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史真实的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和风格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发展载体。本文发现校史教育意识淡薄、校史文化研究不系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校史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校史 传承 校园文化
  校史作为学校精神和传统文化理念的集中体现,能够对全校师生起到榜样传承的作用,同时能够对学校和师生起到规范约束和陶冶熏陶的影响。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和梳理学校历史以及现实资源,来扩充学校文化建设资源,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使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史的作用,这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摆脱发展困境、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1 校史的作用
  校史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作用。特伦斯·E·迪尔与肯特·D·彼德森在《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一书中指出:“历史和典故是学校文化的内涵”、“愿景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根基”、“仪式和典礼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建筑与收藏品是学校文化的象征”。现实的情况是,在很多高校,特别是那些在国际上影响力极大的历史名校,它们的文化底蕴是相当丰厚的,它们的历史传统是很悠久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就体现在把这些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如果弃之不顾或炫耀,而不去认真地加以利用,校史的作用就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榜样传承的作用。校史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它不仅集中展现了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献身教育事业方面的奉献精神,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们刻苦努力、创先争优的拼搏精神。同时能够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图强,献身祖国的远大志向。因此,为了能够使学校历史能够得到永存,文脉得到延续,就应该充分挖掘校史这一宝贵资源。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夫人有这么一段话。她说:“杰出人物的道德品质可能比纯粹理智的成果对一个时代以及整个历史进程所具有的意义还要大”。所以,杰出的校史人物比其他历史人物有着更直接的榜样作用。青年学生大都对本校的名人、名师颇感兴趣,因为在真正开启他们的人生之路前,他们非常需要前辈的指点和经验的借鉴。他们经常会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克服万千磨难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所以说校史具有榜样传承的作用。
  二是凝聚激励的作用。在学校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通过人们的传述,也就可能成为了日常中的故事。学校的故事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因为这些故事不仅能够温暖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想象,同时能够凝聚全校师生,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而不是仅仅供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在任何一所学校中,我们都能发现许多成功的历史典故,这些成功历史典故伴随着人们的讲述和传承,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激励广大的师生员工更加积极刻苦进取、勤劳工作,从而来形成一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的精神风貌。
  三是规范约束的作用。校规、校纪、校风是规范和约束学校师生行为的重要指导标尺,这是在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规范作用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可分为有形形式和无形形式。其中,有形形式主要指的是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完善所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度。无形形式则是指通过大力宣传及举办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节、艺术节等),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来形成一种“软约束”。在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发展的阶段,要通过学校的这种规范约束作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思想逐步发展成熟,并努力达到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是陶冶熏陶的作用。校史的陶冶熏陶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包括精神层面的,还包括物质层面的,这两个层面对学校文化建设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校史的陶冶作用不同于正规的教学与管理,因为它是通过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和方式逐渐渗透到教师和学生文化中去的,这种作用的发挥悄无声息。学校在正面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产生的逆反心理,也是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史的陶冶熏陶作用消除的,因此能够收到正面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 校史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学校并未充分意识到校史的重要性,它的重要作用不仅没有被足够重视,而且还经常被忽视。尽管有些学校开始意识到校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问题依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意识淡薄。学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校史资源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校史工作范围很小,仅仅局限于收集、整理和查考等一些基本工作。因此,很多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缺少关心,甚至不少教师缺乏对校史的了解,进而缺少充分利用校史的意识。学校文化建设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史文化的建设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作用。
