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可以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大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远远不及课堂之外的巨大的信息量。如何教育大学生选择对自身成长有益的大众媒体,并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媒介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大众媒体;心理健康;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9-02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大学生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荣辱。大学生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前者为显性教育,往往为人们所注重,后者为隐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容易和忽略。大众媒体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对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1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大众文化风起云涌,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经典被疯狂解构,传统信念渐被颠覆,道德观念逐步淡薄。所以在精神上、心态上出现病态的迹象并不为一些大学生所独有,而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的症结所在。20世纪的大学可以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大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远远不及课堂之外的巨大的信息量。
在各种媒介形式中,大学生更倾向于以电视、网络、报纸。根据统计结果,在“您最喜欢使用哪种媒介”这一项中,电视的中选率为58.7%,列第一位;因特网中选率为27.9%,列第二;报纸中选率为25.0%,列第三,以下依次是广播、书刊、音像带(碟)(见下表)。[1]
大学生最喜欢使用的媒介
媒介种类所占百分比
电视58.7
网络27.9
报纸 25.0
广播17.1
书刊15.0
音像带(碟)3.4
按照大学生接触频率的由少到多,选择性地对大学生周围的大众媒体进行分析。
1.1书籍
现在的大学生阅读过于功利化,他们经常阅读的是各类考试辅导书及成功学等书籍。而文学类书籍则很少在阅读之列。历史书籍等在大学生的床头出现的频率更不高。
缺乏文学经典的阅读,没有审美熏陶,缺乏与古往今来的优秀心灵对话,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匮乏;缺乏哲学、历史书籍的阅读,没有历史智慧的沉淀,缺乏与世界历史与哲学的对话,使大学生看问题欠缺理智与成熟。
大量的英语、计算机考试的辅导书、各种成功学以及提高口才社交能力的书籍造成了大学生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上中国正处于经济告诉发展时期,所以大学生中间出现拜金现象,随之而来的有大学生偷窃、参与不法传销组织等现象屡屡发生。
1.2报纸和杂志
报纸的生命就在于不仅只报道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着针砭时弊,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报纸可以让读者有选择时间、阅读速度和阅读地点的自主权,人们可以根据习惯进行阅读,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报纸,根据能力来对报纸上的信息进行读解。[2]
大学生有课程学习任务,促使大学生逐渐抛弃成人式的报刊阅读方式。即便阅读报纸,大学生一般阅读娱乐性的报纸,即上文提到的“小报”。大学生在阅读娱乐性的报纸后,从报纸中获得身心愉悦,使他们暂时忘记烦恼。长此以往,大学生会对娱乐性的报纸所提供的信息过分依赖,对报纸提供的信息不能适时进行评价,容易出现被误导。长此以往,大学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脱离正常的活动群体,对心理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1.3网络
作为新媒体,网络具有使用的随时性、多向的交互性、选择的主动性等优点。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网络,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网络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吧,可带来精神心理上的严重危害,如导致焦虑、食欲不振,甚至患严重的精神抑郁而导致自杀。网络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层出不穷。
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学习、生活上的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86.3%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3.2%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即使是在学校较受欢迎的BBS,也仅有17.2%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值得一看,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3]
据调查,在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70%以上的大学生是因为无节制沉湎于电脑游戏造成的。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情感自我和角色自我的迷失,影响其心理健康,并诱发种种心理障碍,如迷失自我、网恋等现象。
1.4电视
大学生最常看的节目类型为连续剧,占24.8%,为数最多。其次是综艺节目(17.5%)、体育节目(14.9%)及国内外电影(14.3%)、新闻报道(5.8%)、新知(科学奇观、科学等, 5.3%)。大学生喜欢该类型节目的主要是因为娱乐(42.7%,参见表四)。显示对大学生而言, 电视的娱乐功能占了很重要的因素。无论是观看电视的动机、喜欢的节目类型都与娱乐有关。[4]
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是“贵族文化”氛围,在电视、电影中,反映奋斗、拼搏的题材较少,代之的是 追求富贵。这很容易让大学生把与现实对比,产生悲观心理。第二是冷漠生命的文化氛围,暴力影视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淡化。第三个是奢侈文化氛围,讲究吃穿成为人们的时尚,这种时尚的结果是导致大学生心灵的空虚。
2对策
从上文分析中看出,书籍、报纸、网络、电视等四大传播媒介在大学生生活中所占比例各有不同。而对这些媒体的接触,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选择对自身成长有益的大众媒体,并创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媒介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1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学校范围来说,可以加强以下工作,加强对心理卫生的宣传和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疏通渠道,并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2.2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心理健康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为人处世哲学和态度有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如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艺术节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课程,并将其列为学生课业考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2.3鼓励学生订阅健康向上的报纸,学校可采取学生报刊订阅补贴。学生阅读后,定期上交思想心得,或学校举办类似的辩论赛及座谈会等。另外,在校园范围内增加报刊阅读栏的数量,并将报刊阅读栏延伸到学生宿舍。
2.4在改善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的同时,培养大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自身装备“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使大学生自觉保护身心健康。另外,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高校还应制订加强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一旦发现网络违法行为则严加处罚。
2.5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开展网络咨询应以从各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网络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开设在线心理咨询。二是抓好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研究,确立一套可操作的网络心理障碍咨询方案。
2.6加强大学生影视文化教育。定期播放一批优秀影片,提高大学生自我欣赏和评价影视作品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团结起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新闻记者》2004年5月 作者:鲍海波 杨洁 王喜严
