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91-0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思想品德课堂,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此,笔者就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
生活是初中学生实现品德修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其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全真化地模拟生活场景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可感,降低学习难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体验意识,将学生内在的情感积淀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达到“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了突出“尊重生命”的教学主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本剧创作:小明一家到野外郊游。在郊游过程中,小明发现有很多的游客随意采摘、折损路边的植物。中午,小明一家到餐厅用餐,发现很多野生动物成了餐厅的“招牌菜”,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用野生动物做成的菜肴……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深化教学主题。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置与再现,学生犹如走进了现实的生活环境之中,学生可以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和感知,实现了自我教育的内化发展。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古人云:教学相长,知行合一。教学实践活动是使初中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现实行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书本与生活衔接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实践教学也成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设置主题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多看、多想、多做,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学习竞赛、主题班会、集体课外活动以及小组合作等。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的《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的“保护环境”主题,教师可以将更多具有实践意义和能力提升作用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课外活动为平台和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引导和主线,进行活动的综合设置。笔者是这样做的:一方面,组织学生深入现有生活环境之中,调查和观察目前的环境保护现状。要求学生在身边寻找环境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之后,笔者将调查的内容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将讨论和探究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或者村庄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向人们进行环境保护的倡议与宣传。通过参与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利用乡土化的教学资源
在将生活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过程中,乡土化的教学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发掘与利用乡土教学资源,不仅是对教学的一种延伸与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其道德情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文化,教师可以结合本土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笔者在完成中华文化的教学内容之后,设置了“玉林乡土文化版块”的教学任务,设计了“文化人文”“地理风貌”“社会经济”等教学模块,使学生深入了解“千年古州”和“岭南都会”的精神面貌。同时,笔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玉林博物馆、文化展览馆及其他重要历史文化古迹。在调查和参观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写观后感、调查笔记的形式记录自身的所感、所思、所悟。最后,笔者还组织了“我美丽的家乡——广西玉林”征文活动。这样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亲近感和归属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教学素材。我们应该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
(责编 雷 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91-0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思想品德课堂,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此,笔者就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
生活是初中学生实现品德修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其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全真化地模拟生活场景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可感,降低学习难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体验意识,将学生内在的情感积淀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达到“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了突出“尊重生命”的教学主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本剧创作:小明一家到野外郊游。在郊游过程中,小明发现有很多的游客随意采摘、折损路边的植物。中午,小明一家到餐厅用餐,发现很多野生动物成了餐厅的“招牌菜”,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用野生动物做成的菜肴……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深化教学主题。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置与再现,学生犹如走进了现实的生活环境之中,学生可以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和感知,实现了自我教育的内化发展。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古人云:教学相长,知行合一。教学实践活动是使初中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现实行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书本与生活衔接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实践教学也成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设置主题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多看、多想、多做,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学习竞赛、主题班会、集体课外活动以及小组合作等。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的《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的“保护环境”主题,教师可以将更多具有实践意义和能力提升作用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课外活动为平台和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引导和主线,进行活动的综合设置。笔者是这样做的:一方面,组织学生深入现有生活环境之中,调查和观察目前的环境保护现状。要求学生在身边寻找环境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之后,笔者将调查的内容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将讨论和探究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或者村庄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向人们进行环境保护的倡议与宣传。通过参与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利用乡土化的教学资源
在将生活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过程中,乡土化的教学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发掘与利用乡土教学资源,不仅是对教学的一种延伸与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其道德情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文化,教师可以结合本土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笔者在完成中华文化的教学内容之后,设置了“玉林乡土文化版块”的教学任务,设计了“文化人文”“地理风貌”“社会经济”等教学模块,使学生深入了解“千年古州”和“岭南都会”的精神面貌。同时,笔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玉林博物馆、文化展览馆及其他重要历史文化古迹。在调查和参观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写观后感、调查笔记的形式记录自身的所感、所思、所悟。最后,笔者还组织了“我美丽的家乡——广西玉林”征文活动。这样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亲近感和归属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教学素材。我们应该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