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原因及呈现特点
1.1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土地流转是指承包农户将土地转给他人经营。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形式多样的特点。
1.2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 促成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内部效益低、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老龄化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形成的内部推力,也有第二、三产业及打工收入相对较高等外部拉力。但是最根本的动因还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种田的经济效益较低,许多农民都认为种田不划算,部份农民弃耕大量外出打工。其次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成为目前土地流转加快的显著因素。
1.3 当前我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呈现以下几大明显特点 一是大面积连片包地情况增多。一些业主少则十几亩、几十亩,多的达到几百亩、上千亩承包租赁土地。二是介入成分增多。不仅有农户间的自发流转,而且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也积极参与,直接操作。三是土地流转的形式多样化。各地出现的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转包、委托代耕、互换、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其中又以转包形式为主。
2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果
2.1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在土地经营者之间的合理流动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可以使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转让到经营能手手中,充分发挥经营能手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也可以将每家每户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由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村人、财、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促使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2.2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及农民老龄化十分突出,农民收入增加趋缓,如何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通过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一方面促进土地使用权转让和交易,可以使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通过转让使用权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将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促使其转向城市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县的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农户通过规模经营,不断增加农业收入。
2.3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农业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 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便于统一规划,为农业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高效经济作物的开发,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于农业企业或经营大户手中,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向农业开发,必将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2.4 土地流转有利于吸纳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土地流转机制形成以后,一些资金雄厚的经营者投资于农业开发,首先就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向社会的开放,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更具有重要意义。
3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为了建立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3.1 切实把握政策,加强正面引导 一是加大政策法律宣传力度。目前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必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既防止出现一刀切和急躁冒进的行为,又注意引导农民消除惧怕流转的顾虑。二是严格保护耕地,防止“非粮化”倾向。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执法检查,通过完善流转政策规范经营行为,通过政策引导,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三是大力宣传推介正面典型。先进典型是最好的教材,要积极开展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3.2 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经营主体 鉴于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需要在政策导向上加大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的力度,特别是对专业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要积极扶持,培育壮大。一是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可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实行以奖代补,对流转时间较长、经营规模较大的可加大奖励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支持发展种养大户。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农业产业和综合开发等资金,应涵盖到种养大户,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引进。金融部门应降低贷款门槛,增加信贷规模,支持种养大户发展生产,鼓励大户承租土地。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优先安排流转土地、有就业需求的农民从业。
1.1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土地流转是指承包农户将土地转给他人经营。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形式多样的特点。
1.2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 促成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内部效益低、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老龄化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形成的内部推力,也有第二、三产业及打工收入相对较高等外部拉力。但是最根本的动因还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种田的经济效益较低,许多农民都认为种田不划算,部份农民弃耕大量外出打工。其次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成为目前土地流转加快的显著因素。
1.3 当前我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呈现以下几大明显特点 一是大面积连片包地情况增多。一些业主少则十几亩、几十亩,多的达到几百亩、上千亩承包租赁土地。二是介入成分增多。不仅有农户间的自发流转,而且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也积极参与,直接操作。三是土地流转的形式多样化。各地出现的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转包、委托代耕、互换、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其中又以转包形式为主。
2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果
2.1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在土地经营者之间的合理流动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可以使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转让到经营能手手中,充分发挥经营能手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也可以将每家每户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由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村人、财、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促使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2.2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及农民老龄化十分突出,农民收入增加趋缓,如何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通过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一方面促进土地使用权转让和交易,可以使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通过转让使用权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将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促使其转向城市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县的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农户通过规模经营,不断增加农业收入。
2.3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农业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 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便于统一规划,为农业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高效经济作物的开发,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于农业企业或经营大户手中,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向农业开发,必将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2.4 土地流转有利于吸纳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土地流转机制形成以后,一些资金雄厚的经营者投资于农业开发,首先就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向社会的开放,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更具有重要意义。
3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为了建立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3.1 切实把握政策,加强正面引导 一是加大政策法律宣传力度。目前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必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既防止出现一刀切和急躁冒进的行为,又注意引导农民消除惧怕流转的顾虑。二是严格保护耕地,防止“非粮化”倾向。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执法检查,通过完善流转政策规范经营行为,通过政策引导,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三是大力宣传推介正面典型。先进典型是最好的教材,要积极开展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3.2 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经营主体 鉴于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需要在政策导向上加大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的力度,特别是对专业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要积极扶持,培育壮大。一是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可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实行以奖代补,对流转时间较长、经营规模较大的可加大奖励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支持发展种养大户。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农业产业和综合开发等资金,应涵盖到种养大户,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引进。金融部门应降低贷款门槛,增加信贷规模,支持种养大户发展生产,鼓励大户承租土地。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优先安排流转土地、有就业需求的农民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