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南通市刘桥中学,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学校,六十余年厚积,培养出一位全国百佳校长、特级教师,这是一件让人惊喜和自豪的事情!一名扎根一线的普通教师,二十余载锤炼,取得世人瞩目的骄人成绩,这不得不叫人佩服!
于是,记者采访了徐新民。通过交谈探寻了他的心路历程……
让酷爱学习成为良好习惯
徐新民最欣赏韩愈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不能想象自己一日不学习将面临怎样的尴尬,学习、“充电”已成为徐新民的良好习惯。
打开徐新民的书橱,你能发现林林总总的教育书籍;走进徐新民的办公室你能看到名目繁多的报刊;甚至徐新民的床头也堆满了加满圈点的各式著作。每次外出开会,带回来最多的自然也是书籍。近年来,徐新民学校管理事务特别繁忙,然而稍有空闲,徐新民最惬意的还是打开电脑,浏览各类教育网站,吸收新鲜的教育资讯。
20余年的教育教学阅历,积淀了徐新民丰厚的底蕴: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他烂熟于心,运用自如;数学高、初中大循环教学,他驾轻就熟。谈起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他如数家珍;教院进修时他是“三好生标兵”、市局评优时他是毕业班优秀教师、他当选过通州市十佳青年、南通市先进工作者,他是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求的是什么?是超越自我,是持续发展!
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作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作为一校之长,徐新民敏锐的意识到,自己必须投身其中。没有现成的经验怎么办?学!首先向书本学。学《决定》,弄清新一轮课改的动因;学《纲要》,掌握新课程的精髓;学各科《课程标准》,洞察微观层面的改革动向,自觉做一名课程改革的“领跑者”。
把关爱师生看成第一责任
回眸徐新民20余载的教育工作生涯,他捧出的是一颗高尚的“慈爱之心”,倾注的是无限的人文关怀。他把至爱洒向了学生、把真爱播向了岗位、把诚爱献给了同事,收获莫大的欣喜。几年前的一个傍晚,小雨淅沥不停,徐新民去小刘同学家家访,因为小刘同学已辍学一周有余,几次电话联系,效果不佳,徐新民决定登门造访。半路上,他的摩托车“罢工”了。手足无措之时,一辆轿车悄然停在路边,车上走下一位老板模样的人,弄清事因后,这位昔日的徐教师的学生帮助了他。“谢谢你!”徐新民发自内心。这位老板开口了:“徐老师,要说谢的是我,学生时代你经常倡导助人为乐,今天的这件小事是你当年正确教导的结果呀,你,教会了我做人!”徐新民播洒的爱心,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1990年春,徐新民在江苏教育学院进修毕业,数学系的导师力荐其为保送研究生,一边是铺满鲜花的平坦大道,一边是渴求人才的乡村中学,应该进行怎样的人生选择呢?没有太多的考虑,在众多导师的叹惋声中,徐新民毅然回到自己执教过的母校——刘桥中学。像这样高校留教,进城工作的机会,徐新民前后拥有过近十次,却一次次的被他拒绝。为什么放着金钱、荣誉、地位不要,而选择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学呢?因为徐新民爱学生、爱岗位,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家乡的孩子、比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了。
把研学研教当作第一享受
“让我思考思考,容我推敲推敲”,徐新民的嘴边不时冒出这么一句口头禅。勤于思考的习惯,造就了徐新民超群的科研能力,也给了他学术成功的享受。编撰专著8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50余篇,主持3个部、省级课题,取得初期成果10余项,这些都昭示着徐新民的教研成果是丰硕的。这还不算,细细研读徐新民的文章,你能读出“精品意识”,你会品出“大家风范”。《中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等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上,经常可见徐新民五、六千字的精辟论述,文章虽长,读起来却一气呵成。中央教科所的学术活动中,他两次荣获一等奖;江苏省“五四杯”、“师陶杯”论文竞赛中,他荣登金榜;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他屡屡折桂!
徐新民的研究贴近课堂,操作性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几点思考》、《高考填空题的求解策略》这些平实而又有针对性的文章,娓娓道来的是课堂教学的“真知灼见”。
徐新民的研究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内容翔实。为提炼“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徐新民牵头组建了20多个学生课题小组,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徐新民的研究方法人人都能掌握,“做中研”、“研中做”。从创新的实践升华创新的理论,用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徐新民的研究,视野广阔,“纵”与“横”均衡发展。时下,他的研究触角已伸向素质教育探源、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转变等诸多领域。
把建树品牌作为第一要务
2000年,徐新民走马上任成为刘桥中学的校长,打造学校教育品牌,自然成了他工作的第一要务。有着开拓精神的他,响亮地提出,要借鉴市场经济运作体制中的成功经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经营”刘桥中学的教育事业。
人是学校中最具决定意义的资源,“人本管理”,徐新民把“经营学校”的重点放在了“经营”人心上。
人有各种需求,渴望尊重是第一需求。在刘桥中学,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每一项重大决策的酝酿出台,都要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的气氛,营造了刘桥中学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位老师说得好:“享受尊重和获得优厚的薪酬是学校给我们的双份待遇”。
徐新民带领全体师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在2005年赢来了刘桥中学生命中的辉煌。这一年,学校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本科上线人数列同类完中榜首。一花引得百花开,好树引得百鸟来。骄人的高、中考成绩,吸引了通州优秀的生源,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刘桥中学。他们说:“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放心!”如今,刘桥中学高一新生的录取分数线已连续多年名列通州市同类完中第一。几年来,刘桥中学的软硬件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向省级知名学校进发,刘桥中学永不停步!向教育专家迈进,徐新民耕耘不辍!
