔬菜还是露地蔬菜。一般而言,对露地蔬菜,基肥667m2常用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氯化钾或硫酸钾10~15kg,或有机肥配施通用型复合肥35~50kg。追肥667m2常用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0-15kg,或高氮钾型复合肥15~25kg。以产品形成始期(如大白菜开始包心,萝卜开始“露肩”,葱蒜根茎开始膨大,茄果类、瓜类初果坐住等)为主,分2~4次施人。对大棚蔬菜。667m2施腐熟有机肥5000-7000kg,硫酸钾10-15kg,或有机肥配施硫基通用型复合肥40~50kg。其中茄果、瓜果类,追肥与氮肥一起,分4~7次施用,每次667mz施硫酸钾8-12kg,或高氮钾型复合肥15~25kg。
5 莲藕、茭白如何追肥?
以莲藕为例,我国大陆的传统做法是:在立叶始期(田有3~5片叶)667m2施高氮钾型复合肥20-30kg,坐藕始期(满田立叶时)667m2施高氮钾型复合肥15~25kg。而台湾的经验。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栽植后每10~15d(天)追施1次氮、钾肥。共追肥7次,每次施肥量占总量的10%-15%;磷肥在基肥、追肥中各施1次。用量各约50%。其中采莲子兼采藕粉的施肥量显著高于只采鲜藕的。此外,台湾对荸荠、茭白等水生蔬菜也都是这样做的。这种多次追施氮钾肥料的方法符 合水生蔬菜的营养规律,有利于作物优质高产。
冬季保存剩余农药“十防止”
进入冬季,许多农户都有剩余农药,若保管不好,就会变质失效或造成来年误用。因此,冬季存放农药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要防止分解。存放农药的地方应阴凉、干燥、通风,温度不应超过25℃,更要注意远离火源,以防药剂高温分解。
二 要防止挥发。由于大多数农药具有挥发性,贮存农药要注意施行密封措施。避免挥发降低药效,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三 要防止误用。农药要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做好标记,瓶装农药破裂,要换好包装,贴上标签,以防误用。
四 要防止失效。粉剂农药要放在干燥处,以防受潮结块而失效。
五 要防止中毒。农药不能与粮油、豆类、种子、蔬菜、食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同室存放,特别注意不要放在小孩可接触的地方。
六 要防止变质。农药要分类贮存。按化学成分,农药可分为酸性、碱性、中性3大类。这3类农药要分别存放,距离不要太近,防止农药变质;也不能和碱性物质、碳铵、硝酸铵等同时存放在一起。
七 要防止火灾。不要把农药和易燃易爆物放在一起,如烟熏剂、汽油等,防止引起火灾。
八 要防止冻结。低温要注意防冻,温度保持在1℃以上。防冻的常用办法是用碎柴草、糠壳或不用的棉被覆盖保温。
九 要防止污染环境。对已失效或剩余的少量农药不可在田间地头随地乱倒,更不能倒入池塘、小溪、河流或水井,应采取深埋处理,避免污染环境。也不能随意加大浓度后使用。
十 要防止日晒。用棕色瓶子装着的农药一般需要避光保存。需避光保存的农药,若长期见光暴晒。就会引起农药分解变质和失效。例如乳剂农药经日晒后。乳化性能变差,药效降低。所以在保管时必须避免日晒。
冬季农作物施药四注意
选择晴天高温时段用药 因为在冬季温度高时,害虫取食量与呼吸强度大于阴冷天气,药液喷洒到虫体上,被带到体内的药物也多,有利于发挥毒杀作用。
适当增加药量害虫的农药致死量不是恒定的,一般温度越低,害虫的致死量越低,所以在冬季适当增加用药量,可防害虫食药后不死。
合理选用适宜冬季施用的农药一般情况下,胃毒剂和触杀剂受温度的影响小些,内吸剂和熏蒸剂受温度的影响大些。而溴氰菊酯、辛硫磷、石硫合剂等农药,在较低温下施用仍能发挥较好杀虫效果。
延长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冬季农药的降解速度变慢,农药在作物体内的残存期也相对延长,防治蔬菜作物的病虫害时,应注意延长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棚菜受冻后咋办
追施速效肥。受冻蔬菜在缓苗恢复后,可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及磷钾肥,促进蔬菜植株恢复生长。低温前,可喷洒O.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2次,提高抗寒力。在菜地厢间撒施火土灰或草木灰50~100担,既能防寒防冻,又能起到增施钾肥的作用,并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腐病有良好效果。