  二是缺乏指导。校史的作用未能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归因于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因此,学校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地探索,来研究如何利用校史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3 校史文化建设的建议
  充分发挥校史的资政、存史、育人功能,进一步充实校史馆或校史展览室内容,使其成为学校发展历程的见证,成为向全校师生开放的教育基地。以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以上对校史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寻找出一些符合高校文化建设的切实有效的举措,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高度重视、增强校史意识。学校应成立校史编写委员会,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老师加快校史编纂,不仅对学校自身丰厚的校史资源进行挖掘,还要通过研究学校成长历史和办学传统,编写出极具特色的校史校本教材,以真实记录学校的发展轨迹。因为如不及时整理编写这一段时间的学校发展历程,若干年后就会有许多东西失传。同时,校园标志性建筑物景观的修建,如校史文化长廊等。开展校园活动,主要是以校史为主题的纪念活动等,都可以很好的开发校史资源,活跃高校的文化建设。   其次,转变态度,从被动了解校史到主动探求校史。调查发现,学校教师对校史的了解程度要弱于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个学习态度问题。内外因理论在哲学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也就是说内因是主因,外因要发生作用只有通过主因。所以,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充分利用校史的作用,就不仅需要继续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主动地去探索接触,主动地由“看客”变为“主人”。有些学校辉煌成就的取得,正是靠的一代又一代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与付出。正如高宁所说:“这一切,没有任何外界指令的强求,凭的是一种对教育的热爱、对校史的钟情、对家乡的眷恋。”所以,在发挥利用校史在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师生一定要树立一种主人翁的大局意识。
  第三,发展特色课程,诸如形成以“大师风采”、“名家讲坛”为亮点的课程。校史课程是记录学校发展历史的课程,它主要宣扬学校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历经岁月洗礼后所积淀的,同时校史课程还是授课教师传授学校沧桑发展历程的重要课程,师生们必然会被校史的生动性以及厚重的人文历史魅力所吸引,从而引起良好的强烈反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以生动、风趣地方式来讲述校史名人轶事,并能够深刻、启发性地来阐释其中所蕴含的重要哲理。同时教师要富有激情,尽自己最大努力来鼓舞师生们的士气,进而打造“名师”的形象,展现“大师”级人物的风采。一方面通过高校的老教授以及知名专家来教授校史课程,在此过程中讲述自己对学校历史的切身感受等,并对学校的青年学子们的发表寄语。另一方面通过邀请知名校友回到学校讲学,并把它作为校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校友同样通过讲述自己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成长经历、成功经验以及奋斗历程等,进而很好的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并鼓励在校学子们要好好认真学习,并激发他们的爱校之情。
  第四,校史育人与学校宣传相结合。校史课程是彰显学校办学过程中发展成果和发展理念的课程,校史文化的传播以及校史精神的弘扬也是通过校史课程来进行的,同时,校史课程也是校史育人和校史宣传结合在一起的课程。校史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而学生又是学校的主体,他们是一批批即将走向社会并深爱母校的青年学子,通过他们向自己的周围的人们宣传自己的母校,将会更好的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教师在校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授校史的内容,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宣传校史,宣传学校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就。校史的传播和感染是没有边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校内可通过校内广播,校外可通过电视、报刊以及杂志等多种形式、媒介进行校史的宣传。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才能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他文献
对递推式a_(n+2)=ca_(n+1)-a_n-p(其中c≠0)的考查常经过变形以分式、根式等形式呈现,一般需通过数学观察,利用各类恒等变形技巧还原之后再展开讨论.文章旨在通过对具体例子
<正>百余年前,京津戏台实行梆子京剧"两下锅"的演法,许多旦角演员既唱梆子,也会唱京剧,在优势互补中得到充实、完善,逐渐形成小旦、花旦、闺门旦、泼辣旦兼演的格局,于有意无
如今,孤独感不再是成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受到孤独感的困扰。若儿童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会找不到归属感,逐渐出现社会退缩行为,影响社会适应。本文着重从家庭负面养育
对学习成绩的考核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成绩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环境生态学现有考核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考核模块
近年来,随着对商品包装要求的提高,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究开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纳米科技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如今,纳米阻隔材料、纳米防静电材料、纳
医院建筑建设要从整体设计与布局出发,除满足公共医疗服务场所的各项需求,更要注重人文关怀、体现服务文化特点;开辟医院建筑绿色通道,以方便就诊为第一要务,规划好人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