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机制在小学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训练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抓好评价环节:评价要讲求实用性,评价要注重艺术性,评价要与审美相结合。
  关键词 写字教学 评价技巧 实用性 艺术性
  写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初步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写字训练。抓写字的形式和环节很多,评价学生的书写是写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通过练写所形成的能力的综合性评测,是调控写字训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一、评价要讲求实用性
  写字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应当是紧扣本课的练写目标,培养写字技巧、深化写字知识的过程。比如教学“怎样写相向相背的字”一课,在学生练写完“切、北、非”等例字后,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首先就要看他有没有掌握“相向相背字”的书写要领:相向要讲究谦让,相背要注意紧凑。然后,再去关注其他方面。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如:展本共评、交流作业互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动脑、互帮互学。要让学生根据评议意见对暴露出来的重点问题再练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写字技能,掌握写字规律。要让学生照帖自查,找出毛病再临写,再对照,再纠正,加深体会,提高练写质量。
  二、评价要注重艺术性
  只有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能产生最佳效能,促进整个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
  1.评价要突出激励性。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写字教学中,尤其是在写字课的评价阶段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胜心理,他们都想按照书写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但又因现有写字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时,显得缓慢而艰难。这种“双重性”,要求评价必须顺应上述特点,突出激励性。即对学生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在上课伊始,表扬上节课练写好的、进步大的同学;课堂总结时,开展评选“小小书法家”等活动。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字的热情。与此同时,应鼓励学生坚定信心,改正不足,再接再厉,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
  2.评价要具有导向性。对学生书写的评价是前期训练的终结,更重要的,它又是新的训练的开始,因此,评价要为新的训练引路导向,使评价具有导向性。如:针对学生练写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指出应该如何改进和完善,为什么要这样改进和完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随机引出新的练写任务、方法,便于学生展开新的训练。同时,还要注意评议学生的坐姿、握姿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评价还应注意深刻性,讲究准确性,体现新颖性。如不少教师评价学生的写字作业,习惯于使用“优秀”“良好”“及格”等抽象而模糊的语言,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的评价毫无意义,对学生的练写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写字作业的批改要像批改作文那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评语,这样,才会对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练、评形式,必然使人产生厌烦之感。这就好像一道美味佳肴,如果天天食之,也会感到无味。因此,要不断地变换练习、评价的形式。练习和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才有利于强化学生写字的兴趣。
  三、评价要与审美相结合
  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分不清好的字和差的字,好画和败笔,盲目地模仿别人的字,结果越写越差,更有甚者是以丑为美。如:有的学生以字向左斜或向右斜为美,字斜如同人歪,毫无美感;有的学生以一律写的字只占方格一半而贴近下底线为美,毫无章法;还有的为了书写整齐,干脆摆上小尺,笔尖贴着小尺写,结果可想而知,写出来的字笔画生硬、缺少变化,字也就显得呆板,失去了灵性,没有了美感。这些都说明学生缺乏正确的写字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把评价书写与培养审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1.在评价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审美方法。对小学生来说,应着重提高他们对范字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如字的结构美,反映在笔画的组合、字的造型上,字的结构在整体上表现为平正、险绝、雄强、飞动、秀美等,各部分表现为顾盼、穿插、向背、容让、对称、和谐等。
  2.加强示范,教会互评。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经常性地示范评价学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要注意从章法、结构、点画三个方面入手,既要肯定书写的优点,把优点讲够,同时,也要毫不含糊地指出书写的不足,把缺点讲透。通过教师经常的示范,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从教师的评价中掌握了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互评,在互评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另外,采取展览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比如,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并把他们的本子在班上传阅,使学生明白,怎样书写才是美的。
  综上所述,在写字教学中,重视抓好评价环节,对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高写字技能,培养审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缺少对学生的有意识引领,就不能使学生品尝到获得成功后的快乐。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学生要“乐于表达”。以赏析代替说教的方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习作教学 有效引领 水平提高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也是语文教改过程中的难题。不少的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老师规定
期刊
摘要 加强亲情教育,培养幼儿拥有感恩之心,需要提供教育平台,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 亲情教育 幼儿 家校互动  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玫瑰。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充满亲情的家庭是和谐欢乐的家庭。充满亲情的社会是和谐文明的社会。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的过度保护,过分关爱,使很多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孩子长期处于安逸、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对周围一切
期刊
摘要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而利用乡土材料来自制玩具,能让孩子在回归泥土质朴的气息中,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一个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特色平台。  关键词 乡土材料 幼儿 多元智能 自制玩具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中“二妹子”的故乡。我们的家乡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荷藕之
期刊
活动目标:①探索民间棋游戏在小学里推行的价值。②挖掘民间棋游戏的种类和丰富的民间棋文化。③开发各类民间棋活动的方案,探究实施途径。④形成一定的棋文化价值,初步具备该课程的辐射力。⑤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队员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队员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年级:六年级  活动时长:4个月  活动准备:①
期刊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这个课题对于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来说都任重道远。应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于体育教学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新模式 小学体育 寓教于乐  在新的体育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体育要和健康相结合的方针。小学体育课的开设不但要满足课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意见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
期刊
《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出示汉字:吞、呆、由)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吗?”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生2:“第二个字是‘呆’,调换部首是‘杏’。”生3(抢着说):“最后一个字调换以后是‘甲’。”师:“看来简单的题目难不倒咱们班的同学!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生(齐声说):“敢!”出示“客上天然居”“人过大佛寺”。师:“请把
期刊
走进牛小,三头形态迥异的牛雕塑充满文化气息。卧牛、行进中的牧童牛、奔腾中的拓荒牛,分别代表着三种牛的精神:卧牛慈祥安静,始终保持着清醒与自觉;牧童牛悠闲、自然,虽学养浅陋,却心灵明慧;拓荒牛豪气奔放,珍视传统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崇尚真理而不追名逐利,自加压力,挑战目标。牛雕塑昭示着牛小要有牛性,要有牛的精神与品质:像牛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尽责尽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在认真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理解“应用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从四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 数学语言  应用题教学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主要是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所倡导的理念,在教
期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历来把“孝悌”与“忠君爱国”之大义等量齐观。知恩必图报,图报必图强,图强必有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我国出现了对孩子溺爱有加的普遍现象,使其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