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因为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或熟悉的职业环境中,渐渐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厌倦,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狀态。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于管理和服务行业。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本文所称基层公务员,泛指市区以下范围,乡镇街道等一线基层政府部门公务员),也正受到职业倦怠的侵袭,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思想上懈怠,行动上迟缓,作风上涣散。长此以往,不仅对公务员个体心理、生理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削弱政府部门公信力。本文就从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成因、对策进行探析。
一、当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
(一)对个体心理生理的影响。长期以来,基层公务员工作上重复性内容较多,工作程序化、格式化、规范化要求较高;上级考核标准越来越严格,群众诉求也来越多,在内外“夹击”环境下,基层公务员很容易产生身心疲惫、情绪衰竭,如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心态,就可能催生冲动、烦躁、焦虑情绪,甚至产生抑郁,还可能伴生出失眠等系列生理疾病,损害身心健康。
(二)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影响。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职务、职级晋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公务员工作热情不高,对待工作“能推不揽”,减少“工作投入”,对待办事群众态度冷漠,工作起来效率比较低,“等、靠、要”情况比较突出。加之考核、晋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部分年轻干部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直接影响整体工作效能,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三)对社会道德准则的影响。当前,随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放管服”改革等规定的出台,对公务人员从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述经济、纪律和作风的多重约束下,部分公务员“公仆意识”淡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所抬头,职业认同出现错位;更有甚者抵挡不住不正当利益诱惑,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不作为“、”乱作为”、“搞权力寻租”,违法违纪,触碰了红线,背离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也践踏了社会道德,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长期在一线工作,需要承受上级和群众的“双向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政府部门工作的真实写照。基层公务员由于长期工作在一线,对应的上级部门、单位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需要落实处理、请示汇报的工作比较多,工作出现问题就有可能被上级“问责”;同时,还要把上级的政策文件精神向群众传达、落实到位,群众如果对某项工作不满意,基层公务人员还有可能被“问责”,需要承受“双向压力”。
(二)激励制度不完善,传统考核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目前,基层公务员职务的晋升缺乏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提拔选人过程中较多地存在“重资历不重表现”等问题,导致一些年轻、刚入职的公务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失衡”,部分基层公务员通过选调、调动,甚至辞职方式离开基层,出现“基层留不住人”的情况。另外,基层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个体期望值过高,工作“不匹配”加速了职业倦怠的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其他高收入行业相比,公务员原有的优势不再明显,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部分公务员产生了消极、懈怠心理。另外,部分新考录基层公务员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所学专业知识用的不多、甚至用不上”的情况仍然存在,造成了公务员所学知识、专业能力与岗位“不匹配”,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公务员的心理落差。
此外,随着自媒体、新媒体的兴起,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范围不断扩大,也让基层公务员感受到了更多的外部舆论压力。
三、化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综上,要有效化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还需要政府、社会、公务员个体合力化解。
(一)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破解职务职级晋升瓶颈。公平公正的激励制度能够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工作能动性,可以让公务员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对提升基层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对公务员职级确定与升降、职级与待遇、管理与监督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为基层公务员打了一针“强心剂”,打破了广大公务员晋升晋级的“瓶颈”,也打通了广大公务员成长成才的“高速通道”,对于化解公务员职业倦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考录交流机制,实现“能上能下”。一方面,要“下得去”。要加大基层公务员招考的力度,特别是要考虑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一线执法类岗位的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政策的倾斜,让优秀的年轻人自愿到基层历练,到一线锻炼,破解基层招人难题。同时,要选拨优秀干部“空降”、“下放”到基层,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要“上的来”,要科学设置遴选、选调办法,让更多有基层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干部“走上来”,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把好“三关”,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定期跟进交流,对于帮助公务员化解职业倦怠,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入口关”,在公务员考录第一关要做好心理素质考核,选拔出心理素质过硬、抗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把好“减压关”,探索设立心理交流辅导机构,通过开展组织谈心、谈话,减轻压力、化解问题;三是把好“培训关”,要定期组织对公务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引导公务员正确看待、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一、当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
(一)对个体心理生理的影响。长期以来,基层公务员工作上重复性内容较多,工作程序化、格式化、规范化要求较高;上级考核标准越来越严格,群众诉求也来越多,在内外“夹击”环境下,基层公务员很容易产生身心疲惫、情绪衰竭,如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心态,就可能催生冲动、烦躁、焦虑情绪,甚至产生抑郁,还可能伴生出失眠等系列生理疾病,损害身心健康。
(二)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影响。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职务、职级晋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公务员工作热情不高,对待工作“能推不揽”,减少“工作投入”,对待办事群众态度冷漠,工作起来效率比较低,“等、靠、要”情况比较突出。加之考核、晋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部分年轻干部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直接影响整体工作效能,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三)对社会道德准则的影响。当前,随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放管服”改革等规定的出台,对公务人员从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述经济、纪律和作风的多重约束下,部分公务员“公仆意识”淡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所抬头,职业认同出现错位;更有甚者抵挡不住不正当利益诱惑,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不作为“、”乱作为”、“搞权力寻租”,违法违纪,触碰了红线,背离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也践踏了社会道德,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长期在一线工作,需要承受上级和群众的“双向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政府部门工作的真实写照。基层公务员由于长期工作在一线,对应的上级部门、单位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需要落实处理、请示汇报的工作比较多,工作出现问题就有可能被上级“问责”;同时,还要把上级的政策文件精神向群众传达、落实到位,群众如果对某项工作不满意,基层公务人员还有可能被“问责”,需要承受“双向压力”。
(二)激励制度不完善,传统考核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目前,基层公务员职务的晋升缺乏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提拔选人过程中较多地存在“重资历不重表现”等问题,导致一些年轻、刚入职的公务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失衡”,部分基层公务员通过选调、调动,甚至辞职方式离开基层,出现“基层留不住人”的情况。另外,基层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个体期望值过高,工作“不匹配”加速了职业倦怠的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其他高收入行业相比,公务员原有的优势不再明显,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部分公务员产生了消极、懈怠心理。另外,部分新考录基层公务员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所学专业知识用的不多、甚至用不上”的情况仍然存在,造成了公务员所学知识、专业能力与岗位“不匹配”,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公务员的心理落差。
此外,随着自媒体、新媒体的兴起,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范围不断扩大,也让基层公务员感受到了更多的外部舆论压力。
三、化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综上,要有效化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还需要政府、社会、公务员个体合力化解。
(一)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破解职务职级晋升瓶颈。公平公正的激励制度能够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工作能动性,可以让公务员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对提升基层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对公务员职级确定与升降、职级与待遇、管理与监督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为基层公务员打了一针“强心剂”,打破了广大公务员晋升晋级的“瓶颈”,也打通了广大公务员成长成才的“高速通道”,对于化解公务员职业倦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考录交流机制,实现“能上能下”。一方面,要“下得去”。要加大基层公务员招考的力度,特别是要考虑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一线执法类岗位的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政策的倾斜,让优秀的年轻人自愿到基层历练,到一线锻炼,破解基层招人难题。同时,要选拨优秀干部“空降”、“下放”到基层,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要“上的来”,要科学设置遴选、选调办法,让更多有基层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干部“走上来”,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把好“三关”,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定期跟进交流,对于帮助公务员化解职业倦怠,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入口关”,在公务员考录第一关要做好心理素质考核,选拔出心理素质过硬、抗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把好“减压关”,探索设立心理交流辅导机构,通过开展组织谈心、谈话,减轻压力、化解问题;三是把好“培训关”,要定期组织对公务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引导公务员正确看待、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