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捣衣”不是洗衣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在深秋的夜晚,没有了“卧看牵牛织女星”“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浪漫情趣,而是聆听“万户捣衣声”了。为什么?因为“九月授衣”。
   对“授衣”的理解,古今大体一致:天气趋凉,制备寒衣。西汉初年注释《诗经》的《毛传》,就是这样解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而关于“捣衣”之意,现代人却一知半解。“捣衣”,即用木杵在砧板上捶击衣服。有人直接将“捣衣”理解为:月光洒满大唐帝国,征妇们便在月光下,把衣服放在砧板上,用木杵捶击,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捣衣”就是古人的一种洗衣方法,洗衣时用棒槌捶衣便是由此演化而来。
   幼时读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也曾将“捣衣”理解为棒槌敲打衣服。其实,仔细阅读诗句便可发现,诗仙李白写的是秋凉来临时都城长安妇女们制备寒衣时的感怀。
   古代的妇女在“良人”常年征战在边关的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便以弱肩挑起家庭的重担,不仅能织布,而且会缝衣。唐代时,由于棉花还未传入中国,人们穿的衣服一般皆由葛藤和大麻、苎麻的韧皮纤维纺织而成。妇女织的主要是苎麻纤维布,苎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虽含很多纤维质,但剥出的丝较短,织布之前,必须将其接成长线,上织布机时为防止接口滑落再刷白米浆。因苎麻丝的拉力是蚕丝的七倍、棉花的八倍,又上了浆,所以这种布特别僵硬。由此,在缝制衣服前要进行脱浆工序,使其变柔软,便于手工缝制,更能穿着舒服。
   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古人只能用手工办法将苎麻纤维布料变软,“捣衣”的主要功能就是“脱浆去僵硬”,这个工序夜晚便可进行。如此这般缝制的衣物,自有它的“相思与温暖”。
   而江南地区洗衣用棒槌捶击衣服,主要是为了“去污脱水”,一般把脏衣服先“浆水”,然后下水洗涤一两遍,再将衣服铺在池塘边或河溪旁平坦的石板上,用棒槌捶打,最后把衣服放进清水“淘”一次,拧干水。这个过程与“捣衣”发出的声音、韵味有着本质的区别。
  (摘自《今晚報》 )
其他文献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要说牙疾那些事,估计没几个人能有一代文豪韩愈感受那么深刻。在写给刘师服的诗中,他着实对老朋友的一口好牙艳羡不已。用他的话说就是:你看你,牙齿太结实了,吃东西就像拿刀切;再看我的,气死个人,本身就没几颗,还摇摇晃晃、松松散散,妻子做饭时连栗子和梨子都不给我放,急得我是……  牙齿很重要,看来,古人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了。那么,古人护牙都有哪些花样呢?  花样一:用手指当
期刊
母亲去世后,父亲独居,80多岁的他,依旧喜欢新鲜事物。前几年,他学会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自从开始使用微信,他就喜欢在家庭群里发言,交代我们大事小情。  父亲偏胖,常见的老年病他都有,于是他常常在手机上了解一些养生知识,还把他认为重要的养生内容发到微信朋友圈,叮嘱我们也要点开看。那些标题危言耸听,什么“再不看就晚了”“马上分享,惊爆病症源头”“年轻10岁的秘方”等。大妹是医生,她让父亲少看、少发这些
期刊
2021年正月初六晚,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来自江西南昌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18年来,每年都有上万名癌症患者家属在他们的“爱心厨房”里炒菜做饭,万佐成夫妇也用自己朴实的举动温暖着众多癌症患者家属的心。  一天都离不开“爱心厨房”  在万佐成夫妇获奖后,当地政府为他们减免了一部分房租,很多爱心企业也送来油盐酱醋等物资。如今,“爱心厨房”基本能够做
期刊
茶味有千般,你能喝出哪一种?这与当下的心境有关。今天的生活,节奏太快,大多数人旦夕不敢懈怠,从早到晚像一张紧绷的满弓。所谓“弦满弓易断”,人也一样,不如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有一位武士,路过一间弓箭坊,看到橱窗里有一张很耀眼的弓,绷得紧紧的,弦上架着一支箭,从木质到雕花,一切都符合他理想中的完美之弓。  武士立刻冲进店里,对老板说:“我要买橱窗里的那张弓。”  老板说:“抱歉!橱窗里的那张弓是样
期刊
京剧自诞生以来,涌现出了诸多知名的表演艺术家。这些名角,为什么能演绎出经典剧目的神采?为什么能塑造出那么多鲜活的历史人物?除了天赋与扎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一个秘诀,那便是修身养性、勤习书画,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获得艺术的滋养。  梅巧玲长于汉隶  从第一代“同光十三绝”开始,这些名角不但各有所长、技艺精湛,而且独树一帜、冠绝群侪。其中有几位,还是书画家。比如四喜班班主、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期刊
对于微信朋友圈,我的态度是:基本不转、不发,只看,仅仅是看。  微信朋友圈内,大都是转载。可看,可不看;可点赞,可不点。一眼望去,先看题目,如有兴趣,点开。偶尔点赞,算是一种互动。  对于朋友发布的旅游图文,如果没有去过那个地方,我会去查地图,找一下位置,再看一些资料,就算是自己的“卧游”。对于熟悉的或去过的地方,看过之后,就当是一次故地重游,温故可以知新。  对朋友们发布的原创作品,好的,可读,
期刊
不久前,一组父女40年来在同一地点拍照的组图打动了不少网友。2021年3月6日,照片中的父亲华允庆告诉记者,这组照片最早的一张拍摄于1980年。40年来,一家人经历了很多,但每年都要来这里拍摄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照片彰显时代变化  1980年8月,江苏镇江居民华允庆夫妇带着刚满1岁的女儿去镇江的塔影湖周边游玩。在一处湿地旁,华允庆带着女儿拍了一张合影,背景是镇江的地标建筑—金山寺塔。从此以后,
期刊
吊脚楼的乡愁  凤凰古城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颗“湘西明珠”颇具特色的是百年吊脚楼。  “最早听说吊脚楼是民歌《小背篓》所唱的‘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清明假期,刘女士去了一趟凤凰古城,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土家族、苗族的民居—吊脚楼。“房屋底层是架空的,就像吊在半空,小小木楼耸立在水边。窗棂上还刻了凤凰、狮子、牡丹、茶花等图案,古朴雅秀,这种民
期刊
晚餐少吃主食、减肥少吃主食、糖尿病少吃主食……近年来,对于主食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主食似乎成了“万恶之源”。但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主食摄入量与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息息相关。尤其步入50岁后,主食摄入量适当增加,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主食摄入与死亡率紧密相关   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分析了1961~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及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879
期刊
我不知道,爷爷吆喝了多少声,走了多少路,卖出了多少豆腐制品。但我知道,他肩上的那副豆腐挑,早已成了周边乡村的一道流动风景线。  三十多年前,爷爷在家里开起了豆腐坊。屋后的高山清泉,当年的新收黄豆,传统的手工工艺,一人、一磨、一口铁锅、一套自制豆腐用具,小小豆腐坊日复一日豆香阵阵,水雾氤氲。  做豆腐的黄豆需要提前泡发一夜。夜半爷爷便起床,磨黄豆、煮豆浆、点卤水、压槽板、切分块、酱炸胚……  天微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