喷洒清水或抑燕剂。棚栽蔬菜和秧苗受轻冻伤2~3d(天)后,中午前后要短期遮阳,避免因强光照而突然失水枯死。并根据湿度情况,在中午喷洒少量清水,以提高地表温度和湿度,抑制受冻组织脱水干枯,促使受冻组织吸水。在寒潮来临前3~4d,抢晴天对蔬菜植株喷洒30~40倍液的石油抑蒸剂,在叶片上形成一层看不见的防寒膜,有利于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保护蔬菜体温,达到防寒的目的。
灌水保温。对受冻后的蔬菜灌跑马水或浇水,能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地温继续下降,减轻冻害。浇水要浇足浇透。灌水或浇水后,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期,松土保温。
整枝修剪。受冻后,及时剪去被冻死的嫩梢嫩叶。辣椒苗即使苗端被冻,护理得好还可以萌发侧枝,取其中1个壮枝代替主茎,剪去其余侧枝。露地受冻的小芹菜整枝修剪后,也可萌发新叶。
抢种抢播。为减少经济损失,可在天气回暖后抢种耐寒的菠菜、小白菜、萝卜菜、生菜等。最好在中、小棚内抢播,早出苗、早生长。
冬防菜病先降湿
控制浇水深冬期,为了降低棚内的湿度,要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但这里所说的减少浇水次数并不是不浇水,有的菜农100d(天)都不浇水的做法是错误的,起码要保证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减少浇水量,以此来防止生长期过频的浇水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生长期如需浇水,应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覆盖无滴膜棚室由于内外温度的差异,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气湿度严重。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结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气湿度不严重。
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降低空气湿度。灌溉时用膜下灌水法可降低空气湿度。
合理密植棚室内定植密度切勿过密,以利于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加强中耕松土在定植后覆盖地膜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合理通风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排出湿气,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掌握浇水时间寒冷季节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提高温度,在中午和下午加大通风,排出湿气。
西红柿叶成“金元宝”出口国外好赚钱
西红柿叶也能出口?能。这不,在河南省南召县城关镇农民陈成富创办的宏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院内,几十辆大卡车装满了西红柿叶,整装待发,又要远销日本了。
在当地,陈成富信息灵通是出了名的,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当他听到日本目前很流行用新鲜的植物叶子包装食物肘,他马上想到——这不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吗?自己家乡有充足的西红柿叶,可以针对日本市场加工成上好的绿色、环保型包装材料。
说干就干。陈成富办起了加工企业,到内乡、西峡、淅川以及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大量采购西红柿叶加工外销。小小的西红柿叶,经过冷冻、高压、清洗等几十道工序的技术处理,再经过真空包装,就可以漂洋过海,在日本的超市“亮相”了。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陈成富说,搞西红柿叶加工卖给外国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日本商家对西红柿叶要求很严格。必须是叶宽95cm、叶长16cm以上,且要求无黄、白斑,无烂边,无虫咬,不能霉变或破损。收购的时候,要每60片合格叶为1把,每30片面对面用西红柿叶包边捆扎,还必须当天采当天卖。采摘西红柿叶时必须用竹篮、竹筐等竹器装,而不能用袋子装。
