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持续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对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课本中有一百七十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应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使人窒息死亡。又如在进行有关“酸雨”的教学时,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结合我国南方省份多“酸雨”的事实,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及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通过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二、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海南岛地处祖国南海之滨,20年来,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洋浦经济特区内有炼油厂、纸浆厂等工厂,如果无节制地排放污水,将使得美丽、富饶的新英湾、北部湾变得不再那样光彩夺目。使学生了解到港湾水质的污染不仅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了人体的健康。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努力下,松涛水库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使库区绿水青山再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耳闻目染的环境状况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素材,使学生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另外,还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小论文竞赛,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引起了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参与意识。
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课本中有一百七十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应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使人窒息死亡。又如在进行有关“酸雨”的教学时,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结合我国南方省份多“酸雨”的事实,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及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通过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二、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海南岛地处祖国南海之滨,20年来,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洋浦经济特区内有炼油厂、纸浆厂等工厂,如果无节制地排放污水,将使得美丽、富饶的新英湾、北部湾变得不再那样光彩夺目。使学生了解到港湾水质的污染不仅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了人体的健康。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努力下,松涛水库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使库区绿水青山再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耳闻目染的环境状况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素材,使学生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另外,还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小论文竞赛,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引起了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参与意识。
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