于是,记者采访了徐新民。通过交谈探寻了他的心路历程……
让酷爱学习成为良好习惯
徐新民最欣赏韩愈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不能想象自己一日不学习将面临怎样的尴尬,学习、“充电”已成为徐新民的良好习惯。
打开徐新民的书橱,你能发现林林总总的教育书籍;走进徐新民的办公室你能看到名目繁多的报刊;甚至徐新民的床头也堆满了加满圈点的各式著作。每次外出开会,带回来最多的自然也是书籍。近年来,徐新民学校管理事务特别繁忙,然而稍有空闲,徐新民最惬意的还是打开电脑,浏览各类教育网站,吸收新鲜的教育资讯。
20余年的教育教学阅历,积淀了徐新民丰厚的底蕴: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他烂熟于心,运用自如;数学高、初中大循环教学,他驾轻就熟。谈起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他如数家珍;教院进修时他是“三好生标兵”、市局评优时他是毕业班优秀教师、他当选过通州市十佳青年、南通市先进工作者,他是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求的是什么?是超越自我,是持续发展!
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作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作为一校之长,徐新民敏锐的意识到,自己必须投身其中。没有现成的经验怎么办?学!首先向书本学。学《决定》,弄清新一轮课改的动因;学《纲要》,掌握新课程的精髓;学各科《课程标准》,洞察微观层面的改革动向,自觉做一名课程改革的“领跑者”。
把关爱师生看成第一责任
回眸徐新民20余载的教育工作生涯,他捧出的是一颗高尚的“慈爱之心”,倾注的是无限的人文关怀。他把至爱洒向了学生、把真爱播向了岗位、把诚爱献给了同事,收获莫大的欣喜。几年前的一个傍晚,小雨淅沥不停,徐新民去小刘同学家家访,因为小刘同学已辍学一周有余,几次电话联系,效果不佳,徐新民决定登门造访。半路上,他的摩托车“罢工”了。手足无措之时,一辆轿车悄然停在路边,车上走下一位老板模样的人,弄清事因后,这位昔日的徐教师的学生帮助了他。“谢谢你!”徐新民发自内心。这位老板开口了:“徐老师,要说谢的是我,学生时代你经常倡导助人为乐,今天的这件小事是你当年正确教导的结果呀,你,教会了我做人!”徐新民播洒的爱心,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1990年春,徐新民在江苏教育学院进修毕业,数学系的导师力荐其为保送研究生,一边是铺满鲜花的平坦大道,一边是渴求人才的乡村中学,应该进行怎样的人生选择呢?没有太多的考虑,在众多导师的叹惋声中,徐新民毅然回到自己执教过的母校——刘桥中学。像这样高校留教,进城工作的机会,徐新民前后拥有过近十次,却一次次的被他拒绝。为什么放着金钱、荣誉、地位不要,而选择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学呢?因为徐新民爱学生、爱岗位,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家乡的孩子、比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了。
把研学研教当作第一享受
“让我思考思考,容我推敲推敲”,徐新民的嘴边不时冒出这么一句口头禅。勤于思考的习惯,造就了徐新民超群的科研能力,也给了他学术成功的享受。编撰专著8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50余篇,主持3个部、省级课题,取得初期成果10余项,这些都昭示着徐新民的教研成果是丰硕的。这还不算,细细研读徐新民的文章,你能读出“精品意识”,你会品出“大家风范”。《中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等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上,经常可见徐新民五、六千字的精辟论述,文章虽长,读起来却一气呵成。中央教科所的学术活动中,他两次荣获一等奖;江苏省“五四杯”、“师陶杯”论文竞赛中,他荣登金榜;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他屡屡折桂!
徐新民的研究贴近课堂,操作性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几点思考》、《高考填空题的求解策略》这些平实而又有针对性的文章,娓娓道来的是课堂教学的“真知灼见”。
徐新民的研究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内容翔实。为提炼“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徐新民牵头组建了20多个学生课题小组,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徐新民的研究方法人人都能掌握,“做中研”、“研中做”。从创新的实践升华创新的理论,用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徐新民的研究,视野广阔,“纵”与“横”均衡发展。时下,他的研究触角已伸向素质教育探源、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转变等诸多领域。
把建树品牌作为第一要务
2000年,徐新民走马上任成为刘桥中学的校长,打造学校教育品牌,自然成了他工作的第一要务。有着开拓精神的他,响亮地提出,要借鉴市场经济运作体制中的成功经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经营”刘桥中学的教育事业。
人是学校中最具决定意义的资源,“人本管理”,徐新民把“经营学校”的重点放在了“经营”人心上。
人有各种需求,渴望尊重是第一需求。在刘桥中学,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每一项重大决策的酝酿出台,都要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的气氛,营造了刘桥中学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位老师说得好:“享受尊重和获得优厚的薪酬是学校给我们的双份待遇”。
徐新民带领全体师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在2005年赢来了刘桥中学生命中的辉煌。这一年,学校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本科上线人数列同类完中榜首。一花引得百花开,好树引得百鸟来。骄人的高、中考成绩,吸引了通州优秀的生源,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刘桥中学。他们说:“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放心!”如今,刘桥中学高一新生的录取分数线已连续多年名列通州市同类完中第一。几年来,刘桥中学的软硬件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向省级知名学校进发,刘桥中学永不停步!向教育专家迈进,徐新民耕耘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