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童话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my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是一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体裁,丰富的想象力为小学生营造了美妙的卻与现实生活气脉相连的世界空间,其中所暗含的道理通过小动物们的口吻和行动传达,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启蒙的作用。但是,小学生并不能自行的获悉这些,还需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
  一、营造童话情境,生成有效童话阅读教学
  故事是童话的灵魂,它的展开是在特定的大情境下展开的,但是所谓的故事和情境都是用童话语言来叙述展现出来的,并不能让小学生形成立体化的感官的认识。这就导致,小学生无法将童话故事与生活之间做一次联系,阅读童话就是在听故事,所有的角色都被固定在故事中,随着故事的落幕而落幕,虽然文学意义实现了,但是童话文学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却很难实现,这有悖课堂教学的旨意。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实现童话阅读的有效性,吸收童话文本所蕴含的生活教育意义,教师需要将童话语言化为立体化的情境。让小学生进入其中,获得对童话世界的具体感知,切身的体会童话故事流溢的情感思想,并拉近与童话的现实距离,受到童话给予现实世界的启发。
  例如《乌鸦喝水》这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风趣、幽默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小学生面对的是语言层面的故事,且没有经历过故事中乌鸦所面临的喝水难题,这样一来,小学生就只会将故事作为故事看待,不会将其与现实世界做一次联系,故事所包含的现实意义就无法真正地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故事中角色的距离,体悟乌鸦所体悟的。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故事情节以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学生在观看画面视频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着急为乌鸦想办法,又能了悟乌鸦的聪明之处,受到启发。
  二、把握童话语言,生成有效童话阅读教学
  每一个文学体裁都对应一种文学语言,在对某一体裁的文学进行阅读的时候,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其搜对应的语言。对于童话阅读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具有感染力的童话语言。而是要紧紧围绕它,拥有一颗童心,会用童话的语言渲染课堂,将学生带进童话的世界,去了解童话中所塑造的饱满的角色。在这里,教师简易便行的就是变幻声音去体现童话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带动学生根据自己对每一角色性格特点的理解赋予其声音。这是在对童话语言进行把握的基础上达到的。
  以《渔夫的故事》为例,这篇小故事故事色彩浓郁,主要描写了渔夫打渔,遇见魔鬼,最后战胜魔鬼的经过。通过情节的扭转,魔鬼与渔夫在不同的场合上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而这一感情色彩是通过语言透露出来的。所以,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情节的变化以及魔鬼与渔夫感情的变化,要对语言进行把握,模仿魔鬼与渔夫在各种情势下的说话声音。比如,魔鬼从瓶子里出来之后,以为渔夫是所罗门的时候,他发出的声音带有哀求、忏悔的意味,而语速又是急切的:“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后来,渔夫说出所罗门死去的真相,魔鬼又变得凶恶,这时候的声音也应是凶狠的,可怕的低沉:“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把你杀掉!”渔夫这时候是绝望的,他的语气应是害怕,但又觉得是自己救出魔鬼,而魔鬼要杀死他,他的语气中又充满委屈:“我犯了什么罪?”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把握童话语言,可使故事更有感染力,更能带动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三、缕清童话结构,生成有效童话阅读教学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身独特的建筑形式,即文章结构,这类似文章的骨架,行文脉络,是阅读活动进行所依据的一个点。关于童话故事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着眼童话故事,缕清童话的结构,理解童话情节的走向。然后再从每一情节入手进行审美阅读,知晓某一情节在整体内容呈现上的所起到的作用。
  以《渔夫的故事》为例,这篇童话故事的大致结构是渔夫打渔,遇到魔鬼,魔鬼讲述了为什么要杀掉他的原因,最后渔夫急中生智,战胜魔鬼。教师为了使学生理清结构,生成有效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大意,再锁定组成故事的小情节进行阅读。对于这篇故事来说,细微情节便是渔夫与魔鬼之间的对话,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魔鬼要杀掉渔夫,究竟是魔鬼可怜,还是渔夫可怜,从而深刻的挖掘主题。
  童话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会讲故事,而是通过对故事情境的营造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故事语言、结构的把握形成对童话阅读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方式。
  毕艳香,河北唐山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囚绿记》中矛盾的夸张处理艺术  专家点评:这篇文章教学,一般老师都是将爱与爱的方式的矛盾作为教学目标,这其实是“非语文目标”;执教者将这个目标定位为这种矛盾的处理艺术,就回到了文学艺术,这才是“语文目标”。一篇课文可挖掘的教学点很多,对于初三学生,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欣赏作品艺术处理方式,并能实际运用,定位比较准确。  课堂呈现:  师: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界都会有矛盾产生,那么作家们
读《马说》,总有一种怨怒之情郁积于怀,“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慨叹;“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一种不平的怨恨;“其真不知马也”是一种无言的愤怒.
期刊
一.作文题目有一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才能自由飞翔;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搬掉别人面前绊脚石的同时,恰恰也是在为自己前进铺路。而现如今的很多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突出反映在科学决策上。科学决策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在预测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理论,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经济、企业、事业等发展的方向、目标、规划、计划、政策、策略和重大措施等做出的选择。决策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指从方案的形成到拍板定案的整个过程,而不是拍板定案的瞬间,其效应更体现在方案实施之后。因而,决策具有可行性、择优性、指导性、实效性、开拓性和超前性、风险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初中语文全册教材中收录最多的名家大篇,这足可见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不可比拟的教学意义。但大部分的初中生往往疏远或排斥学习鲁迅作品,语文教师也一度认为鲁迅作品教学实施难度巨大。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解读鲁迅作品呢?  一、走进鲁迅,从精神世界开始  想要理解鲁迅作品的真正内涵,我们首先应该从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开始。学习鲁迅“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铮铮铁骨
期刊
近日,笔者有幸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王崧舟的教学风采.巧合的是,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在教学中借助板书“□□”,形象地给学生指点学习方法,直接指向学生语言运用能
钟祥,地处湖北中部,人口103万,学校171所,在校学生11.5万,教职工1.2万。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根本”的理念,切实做到“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办学条件大幅改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服务功能日趋增强,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县市、全省科教兴农示范市、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关注文本细节,怀有一颗敏锐的心,一定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  一、一个标点,叩击心灵之窗  《一条大蟒蛇》是一年级课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啊!是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这句话中连用两个感叹号,意义重大,于是我这样引导学生细读。  师:当作者看到这条蟒蛇时发出了“啊”的一声,从这个感叹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惊讶。  生:我体会
那潭静水边的伊人rn我们是否曾相见rn那入水的眼波rn叙尽世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