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就成为了当前国民生活中讨论最多的词汇之一。但是,如果想真正地理解“中国梦”的实质,了解其现实价值和意义,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来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外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有效路径,为“中国梦”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价值;实现路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国家博物馆时,第一次透过电视媒体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中国梦”这个词。在此之后的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提到了“中国梦”,并阐述了其基本内涵:“中国梦”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可以说,加强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中国梦”的当代价值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即是将中国力量有机统一了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实践检验的一条能够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二)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不论在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梦”的提出,对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国人们来说,就像一盏充满了自信、激情、奋斗和力量的明灯,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同时也是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尽快实现的推动力。
(三)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义转换,它真实地表达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其中不仅包含着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振兴梦,也包含着每一位国人的住房梦、社会保障梦、医疗保障梦等实实在在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只有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为美好的梦想而不断奋斗,才能汇聚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挑战
“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国际挑战和国内挑战,明确“中国梦”实现的外在环境,有利于找到最佳的实现路径。
(一)国际挑战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无端臆造出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危害世界其它各国的利益,甚至对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这种言论的提出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了巨大挑战,也对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导致“中国梦”的破碎。
(二)国内挑战
首先,体制改革困难重重。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在种种困难中,全国人民首先需要共同面对的就是关于体制改革的挑战。因为所有改革最终成功与否都是由体制改革来决定。体制改革是国民经济、科技、文化等所有其它领域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阶段,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处于非常艰难和关键的阶段,既有的利益团体不会坐以待毙,一旦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艰难无比。但是如果绕开这些利益团体而改革,“中国梦”亦难以圆梦。
其次,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甚至已经开始严重阻碍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当今社会的矛盾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群体冲突增多、矛盾形式多样化、矛盾包含的方面越来越广等方面。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不断激化,从而严重影响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最终导致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振兴沦为一纸空谈。
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面对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诸多挑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国际问题的解决路径
面对西方国家臆造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既不能始终停留在过去固步自封;又不能听信谣言而盲目自大,要增强与国际社会的的沟通交流,积极寻找能够消除这些负面言论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各国之间对话,揭示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的丑恶实质。其次,要让世界各国人民真正了解到中国是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以逐渐争取到世界上更多国家和民族的支持,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利影响。最后,我们要彰显国家气魄,主动承担大国责任,这样的举动不仅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反击。
(二)基于国内问题的解决路径
首先,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只有逐步完善这些根本制度,才能保障国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使得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其次,要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中国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力才能达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只有发展民生事业,才能有效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构建完成。发展民生事业,具体就是要改革现有分配制度,提高国民收入比重,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福利,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大力建设“利民惠民”的基础设施等。
最后,要构建低碳环保的节约型社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在逐步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接踵而至,自然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基于这一现实,我们一定要将建设低碳环保的节约型社会摆上日程,将其列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大科技方面的创新力度,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使社会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中国梦”是伟大的梦,其实现过程必然便随着无数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针对国内国际出现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过关斩将。此外,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梦”的实现机遇远大于现实挑战,这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终究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发平,王亚波.论习近平“三个必须”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青海社会科学,2014(05).
[2]云大清.从群众史观视角解读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谢春涛.论实现中国梦与坚持中国道路[J].当代电力文化,2014(07).
[4]卢玉.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梦想——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及其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5]张晓明.论通过“四个必须”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涵义[J].大连干部学刊,2015(04).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价值;实现路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国家博物馆时,第一次透过电视媒体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中国梦”这个词。在此之后的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提到了“中国梦”,并阐述了其基本内涵:“中国梦”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可以说,加强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中国梦”的当代价值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即是将中国力量有机统一了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实践检验的一条能够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二)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不论在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梦”的提出,对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国人们来说,就像一盏充满了自信、激情、奋斗和力量的明灯,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同时也是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尽快实现的推动力。
(三)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义转换,它真实地表达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其中不仅包含着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振兴梦,也包含着每一位国人的住房梦、社会保障梦、医疗保障梦等实实在在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只有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为美好的梦想而不断奋斗,才能汇聚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挑战
“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国际挑战和国内挑战,明确“中国梦”实现的外在环境,有利于找到最佳的实现路径。
(一)国际挑战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无端臆造出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危害世界其它各国的利益,甚至对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这种言论的提出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了巨大挑战,也对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导致“中国梦”的破碎。
(二)国内挑战
首先,体制改革困难重重。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在种种困难中,全国人民首先需要共同面对的就是关于体制改革的挑战。因为所有改革最终成功与否都是由体制改革来决定。体制改革是国民经济、科技、文化等所有其它领域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阶段,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处于非常艰难和关键的阶段,既有的利益团体不会坐以待毙,一旦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艰难无比。但是如果绕开这些利益团体而改革,“中国梦”亦难以圆梦。
其次,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甚至已经开始严重阻碍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当今社会的矛盾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群体冲突增多、矛盾形式多样化、矛盾包含的方面越来越广等方面。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不断激化,从而严重影响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最终导致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振兴沦为一纸空谈。
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面对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诸多挑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国际问题的解决路径
面对西方国家臆造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既不能始终停留在过去固步自封;又不能听信谣言而盲目自大,要增强与国际社会的的沟通交流,积极寻找能够消除这些负面言论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各国之间对话,揭示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的丑恶实质。其次,要让世界各国人民真正了解到中国是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以逐渐争取到世界上更多国家和民族的支持,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利影响。最后,我们要彰显国家气魄,主动承担大国责任,这样的举动不仅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反击。
(二)基于国内问题的解决路径
首先,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只有逐步完善这些根本制度,才能保障国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使得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其次,要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中国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力才能达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只有发展民生事业,才能有效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构建完成。发展民生事业,具体就是要改革现有分配制度,提高国民收入比重,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福利,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大力建设“利民惠民”的基础设施等。
最后,要构建低碳环保的节约型社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在逐步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接踵而至,自然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基于这一现实,我们一定要将建设低碳环保的节约型社会摆上日程,将其列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大科技方面的创新力度,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使社会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中国梦”是伟大的梦,其实现过程必然便随着无数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针对国内国际出现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过关斩将。此外,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梦”的实现机遇远大于现实挑战,这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终究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发平,王亚波.论习近平“三个必须”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青海社会科学,2014(05).
[2]云大清.从群众史观视角解读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谢春涛.论实现中国梦与坚持中国道路[J].当代电力文化,2014(07).
[4]卢玉.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梦想——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及其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5]张晓明.论通过“四个必须”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涵义[J].大连干部学刊,2015(04).