因为严把质量关,陈成富的西红柿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信誉。受到日本客商的青睐。这两年,陈成富“玩”西红柿叶“玩”出了门道,一些西红柿叶的下脚料,也被他精心制作成形态各异的小工艺品。远销到国内外一些大宾馆、酒楼里。成为餐桌上高雅的装饰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陈成富的宏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现在不仅是南召县非公有制企业的典型,还是河南省最大的植物叶类加工企业,每年远销日本的西红柿叶就有2 200万片, 占日本市场总需求量的1/3,年创效益400万元。
利津农民用海水种菜
2010年8月26日,在黄河三角洲海水灌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只见一种绿色的蔬菜形似珊瑚,高度有10cm,左右。基地经理张义树是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的农民,他介绍说“这就是西洋海笋,喝海水长大的。”
去年,张义树在媒体上看到有关西洋海笋的新闻,很感兴趣。当时他考虑到,利津濒临渤海,盐碱地多,适合种植西洋海笋。于是,马上就和山东省盐生物研究专家冯立田博士进行了联系。2010年,由冯博士提供技术指导,张义树开始试种,育苗成功。西洋海笋是一种新型海水蔬菜,用海水灌溉。据了解,西洋海笋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符合有机蔬菜生产要求,而且是由野生盐生植物驯化而来的非转基因蔬菜,是一种全生态概念的安全蔬菜,备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西洋海笋在各大超市非常抢手,市场价为每kg80~100元,667m2西洋海笋收入在8万元以上。张义树计划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深加工项目,利用西洋海笋加工成生物盐,直接出口。2011年,将把西洋海笋种植面积扩大到6.67hm2西红以上。
最近,他正准备种植黑枸杞,育苗面积3.33hm2。黑枸杞的典型特征是高度耐盐。属于盐生植物,适合在重盐碱地区种植栽培,可直接利用海水灌溉。
台北农夫生活
10年来,陈慧雯1家7口只吃自种的稻米和100多种蔬果,先生的哮喘很少再犯,5个孩子也再没生病吃过药,甚至连二儿子的自闭症病情也明显好转。最近,陈慧雯把种植农作物的经验写成了《食在自然》一书出版,成为当下都市人一本真正实用的饮食宝典。
光脚丫穿拖鞋;脖子上围条毛巾,方便擦汗;头上扎块布,烈日下防晒;皮肤都晒得黝黑,手上都是泥巴……男的是标准的农夫形象,女的是典型的农妇打扮——这,就是黎旭瀛和陈慧雯现在的生活。而他们的5个儿女,也习惯了光着脚丫,把田野当成游乐场,在农庄里追逐打闹捉蛐蛐,饿了渴了,随手摘下1个果子或1根黄瓜,在衣服上擦几下就塞进嘴里。
10年前,黎旭瀛和陈慧雯是对让人羡慕的夫妻。在台北市区有1套不大却温馨的房子,丈夫是牙科医生,妻子在家相夫教子。突然有一天,他们的大女儿得了异位性皮肤炎,抓得满身是血,浑身没有一处完整皮肤。黎旭瀛想起曾经听说有些日本人在吃了“秀明自然农法”种植出来的蔬菜后皮肤炎有所改善的说法。于是在淡水县大屯溪畔附近找了块废弃的耕地,利用自然农法种植蔬果。女儿的皮肤炎症状逐渐缓解,半年之后不药而愈。这家人便索性从城市搬到乡村。开辟了一片农庄,过上了以“秀明自然农法”为指导的自给自足的农夫生活。
在陈慧雯夫妇的辛苦操持之下,“幸福农庄”的规模渐渐扩大。现在控制在1.5万m2利津。农庄里的植物品种大概130种,粮食类以稻米为主,水果类主要是芭蕉,蔬菜分四季。
去过“幸福农庄”的人,可能会感觉所见的田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井然有序。沟壑、田埂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朗,让人有杂乱无章之感。“秀明自然农法”不主张锄草,而是把野草用来堆肥,营养土壤。
“秀明自然农法”最早由日本人冈田茂吉提出,又称“无肥料栽培”,即不加入任何肥料,包括一般称为有机肥的所有肥料,甚至就连豆粕和人畜粪便也不能使用。这种理论最有利的证据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农法栽培之后,农庄里的蔬果长得一年比一年好,她的5个子女吃了自然农法栽培的蔬菜以后,再也没有吃过药。
吃当季和当地食材,是陈慧雯在《食在自然》中提出的非常重要的2个观点。“非当季食材,通常需要大量肥料来硬撑,把蔬菜种成‘虚胖’状态,害虫当然会更严重,所以就必须依赖大量的农药来防除。至于为什么要吃当地产的食材?陈慧雯举了个例子。“台湾草莓的产季是冬季,你一年到头都能吃到的草莓蛋糕里的草莓大多依赖进口。这么娇贵的水果,要如何才能远渡重洋,能够如此,当然是托各种药物之福。”
摘编自《农民日报》、《外滩画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