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Gillian Brown教授说过:“教师的提问如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本文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阐述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对学生思维层级的提高策略和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教学材料等设计提问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促进学生有意义的输入与有向有序有情的输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提问 思维层次 关键能力
一、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问诊课堂提问设计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能力,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思维,而调动思维主要靠课堂的提问。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存在为问而问,“问”不得法。
(一) 问题只指向信息的提取与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有教师设计一堂课的问题大部分指向信息的提取与理解,停留在第二级,这属于低级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一课时,课堂提问,Q: Who are they? What presents do they get? 并且只让学生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低层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 问题只指向表达的浅层次
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问题的表达,表达是否属于低级认知思维,是否可以转换,使之成为深度问题。比如,在教授Cartoon time时,进行提问: What happened?这是属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记忆性问题,很难提高学生表达思维层次,而我们可以转换一下问题的表述:How do they feel?这个问题是基于“What happened?”问题之上,又需要通过学生的理解领悟作出回答,这就达到了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理解性问题的思维层面,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层级,从而获得心智的成长。
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需要有难易层次的变化,只有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而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的差异,正是思维层级的体现。提问的设计层次影响了提问的思维含量。根据布鲁姆分类学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学习,二是情感培养,三是技能训练。他提出,认知学习由低到高包括以下六层:知识 (Knowledge)、理解 (Comprehension)、应用 (Application)、分析 (Analysis)、综合 (Synthesis)、评价 (Evaluation)。洛林·安德尔森 (Lorin Anderson) 在 1990 年将上述六个认知学习目标修订为:记忆(Remembering)、领会(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 (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新 (Creating)。安德尔森的改动不大,他最重要的一个改动是把“创新”取代了“综合”,作为认知学习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创新是指产生新的作品、思想,或者提出新的思路。创新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应该比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更高级。
根据这六个层次,课堂提问也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提问、评价提问和创新性提问。简单来说,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初级思维层次活动,分析、评价、创新属于高级思维层次活动。不同层次的提问所调动的思维含量也不同,层次越高,所调动的思维程度越高。因此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能力,设计层次较高的、思维含量高的提问是必要的。
二、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一) 记忆性提问:重述信息重在认知思维
记忆性提问顾名思义考查学生对先前所学内容的回忆和确认,对有关信息加以重述和重组。用问题导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直接有效、操作方便的导入法。幫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节课中保持积极主动探究的状态,导入性提问非常重要。
在上海牛津版英语六年级Module 4 Food and drinks
【关键词】提问 思维层次 关键能力
一、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问诊课堂提问设计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能力,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思维,而调动思维主要靠课堂的提问。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存在为问而问,“问”不得法。
(一) 问题只指向信息的提取与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有教师设计一堂课的问题大部分指向信息的提取与理解,停留在第二级,这属于低级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一课时,课堂提问,Q: Who are they? What presents do they get? 并且只让学生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低层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 问题只指向表达的浅层次
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问题的表达,表达是否属于低级认知思维,是否可以转换,使之成为深度问题。比如,在教授Cartoon time时,进行提问: What happened?这是属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记忆性问题,很难提高学生表达思维层次,而我们可以转换一下问题的表述:How do they feel?这个问题是基于“What happened?”问题之上,又需要通过学生的理解领悟作出回答,这就达到了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理解性问题的思维层面,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层级,从而获得心智的成长。
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需要有难易层次的变化,只有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而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的差异,正是思维层级的体现。提问的设计层次影响了提问的思维含量。根据布鲁姆分类学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学习,二是情感培养,三是技能训练。他提出,认知学习由低到高包括以下六层:知识 (Knowledge)、理解 (Comprehension)、应用 (Application)、分析 (Analysis)、综合 (Synthesis)、评价 (Evaluation)。洛林·安德尔森 (Lorin Anderson) 在 1990 年将上述六个认知学习目标修订为:记忆(Remembering)、领会(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 (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新 (Creating)。安德尔森的改动不大,他最重要的一个改动是把“创新”取代了“综合”,作为认知学习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创新是指产生新的作品、思想,或者提出新的思路。创新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应该比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更高级。
根据这六个层次,课堂提问也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提问、评价提问和创新性提问。简单来说,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初级思维层次活动,分析、评价、创新属于高级思维层次活动。不同层次的提问所调动的思维含量也不同,层次越高,所调动的思维程度越高。因此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能力,设计层次较高的、思维含量高的提问是必要的。
二、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一) 记忆性提问:重述信息重在认知思维
记忆性提问顾名思义考查学生对先前所学内容的回忆和确认,对有关信息加以重述和重组。用问题导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直接有效、操作方便的导入法。幫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节课中保持积极主动探究的状态,导入性提问非常重要。
在上海牛津版英语六年级Module 4 Food and dr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