[2]《媒介与广告》2001年1月版 作者:钟以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关于大学生与网络的调查与思考》 湖南教育网 作者:陈七三
[4]《中国大陆大学生收视行为之研究 》中华传播学会2004年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大学生;大众媒体;心理健康;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9-02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大学生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荣辱。大学生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前者为显性教育,往往为人们所注重,后者为隐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容易和忽略。大众媒体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对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1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大众文化风起云涌,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经典被疯狂解构,传统信念渐被颠覆,道德观念逐步淡薄。所以在精神上、心态上出现病态的迹象并不为一些大学生所独有,而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的症结所在。20世纪的大学可以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大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远远不及课堂之外的巨大的信息量。
在各种媒介形式中,大学生更倾向于以电视、网络、报纸。根据统计结果,在“您最喜欢使用哪种媒介”这一项中,电视的中选率为58.7%,列第一位;因特网中选率为27.9%,列第二;报纸中选率为25.0%,列第三,以下依次是广播、书刊、音像带(碟)(见下表)。[1]
大学生最喜欢使用的媒介
媒介种类所占百分比
电视58.7
网络27.9
报纸 25.0
广播17.1
书刊15.0
音像带(碟)3.4
按照大学生接触频率的由少到多,选择性地对大学生周围的大众媒体进行分析。
1.1书籍
现在的大学生阅读过于功利化,他们经常阅读的是各类考试辅导书及成功学等书籍。而文学类书籍则很少在阅读之列。历史书籍等在大学生的床头出现的频率更不高。
缺乏文学经典的阅读,没有审美熏陶,缺乏与古往今来的优秀心灵对话,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匮乏;缺乏哲学、历史书籍的阅读,没有历史智慧的沉淀,缺乏与世界历史与哲学的对话,使大学生看问题欠缺理智与成熟。
大量的英语、计算机考试的辅导书、各种成功学以及提高口才社交能力的书籍造成了大学生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上中国正处于经济告诉发展时期,所以大学生中间出现拜金现象,随之而来的有大学生偷窃、参与不法传销组织等现象屡屡发生。
1.2报纸和杂志
报纸的生命就在于不仅只报道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着针砭时弊,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报纸可以让读者有选择时间、阅读速度和阅读地点的自主权,人们可以根据习惯进行阅读,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报纸,根据能力来对报纸上的信息进行读解。[2]
大学生有课程学习任务,促使大学生逐渐抛弃成人式的报刊阅读方式。即便阅读报纸,大学生一般阅读娱乐性的报纸,即上文提到的“小报”。大学生在阅读娱乐性的报纸后,从报纸中获得身心愉悦,使他们暂时忘记烦恼。长此以往,大学生会对娱乐性的报纸所提供的信息过分依赖,对报纸提供的信息不能适时进行评价,容易出现被误导。长此以往,大学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脱离正常的活动群体,对心理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1.3网络
作为新媒体,网络具有使用的随时性、多向的交互性、选择的主动性等优点。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网络,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网络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吧,可带来精神心理上的严重危害,如导致焦虑、食欲不振,甚至患严重的精神抑郁而导致自杀。网络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层出不穷。
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学习、生活上的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86.3%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3.2%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即使是在学校较受欢迎的BBS,也仅有17.2%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值得一看,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3]
据调查,在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70%以上的大学生是因为无节制沉湎于电脑游戏造成的。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情感自我和角色自我的迷失,影响其心理健康,并诱发种种心理障碍,如迷失自我、网恋等现象。
1.4电视
大学生最常看的节目类型为连续剧,占24.8%,为数最多。其次是综艺节目(17.5%)、体育节目(14.9%)及国内外电影(14.3%)、新闻报道(5.8%)、新知(科学奇观、科学等, 5.3%)。大学生喜欢该类型节目的主要是因为娱乐(42.7%,参见表四)。显示对大学生而言, 电视的娱乐功能占了很重要的因素。无论是观看电视的动机、喜欢的节目类型都与娱乐有关。[4]
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是“贵族文化”氛围,在电视、电影中,反映奋斗、拼搏的题材较少,代之的是 追求富贵。这很容易让大学生把与现实对比,产生悲观心理。第二是冷漠生命的文化氛围,暴力影视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淡化。第三个是奢侈文化氛围,讲究吃穿成为人们的时尚,这种时尚的结果是导致大学生心灵的空虚。
2对策
从上文分析中看出,书籍、报纸、网络、电视等四大传播媒介在大学生生活中所占比例各有不同。而对这些媒体的接触,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选择对自身成长有益的大众媒体,并创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媒介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1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学校范围来说,可以加强以下工作,加强对心理卫生的宣传和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疏通渠道,并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2.2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心理健康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为人处世哲学和态度有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如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艺术节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课程,并将其列为学生课业考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2.3鼓励学生订阅健康向上的报纸,学校可采取学生报刊订阅补贴。学生阅读后,定期上交思想心得,或学校举办类似的辩论赛及座谈会等。另外,在校园范围内增加报刊阅读栏的数量,并将报刊阅读栏延伸到学生宿舍。
2.4在改善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的同时,培养大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自身装备“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使大学生自觉保护身心健康。另外,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高校还应制订加强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一旦发现网络违法行为则严加处罚。
2.5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开展网络咨询应以从各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网络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开设在线心理咨询。二是抓好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研究,确立一套可操作的网络心理障碍咨询方案。
2.6加强大学生影视文化教育。定期播放一批优秀影片,提高大学生自我欣赏和评价影视作品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团结起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新闻记者》2004年5月 作者:鲍海波 杨洁 王喜严
[2]《媒介与广告》2001年1月版 作者:钟以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关于大学生与网络的调查与思考》 湖南教育网 作者:陈七三
[4]《中国大陆大学生收视行为之研究 》中华传播学会2004年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